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继稀土之后,美国又一关键行业被中国卡脖子,法国人一脸的嫉妒

3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前言

2025年8月,一个被称为工业牙齿的金属正在重写全球科技版图。中国握着全球82.7%的钨产量和57%的储量,美国高端钨制品几乎全靠进口。

  

从F-35战机的发动机叶片到最尖端的芯片制造,从M1坦克的穿甲弹到激光器的核心部件,这个金属一旦断供,整个西方高科技产业都得停摆。

  

中国为何能握住如此关键的控制权?美欧的应对为何显得如此被动?

  

作者-常

  这颗工业牙齿,为何让美国如此难受

说起钨,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还停留在白炽灯泡里那根细细的钨丝。

  

但在现代工业体系中,钨早已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业牙齿。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

  

钨的熔点高达3422℃,这是什么概念?太阳表面温度也不过5500℃左右,而钨能在接近太阳表面一半的高温下保持固态。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硬度和密度。钨的密度是钢铁的2.5倍,硬度仅次于钻石。

  

这些极端的物理特性,让钨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叶片,必须在1600℃的高温下稳定工作,没有钨合金根本撑不住。M1主战坦克的穿甲弹,正是利用钨合金的超高密度,在高速撞击时产生毁灭性的穿透力。

  

  

不仅如此,全球最尖端的芯片制造工艺中,钨被用来制作连接各个晶体管的微型导线。这些导线细如发丝,但必须在高温高压下保持绝对稳定。

  

激光器、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系统,甚至是太空探索中的关键部件,都离不开钨的身影。可以说,现代文明的技术高度,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这个金属的基础上。

  

  

问题在于,目前还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替代钨的材料。科学家们尝试过各种合金和新材料,但在熔点、密度、机械强度的综合表现上,都远不及钨。

  

回收利用钨制品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得惊人,而且回收率有限。这就意味着,谁控制了钨的供应,谁就掌握了现代高科技产业的生杀大权。

  

  82.7%是怎么来的?这盘棋下了多少年

82.7%这个数字,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在钨产业上默默布局。当时西方国家忙着追求更高的附加值,把这些脏累差的基础产业逐步外移。

  

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最初的粗加工开始,一步步向产业链上游攀爬。挖矿、选矿、冶炼、深加工,每个环节都在稳扎稳打地积累技术和经验。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仅满足于做世界工厂的角色。在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从2010年开始,中国在钨的深加工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高纯度钨粉的制备、钨合金的精密加工、钨制品的表面处理,这些关键技术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中国的钨储量优势也在不断巩固。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和开发,中国已探明的钨储量占全球的57%,远超其他国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构建了从资源开发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原料供应,连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3年,中国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这标志着对钨资源管理的战略升级。

  

2024年,《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正式出台,明确了钨矿开采总量的严格控制标准。不是不允许开采,而是要有序开发,避免无序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到了2025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链条穿透式监管。这套监管体系的精妙之处在于,不仅管原材料出口,连中间品、半成品、高端制品都纳入了统一管理。

  

  

这样一来,想通过第三国转口来规避管制的路径就被彻底堵死了。越南买了中国的钨原料,再加工成中间产品卖给美国?不行,中间产品也在监管范围内。墨西哥进口中国的钨制品,再贴牌出口?同样不行,整个链条都在监控之下。

  

相比之下,美国2023年的钨产量只有1200吨,还不到中国的零头。而且美国的钨矿品位普遍较低,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即使全力投入,要想建立独立的钨供应链,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国想卡别人脖子,没想到自己被卡得更狠

这场博弈的戏剧性在于,美国原本是卡脖子的高手。

  

从芯片到软件,从航空发动机到精密仪器,美国习惯了用技术优势来制约对手。但在钨这个问题上,角色完全颠倒了。

  

美国对钨的整体依赖度超过35%,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太夸张。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高端钨制品领域,美国的对外依赖度接近10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F-35的生产线、芯片工厂的扩建、新一代导弹系统的研发,都可能因为钨供应的波动而被迫中断。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白宫启动了所谓的关键矿产战略项目,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钨矿资源。

