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划定公职人员副业红绿灯!6类副业合规,6类行为严禁碰!
公职人员副业红线与绿灯正式明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发布规定,首次系统性界定公职人员副业边界,明确禁止挂证取酬违规理财等6类营利行为,同时为送外卖、自媒体运营、健身教练等6类合规副业开辟通道。新规在当官与发财之间筑起防火墙,引发全国4000万公职人员关注
。
❌ 六类严禁副业(触碰红线)
挂证取酬:禁止将职称证书(如建造师、会计师)挂靠企业牟利,否则涉嫌受贿或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借理财违规圈钱: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基金或信托产品违规有偿中介:通过项目介绍等居间服务收取中介费违规兼职:未经批准在经济组织兼职或经批准兼职但获取额外利益揽私活:利用公权资源经商办企业、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其他违规营利活动:由单位根据职权关联性综合判定
✅ 六类合规副业(满足条件)
体力劳动:如送外卖、跑滴滴(需书面报备)投稿赚稿费:公务员版税收入最高达千万(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自媒体运营:通过流量分成获利(内容需避敏感话题)专业技能服务:如PPT制作、家电维修(服务对象与职权无关)健身/培训教练:需具备相关资质农产品种养殖:销售自产农副产品
合规三原则:① 利用业余时间不影响本职工作;② 提前向单位书面报备;③ 严禁与职权范围产生利益关联。
▶ 真实案例:遂宁公务员兼职送外卖引热议
7月10日,四川遂宁市公职人员孙先生在单位批准后,开启下班送外卖模式。每天工作3小时,日赚百余元。送外卖像打游戏接任务,都是服务行业不丢脸!孙先生表示。他在配送途中甚至主动向居民普及消防知识(消防员转业背景)。
该案例引发网络两极讨论:支持者认为劳动增收光荣,反对者质疑有损公职形象。对此遂宁市纪委回应:已关注待通报,强调需个案研判合规性。
▶ 政策深意:切断公权变现链条
中纪委党风室负责人在解读时指出,新规直击副业灰色地带的核心矛盾——公权私用。例如挂证取酬表面是证书变现,实则为权钱交易提供通道;而违规理财则破坏金融市场公平性。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分析:政策并非限制公职人员增收权利,而是防范权力寻租。例如公务员为管辖企业做系统维护属违规,但帮陌生客户修电脑则合规。
当官发财两条道,合规副业要守住三条底线:不碰利益关联、不影响履职、不引发公信力危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
▶ 执行难点:自媒体与技能服务的模糊地带
尽管政策允许自媒体运营,但实操中存在争议点。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钱志强律师指出风险:公务员用职务身份引流、接商业广告即越界。例如某教育局干部开设育儿课堂收费授课,因与职权关联被查处。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公职人员违规副业案件387起,其中挂证取酬(占比42%)、有偿中介(31%)为主要类型。
▶ 制度突破:从一刀切禁止到精细化治理
对比2020年《公务员法》笼统禁止营利活动,新规实现三大创新:1. 分类管理:区分体力劳动、智力输出与权力变现2. 预留空间:承认公职人员改善生活的合理需求3. 动态监管:要求单位建立副业备案审查机制
专家建议,公职人员从事副业前需重点评估:- 是否占用工作时间或公共资源- 服务对象是否与管辖范围重叠- 收入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中纪委划定公职人员副业红绿灯!6类副业合规,6类行为严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