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想到,韩方这么不留情面,访美前又强调了一遍对华态度
一笔大账,算不清了。
那边的特朗普伸手,一开口就是四千五百亿美元的单子,说是合作,可这价码听着怎么就那么不对劲。这就像邻居来你家,非要你买他的东西,还让你去他家干活,钱却要你自己出。
这笔钱里,有三百五十亿美元说是要一起造船,搞些高科技的东西,听着是好听。可这钱是韩国自己掏腰包,投到美国那边去。这到底是谁帮谁,一时间还真让人看不明白。
还有一千亿美元,更是直接,说你家得买我家的能源,三年半里头必须买够这个数。生意不是你情我愿的吗?这样定下条条框框,跟直接从人家口袋里拿,又有什么两样呢。
更别提那百分之十五的关税了,自家东西卖过去,还没进门就要先被扒掉一层皮。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可这声音传到韩国人耳朵里,就有点刺耳了,每一声都像是敲在自己家的米缸上。
这还不算完,军事上的事也得跟着走。那边说“同盟现代化”,话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让你多掏钱,多买他们的家伙。这就像拜了码头,保护费就得年年涨,还不能有半句怨言。
李在明心里头肯定不是滋味,可又能怎么办?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口气暂时只能先咽下去。毕竟当家的难,里里外外都是眼睛,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这不仅仅是生意,更是里子和面子的问题!”
在去美国见特朗普之前,外长赵显得出来说几句话。这次他说话小心多了,不再像上次那样讲些容易惹麻烦的话。他说,跟中国的关系,要求同存异,讲究个实事求是。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明面上是说大家听的,实际上耳朵竖得最高的,恐怕就是大洋彼岸的那位了。这是提前打个招呼:我们家有自己的难处,你不能逼着我只走一条道。
为什么非要这么说?因为另一边的邻居,确实不一样。
中国跟韩国做买卖,已经做了二十一年了,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就像村里头,你家的大米主要都卖给张三家,连续卖了二十一年,这关系能说断就断吗?
尤其是在特朗普那边加关税的时候,和中国的生意往来反倒显得更结实了。这让韩国人看明白了,有些饭碗,是别人给不了的,得靠自己身边的邻居才能端得稳。
中国从来没说过,你跟我好了,就不能跟别人说话。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交朋友就是交朋友,没那么多非此即彼的规矩。这种感觉,跟那边动不动就让人“二选一”的态度,是天差地别。
所以李在明选择的路,就叫“实用外交”。这个词听着绕口,说白了就是,美国那边的关系我得维持着,毕竟人家实力摆在那。但和中国的生意,我也得好好做,因为这关系到家家户户的饭碗。
这就像一个人,一只手要拉着山上的藤条,另一只手还要伸到河里去捞鱼,两边都不能松,不然就要摔跤或者饿肚子。李在明现在走的,就是这样一条悬在中间的路。
可特朗普不吃这一套。在他看来,你既然是我的盟友,就得听我的话,没有让你两边都讨好的道理。他要的是一个态度,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选择。
这也是李在明这次去美国之前,韩国方面反复强调对华态度的原因。先把话说清楚了,底线画出来了,到了那边,特朗普再想逼着他表态,他也有个回旋的余地。
赵显的话,其实就是说给特朗普听的:我们和中国的分歧是有的,但共同的好处更多。我们得求同存异,不能因为几棵树,就放弃整片森林。
韩国自己家里的事也不少。之前赵显本人就说过“要警惕中国崛起”这样的话,差点引起风波。还有韩国国内时不时冒出来的反华集会,虽然被李在明压下去了,但根子还在。
“家里头的声音不统一,在外头说话腰杆就硬不起来。”
韩国现在要做的,不光是让美国人明白他们的立场,更重要的是让自家人明白,跟邻居好好相处,到底有多重要。误会这种东西,一旦生了根,再想拔掉就难了。
李在明定在25日访美,时间很近了。他这一趟,主要就是去谈那些贸易协议的细节。但谁都知道,桌子底下的较量,恐怕比桌子上的数字更激烈。
一边是强大的盟友,拿着各种要求等着你。另一边是长久以来最大的生意伙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韩国就夹在中间,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像是在走钢丝。
赵显这次谨慎的表态,算是一个信号。但话说得再好听,终究还是要看事情怎么做。当着特朗普的面,韩国能不能坚持住自己的想法,不被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盘棋,不好下啊。每一步都牵扯着国家的未来,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的差池。这不仅是李在明一个人的难处,也是整个韩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特朗普没想到,韩方这么不留情面,访美前又强调了一遍对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