  

勘探队伍被派往非洲、南美、甚至北极地区。但现实比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刚果(金)虽然有钨矿资源,但政局动荡,基础设施薄弱,开发难度极大。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成本问题。重建一个独立的钨供应链,保守估计需要投资10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不包括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成本。

  

美国还尝试过曲线救国的策略,通过越南、墨西哥等国家间接采购中国的钨产品。但中国的全链条监管政策让这条路也走不通。原材料、中间品、成品,每个环节都在监控范围内。

  

  

最尴尬的是政策层面的对比。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动辄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加征高额关税。但对中国,却不得不一再妥协,甚至主动延长关税暂停措施。

  

这种反差让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在钨这个问题上,美国确实被卡住了。法国媒体用酸溜溜来形容欧洲的心态,其实很准确。既羡慕中国的战略前瞻,又无奈于自己的被动局面。

  

  从买买买到我说了算,格局变了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主要模式是效率优先。哪里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哪里有资源就从哪里采购,市场配置被推到了极致。

  

但钨事件揭示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当关键资源的供应被少数国家控制时,所谓的自由贸易就变成了不对等的依赖。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做法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资源禀赋可以转化为战略优势,但前提是要有长远眼光和坚持不懈的投入。

  

智利的锂、刚果的钴、南非的铂族金属,这些国家都拥有关键资源,但大多停留在原料出口的层面。如何从卖资源升级到控标准,中国模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

  

当然,掌握主动权并不意味着要搞零和博弈。中国在钨资源管理上强调的是有序开发、合理利用,而不是断供威胁。

  

  

真正的目标是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供应者,而是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和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权力格局的重新分配。钨事件可能只是这轮重新分配的开始,更深刻的变化还在后面。

  

  结语

钨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实力与智慧的故事。从卖资源到控标准,从跟着跑到领着走,这种转变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升级。

  

当然,掌握主动权不是为了卡脖子,而是为了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合作。毕竟,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复杂,需要的是更多合作而非对抗。

  

  信息来源

继稀土之后,美国又一关键行业被中国卡脖子,法国人一脸的嫉妒

相关文章

太疯狂 上海冲破30℃!又破纪录了 还在继续升!手机显示明天有37度?官方回应:

太疯狂 上海冲破30℃!又破纪录了 还在继续升!手机显示明天有37度?官方回应:

  30℃!破纪录。刚刚,徐家汇站气温已冲破30℃(截至13时20分,已达30.7℃),成为1933年以来最早出现30℃气温的一年。目前位列历史3月日最高气温第二位!而且还在继续上升中.....

春季旅游市场火热 消费活力持续激发

春季旅游市场火热 消费活力持续激发

  “五一”假期临近,各地纷纷打造消费新场景,文旅市场活力十足。天津围绕海河特色资源,推出“游船+”等一系列商文旅活动,打造海河沿岸消费走廊,相声演艺等特色观光游船,受到游客喜爱。四川宜宾...

加征“250%关税”?特朗普又对中国下手了,北京之行终究成谜

加征“250%关税”?特朗普又对中国下手了,北京之行终究成谜

  前言   前不久中美刚达成的第三轮贸易谈判成果,在特朗普的又一次施压操作中化为了泡影。   明明之前,特朗普已经释放了想让中国邀请他访华的信号,可为...

A股下周要冲新高?传来两个信息,明天银行股爆发,市场暗藏玄机

A股下周要冲新高?传来两个信息,明天银行股爆发,市场暗藏玄机

   本周A股三大指数超3900只股票上涨,只有1100多只下跌,普涨行情还在!关键的是成交量没怎么减少,周五爆了1.7万亿的天量,市场热度没有减。...

北京商报:民营上市公司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

北京商报:民营上市公司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

  民营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高科技公司最适合成为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未来估值合理的民营高科技公司或成为黑马奔腾的发源地。   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