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医疗巨头财务造假,公安上门取证,7万股民迎来大灾难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近日,医疗行业爆出惊天大雷!曾经风光无限的智慧医疗明星企业思创医惠,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被杭州市公安局上门调取证据,目前案件正处于侦查阶段。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其股价在8月18日开盘便大幅低开,最终收跌10.08% ,让7万股民的心瞬间悬了起来,他们的财富或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造假黑幕:一场精心策划的“圈钱游戏”
思创医惠的前身是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它在业内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还较早开发了医疗智能开放平台,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曾经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然而,谁能想到,光鲜的外表下竟藏着一颗“毒瘤”,时间回到2024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将思创医惠的遮羞布彻底撕开。
原来,在2019-2020年期间,思创医惠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与多家公司开展虚假业务等手段,大肆进行财务造假,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94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0.03%
2020年更是变本加厉,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累计虚增成本922.82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67% ,这些虚假数据被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公开发行文件和年度报告中,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而这一系列造假行为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圈钱”游戏。2020年,思创医惠计划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整个发行过程中,从申报稿到最终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再到公开发行可转债,造假数据贯穿始终,成功募集了8.17亿元资金。
可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监管部门的介入让这场骗局无处遁形。最终,思创医惠被责令整改,处以857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更是被罚款750万元,并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可没想到,今年8月15日晚间,思创医惠发布公告称收到杭州市公安局出具的《调取证据通知书》。
这意味着案件进一步升级,公安的介入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这不仅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至冰点,也让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行业震荡:造假引发的连锁反应
财务造假事件对思创医惠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其智慧医疗板块核心公司医惠科技,由于市场信誉受损,在公开招投标和业务洽谈中屡屡碰壁。
新增业务开拓困难重重,近三年营收规模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仅1.69亿元,净利润-3.2亿元,与2022年4.17亿元的营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面对如此困境,思创医惠在今年5月30日发布公告,决定剥离亏损严重的医惠科技,彻底退出智慧医疗赛道,公司表示,这是为了集中精力发展商业智能板块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苍南国资旗下的苍南县山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接盘医惠科技,交易总价近3亿元,苍南国资也顺势成为思创医惠的实控人。
转型迷局:商业智能能否力挽狂澜?
可思创医惠全力聚焦的商业智能业务表现又如何呢?从2024年年报来看,同样不容乐观。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01亿元,同比下滑15.01%;板块毛利率21.54%,同比减少4.83% 。
虽然思创医惠在商业智能行业有着一定的地位,是EAS硬标签生产基地,硬标签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也是RFID重要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为多家国际知名客户提供OEM服务,但目前的业绩下滑趋势,还是让人对其未来发展捏了一把汗。
不过,苍南国资的入主似乎带来了一丝曙光。苍南国资不仅注资3亿元接盘医惠科技,还与思创医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物联网产业生态、技术研发等领域深度合作。
例如,思创物联的苍南生产基地一期已落地投产,专注于RFID技术的创新应用,这或许能为商业智能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7万股民的“生死时速”
对于持有思创医惠股票的7万股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是冲着公司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前景而买入股票,却没想到遭遇了财务造假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股价的暴跌让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而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让他们忧心忡忡,更令人揪心的是,股民索赔的法律诉讼时效将在2025年10月28日到期。
目前已有部分投资者通过二审终审获得胜诉,但仍有大量股民尚未行动,如果最终认定公司欺诈发行证券罪成立,股民们的损失该如何挽回?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思创医惠事件并非孤例,康美药业曾通过虚增收入291亿元、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导致5万投资者血本无归;瑞幸咖啡2020年自曝虚增收入22亿元,股价单日暴跌75%,最终被迫退市。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财务造假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思创医惠能否在商业智能领域实现业绩翻身,挽回股民们的信心?7万股民又能否减少损失?思创医惠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能只看表面的光环,更要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提高风险意识;监管部门则要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环境。
参考来源:
新浪财经——财务造假一事“余波未了”,思创医惠欺诈发行被公安调查!2025-08-18
新京报——因涉欺诈发行证券,思创医惠被取证调查 2025-08-18
央广网——从行政处罚到警方调查 思创医惠欺诈发行案升级 2025-08-17
泡财经APP——7万股民哭晕:狂泄16.12%!创业板“明星股”,遭警方调查!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