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前财长:中国人造谣说欧盟是美国的狗,我澄清一下不是谣言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国人说欧盟是美国的狗?我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
2025年8月,希腊前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面对镜头,用一句黑色幽默点燃了全球舆论火药桶。
视频在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挤满各国语言的自嘲:“德国网友:至少我们品种名贵”、“波兰用户:连项圈都是定制的”。
然这讽刺背后,却是不得不承认的,欧洲经济主权持续失血的残酷现实。
就在一个月前,美欧签署的贸易协议犹如一份“现代不平等条约”,欧盟将对美关税从1.35%飙升至15%,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和数千亿军备,外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测算,仅汽车关税就让欧盟车企每年蒸发80亿欧元利润。
更荒诞的是那个7500亿能源大单。按去年数据,欧盟全年从美国进口能源总额才760亿美元,新协议却要求每年吞下2500亿,比现状暴涨230%!
欧洲不少专家群嘲,除非欧盟一夜之间能源需求膨胀三倍,或者美国凭空变出几十座LNG工厂,否则这就是痴人说梦!
军事捆绑更触目惊心。北约强令军费提到GDP的5%,欧盟防务预算哗哗流向美国军火商。
俄乌冲突后欧洲掏的2000亿欧元防务金,一半进了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的腰包。F-35战机在欧洲已超200架。
而过去一年欧盟对美军购激增42%。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的订单雪片般飞向华盛顿,波兰、芬兰等国军费中美制装备占比突破65%。
可以说,就连象征防御自主的“欧洲反导系统”计划,也在美方技术施压下夭折,最终乖乖采购美国货。
不夸张地说,欧盟便是美国的提线木偶。
实际上,瓦鲁法基斯揭开的历史伤疤令人心惊。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德达成“魔鬼交易”,美国用美元购买欧洲工业品,欧洲资本则将利润回流华尔街。
这个“美国消费—欧洲生产—资本回笼”的循环,让美元成为“镀金的借据”,却扼住了欧洲经济的命脉。
2008年金融危机彻底暴露体系脆弱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08年欧洲国民总收入还领先美国10%,到2022年却被反超26%。
当中国在新能源专利数量上碾压欧洲三倍,欧盟数字经济规模缩水至美国40%时,布鲁塞尔的选择是,加码绑定美国。
2025年7月签署的美欧贸易协议成为当代版“辛丑条约”。欧盟同意对美国商品征收15%关税,可要知道原平均税率仅1.35%,如今不仅要交钱,还要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和数千亿军备,再“自愿”增加6000亿对美投资。
“这哪是协议?分明是纳税单!的质疑在如今欧盟却是尤其响亮。
最讽刺的是,2015年瓦鲁法基斯任希腊财长时试图建立平行支付机制抵抗金融霸权,因“缺乏合作”被迫辞职。十年后,他的预言全部应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欧盟国民总收入从2008年领先美国10%,到2022年竟被反超26%。
且如今令人无奈的是,62%的德国民众早已看透真相。2025年7月《明镜》周刊民调显示,法意希等国超六成民众认定“欧盟丧失对美外交独立”。
此外欧盟不是没挣扎过,2025年2月,当特朗普威胁对欧加征25%汽车关税,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火速宣布访华,冯德莱恩罕见示好称要“深化中欧关系”。
5月中美达成互降关税协议后,欧盟突然硬气。瑞典外贸大臣本杰明·杜萨公开警告:“若只能获得与中美同等条件,欧盟将对美反制!”
可脊梁还没挺直,8月5日特朗普一纸通牒又让欧盟原形毕露:要么兑现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要么吃35%惩罚性关税。
欧盟的“反击”令人无奈,转身制裁中国企业,炒作所谓“援俄无人机发动机”。这种讨好主子的摇尾姿态,恰印证了瓦鲁法基斯的尖锐讽刺。
可以说,如今欧盟的发展,是欧盟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
要知道,欧盟本具备成为世界一极的全部条件,与中国相当的经济体量、占全球支付20%的欧元、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但2025年的数据揭示残酷现实,欧盟数字经济规模仅为美国40%,新能源专利数量不及中国三分之一。
然美国一声禁令就能让荷兰光刻机断供中国,所谓“去风险”让德国企业对华投资暴跌四成,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因欧盟政治压力萎缩解体。
当中国调整中东战略突破美国包围圈时,欧盟却在巴以问题上紧随美国陷入道德泥潭。
2025年初巴黎政治学院的民调显示,65%的东欧民众和51%的西欧民众认为“欧盟无法独立制定外交政策”。
虽然瓦鲁法基斯的“黑色幽默”并非空穴来风,甚至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犀利指出:“欧盟由50%的小国和50%不自知的小国组成。”这种结构注定其无法形成统一战略意志。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晚年预言“欧洲将在21世纪消亡”,但更多成员国仍沉浸在“安全舒适区”,甘当美国地缘政治的马前卒。
布鲁塞尔的官僚们正忙着执行美国指令,2025年3月照搬71% 美国标准制定对华出口管制清单,6月对标美国模板设置对华贸易壁垒;7月在AI监管法案上对美全面妥协。
只得说,瓦鲁法基斯的自嘲,至少还要持续很久。
参考资料:
社评:无底线妥协只会伤害欧盟的战略自主——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