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局势不对,特朗普深夜发出请求,想和中方谈笔大生意
特朗普上台后,四处挥舞关税大棒,严重破坏了全球经贸秩序。对于这一局面,中方不仅早有预判,而且做足了充分的战略准备。这些年来,中方一直在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积极开拓“全球南方”市场,减少对美国以及西方市场的依赖,这也是我们在这轮关税战中,敢于和美方强硬到底的底气所在。
综合美媒的报道,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已经大幅减少了从美国进口能源和农产品。特朗普当初对华加税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中方能够扩大对美出口,以缩减逆差。但现在看来,局势并未朝向特朗普预期的方向发展。
意识到不对劲后,特朗普也开始向中方喊话。据《联合早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10日深夜,特朗普在自创的社交平台上向中方喊话称,美国生产了“最优质的大豆”,希望中方能够迅速将大豆订单增加4倍,这也是大幅减少中美逆差的方法。如果中方愿意下单,美方将提供快速服务。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而中方又是全球最大的买家,按理说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过去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确实蒸蒸日上,美方有超过一半的大豆都出口到了中国,可以说是中美“双赢的典例”。
但现在,无论是从市场局势,还是地缘层面来看,美国大豆都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除了美国外,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可以向中方提供大豆,而且由于低关税的原因,巴西大豆比美国大豆还更加便宜,且供应稳定A股上市公司。
从地缘层面来看,特朗普的保守主义关税政策,严重破坏了中美贸易往来的氛围。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让市场不得不寻求更加安全保守的方案。
所以综合来看,美国的大豆要想恢复在华市场甚至所占份额翻倍,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情。中方不可能因为特朗普的喊话或是威胁,就放弃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除非美方拿出足够的诚意。但至少目前来看,特朗普依旧还打算是走“极限施压”的路线。中美连谈三轮,但贸易协议迟迟未能签署,就足以见得双方分歧依旧不小。
其实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理由,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首先,逆差不代表“吃亏”,而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些年来,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早已是美国控制通胀的关键因素,美方现在喊着“吃亏”,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其次,在不损害彼此利益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协商减少逆差,平衡中美贸易关系也并非不可。但美方不能有选择性的减少逆差,不能凡事都将“美国利益优先”。如果美方愿意放开芯片管制,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同样可以减少。
但现实是,中方想买的很多“美国制造”,美方不愿松口,而中方完全可以寻求更优选择的农产品以及能源,美方却要求中方加大订单量。这种选择性的做法,说到底只考虑到了美方的利益,甚至直白点来说,这就是贸易霸凌,中方是断然不会接受的。
事到如今,特朗普也应该认清现实了。中美之间的交往只能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互利共赢。如果美方真想继续开拓中国市场,那就放弃旧的霸权思维。如若不然,特朗普的请求也不过是自说自话,最终损害的,只会是美方自己的利益。意识到局势不对,特朗普深夜发出请求,想和中方谈笔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