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频频举牌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的资金规模将达2220亿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赵冬芹)日前,平安人寿和中邮保险分别宣布增持招商银行H股和东航物流。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13次险资举牌。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再度提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宣布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官方资料汇总显示,险资长期投资试点的资金规模将达到2220亿元。

  今年以来险资已举牌13次

  5月9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人寿于5月6日增持招商银行347.55万股H股,持股比例由11.92%增至12%。平安人寿曾于今年1月、3月两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5月7日,中邮保险公告称,公司与珠海普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书》,中邮保险受让获得珠海普东持有的7942.01万股无限售流通股,约占东航物流总股本的5%,触发举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险资已有13次举牌,其中6次为举牌银行股,包括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等。

  除了银行股外,险资对交通运输、房地产、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公司的持股数量也较为靠前。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险资对超220只个股进行加仓,对京沪高铁、大秦铁路、兴业银行、华菱钢铁等个股的加仓数量较为靠前。

  自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大力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首批参与试点的公司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当时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设立了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即“鸿鹄基金”)。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3月初,鸿鹄基金首期已全部投资落地,且取得良好业绩表现。2025年4月29日,新华保险公告称,新华保险拟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认购由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的份额,基金名暂定为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即“鸿鹄基金二期”)。

  机构: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高ROE资产

  “我们认为结合险资负债端的刚性约束和投资风格,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高ROE(净资产收益率)、抗周期性强的资产。”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凯烽表示,险资有望逐步增加对中证A500指数(侧重科技和新兴产业龙头)成分股的配置,充分受益宏观经济企稳后的市场回暖,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频频举牌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频频举牌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的资金规模将达2220亿元

相关文章

涨停后打板进入,收盘一看傻眼,天地板跌停,20个点就这样亏了!及收评A股尾盘惊魂

涨停后打板进入,收盘一看傻眼,天地板跌停,20个点就这样亏了!及收评A股尾盘惊魂

   追高打板要随时做好被套的准备,因为能买进的时候成功率就很低了,今天一广东股民打板了森林包装这只股票,该股之前已连续6个涨停,今天高开高走,午后开盘封板。...

A股:遭立案股价暴跌,转身遇中东战火,两日暴涨44%!还能涨吗? ,【网警说·安

A股:遭立案股价暴跌,转身遇中东战火,两日暴涨44%!还能涨吗? ,【网警说·安

   过去5个交易日,对一直持有A股上市公司捷强装备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可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从地狱到天堂”的那种过山车感觉了!6月9日,公司收到国家某监察委员...

中航产融: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明日股票复牌

中航产融: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明日股票复牌

        南方财经3月30日电,中航产融(600705.SH)公告称,公司...

许家印突发消息,恒大到了关键时刻 ,贸易谈判结束,中美公布会谈结果,7个字的出现

许家印突发消息,恒大到了关键时刻 ,贸易谈判结束,中美公布会谈结果,7个字的出现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老话在广东商人许家印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演绎。...

6月22日低保严查新规来了!这五条红线不能碰,违规取消资格!-价格腰斩!拉布布3

6月22日低保严查新规来了!这五条红线不能碰,违规取消资格!-价格腰斩!拉布布3

   近日,民政部低保工作司发布重要通知,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低保专项核查行动。此次核查将覆盖全国4300余万低保对象,重点...

固态电池2027年有望小批量生产 苗圩:仍需解决技术、成本问题

固态电池2027年有望小批量生产 苗圩:仍需解决技术、成本问题

  “从当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来看,量产技术工艺有待成熟,2027年前后有望小批量生产。”“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