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风解禁,黄仁勋推新货搅局?中国大厂买账还是反手自研?
刚说H20有后门风险没解决,英伟达又急着送来一颗更强的新芯片。问一句,黄仁勋这是来救火,还是来点燃新的爆点?”
01、大家可能还记得,前几个月H20闹得满城风雨?
一边说是给中国市场的“特供”,一边又被怀疑性能缩水、甚至存在后门风险。
结果呢?风波还没过去,路透社就抛出猛料:英伟达正在给中国客户准备一款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的芯片,代号B30A。
性能比H20更强。对,没听错。
比目前中国能买到的最强AI芯片,还要再高一档。
这节奏很耐人寻味。
为什么?
因为就在前几周,特朗普还放话,说考虑允许英伟达在中国销售芯片。
很多人当时还觉得是空话,毕竟美国官方出口管制盯得死死的。
但现在,你看到苗头了新的“特供货”,正准备进场。
听上去像是美国松口,但其实更像是一场算计:
H20刚被国内厂商追上边缘,B30A就立马安排。
性能只有旗舰B300的一半,却还是比H20强。
这就是精心的“卡位”:不给你最顶级,但也不让你彻底翻身。
一句话:你刚追到门口,他再把门往前推一步。
02、对于加强版特供芯片,资本市场有何反应?
英伟达股价没涨,反而跌了。
19号开盘直跌2%,20号开盘更是直接下跌了了3.5%。
这说明什么?说明资本市场也在犹豫。
一方面,中国市场太大,英伟达舍不得。
另一方面,美国监管的不确定性,随时能变脸。
再加上,AI行业的热度开始被质疑。
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研究,直接泼了一盆冷水:95%的公司,没有从AI里赚到钱。
听上去像不像20年前的互联网?
大家都知道未来是趋势,但眼下账上空空。
OpenAI的老板奥特曼也补了一刀,他说——AI现在处在“泡沫阶段”。
投资人的热情,已经“疯狂”到估值失控。
但他转念又说,这是技术发展必经的过程。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摧毁了一堆公司,却给我们留下了今天的数字世界。
所以奥特曼的逻辑很简单:“短期你们亏钱,长期我来收割。”
03、英伟达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抛出“中国特供B30A”?
一种可能:这是老黄的经典生意手法。
你会发现,国内厂商只要追到他产品的尾巴,他就会往前迈一步,推出一个“性能稍高,但不算顶级”的型号。
既能守住市场,又能防止被替代。
另一种可能:是特朗普的“选举经济学”。
你看,他一边喊要对中国强硬,一边又暗示可以放行Blackwell。
收取在华收入的15%,这是一种变现。
既可以在中期选举中打“科技牌”,又能收拢硅谷的金主支持,还可以让自己钱包更鼓。
所以,B30A的出现,本质上是政治+商业的双重产物。
问题来了:
国内大厂会不会买账?
表面上看,很可能会。
因为B30A的性能,确实比H20强一截。
如果大模型训练要跑得快,用它比等自研产品更保险。
但深层次看,这也可能是一种“短期的依赖,长期的风险”。
一旦政策再收紧,这些芯片立刻就会断供。
换句话说,用得越多,被卡脖子的概率越高。
这里埋一个小悬念:
如果特朗普后续有求于中国,美国会不会放松对华芯片出口?
表面上A股上市公司,他比拜登更“务实”。
但别忘了,他的手法向来是“先放风,再加码”,谈判里永远留后手。
所以,今天的“解禁”,很可能只是为了给市场打一针兴奋剂。
等真到了谈判桌上,筹码才刚刚摆好。
再看看AI行业的情绪。
市场短期的下跌,不止因为B30A的消息。
还有两个担心:
本周五美联储鲍威尔的讲话,会不会再放鹰?
下周英伟达的财报,会不会出幺蛾子?
过去两年,英伟达的股价已经涨了五六倍。
大家心里都清楚,哪怕是最强劲的行业,也不可能直线上天。
短期的调整,可能就是资金提前落袋为安。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
AI芯片的战局,接下来会怎么走?
04、我有三个判断
01.英伟达对中国市场不会轻易放手。
哪怕有政策约束,它也会想办法推出“阉割版”“特供版”。
因为这是它营收的命脉之一。
2.中国厂商会加快自研。
每一次被卡,都会倒逼国产替代。
今天的H20门槛,可能是明天的国产起点。
3.AI泡沫终会破裂,但留下的基础设施,会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核心。
就像互联网泡沫之后,幸存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所以,看似是一颗芯片的新闻,其实背后是三层叙事叠加:
商业:英伟达的市场策略。
政治:特朗普的筹码游戏。
产业:AI泡沫与长期价值的拉扯。
这三层交织在一起,让B30A不仅仅是个产品,而是一个信号。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是国内的科技大厂,你会买这颗性能“打折”的B30A,还是咬牙加码国产替代?
这问题,没有唯一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芯片战,还远远没到终局。
英伟达卖芯片,就像高手下棋。每次你以为逼近终点,他都会再挪一步。可别忘了,棋盘不是他一个人的,时间,才是决定胜负的最大变量。
信息来源:
《H20还没证明“清白”,英伟达又要在华推新版特供?》观察者网#上头条 聊热点#特朗普放风解禁,黄仁勋推新货搅局?中国大厂买账还是反手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