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定调!瑞士名表辱华后续,48小时损失亿万,痛失中国市场
2025年8月,一场由广告引发的舆论风暴,将瑞士名表巨头斯沃琪(Swatch)推至风口浪尖,一张模特刻意挤压眼角、摆出“眯眯眼”造型的宣传海报,瞬间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的怒火。
48小时内,央媒的严厉发声、公众的集体抵制,以及品牌自身的仓促应对,直接使得品牌市值蒸发数亿美金,中国市场的大门骤然紧闭,这样的迅速反应也为所有的国际品牌敲响了警钟。
从海报到风暴
争议的源头,是一张看似简单的宣传海报,画面中,模特以手指拉伸眼角,呈现出夸张的“眯眯眼”姿态,这一动作并非无意之举,而是直指西方历史上对东亚人刻板的歧视符号。
自19世纪殖民时期起,“眯眯眼”便被欧美媒体与“愚昧”“懦弱”等负面标签绑定,成为系统性种族歧视的视觉编码,而斯沃琪选择中国模特却刻意引导其做出这一动作,无疑在公众心中撕开了一道历史伤疤。
20世纪初,西方文学作品塑造了细长眼睛的反派形象。这固化了对东方人“邪恶、愚昧”的刻板印象,影响了一代人的认知,国际体育组织早已明确,这类手势属于种族歧视行为。
甚至有运动员因此在国际赛事中受到处罚,这表明其歧视意味已是全球共识,而该品牌在宣传中使用这一符号,直接触动了中国消费者关于民族尊严和百年屈辱的集体记忆,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情感的直接冒犯。
更严重的是,这则冒犯性广告在全球多个区域官网同步发布,这意味着该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固化并传播了对亚裔群体的刻板印象,性质远比区域营销失误恶劣。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科技异常发达的背景下,身为一家知名品牌,对于这个行动所代表的含义,他们毫不知情?这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
于是在社交媒体上,愤怒的情绪迅速进行蔓延,网友们也是直接了当的指出,并斥责着斯沃琪的行径,直言这是“赤裸裸的辱华”,品牌的行为被视为对中国人民情感的公然践踏。
文化红线不容践踏
但实际上,在文化冒犯事件彻底引爆之前,斯沃琪其实早已埋下信任危机的伏笔,它在产品质量、定价策略以及对市场业绩的错误归因上,就已显露出对中国消费者的隐性不尊重。
消费者曾明确指出,该品牌旗下一些高端产品存在计时不准的问题,这本是钟表的核心功能,却频繁出现偏差,令人失望。
面对这些质量问题,品牌的售后服务态度敷衍,一味推卸责任,这种做法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对品牌工艺与信誉的认可。
同时斯沃琪还存在价格歧视,一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让中国消费者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仿佛成了可以随意定价的目标。
更让人不解的是,该品牌业绩下滑时,内部竟有声音将责任推给“中国市场拖累”,这种“甩锅”心态,彻底破坏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相互尊重的信任前提。
可我们要知道的是,在去年中国市场贡献了该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大约三分之一,而中国市场是品牌重要的生存支柱,对其全球业务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即便是在业绩下滑的年份,中国市场的贡献份额仍接近三成,这个数字在全球市场中稳居首位,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市场对该品牌的不可替代性。
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斯沃琪居然还敢试探中国群众底线,在宣传海报中做出如此行动,这不仅是斯沃琪对自身影响力的一种错估,更是对中国民众文化敏感度的一种低估。
因此中国公众在此次事件发酵后,纷纷摆出了抵制的姿态,而在事件发酵后A股上市公司,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官方媒体的迅速发声,亦是为此次的事件进行了定调。
媒体直言:“挣中国人的钱,砸中国人的锅,这种行径决不容忍!”而央媒的表态不仅为公众情绪注入更强力量,更将事件上升到文化尊严与民族底线的高度。
舆论场形成压倒性共识,斯沃琪的所谓“创意”,实则是将商业利益置于文化尊重之上,是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轻视。
在央媒的引领下,公众抵制行动迅速升级,多地商场撤下斯沃琪柜台,消费者剪断手表表带、退换产品,用实际行动表达拒绝。
48小时崩塌
事件爆发后,该品牌在危机公关上的表现拙劣不堪,其“选择性”和“表面化”的处理方式,不仅未能修复信任,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其傲慢与虚伪。
品牌方在舆论发酵后才迟迟发布简短声明,声明措辞苍白敷衍,缺乏真诚反思,它没有提及错误原因,也没有说明内部审核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关键疑问避而不谈。
更令人愤怒的是,品牌所谓的“删除”只是“选择性整改”,涉事图片在道歉声明发布后,仍然长期存在于其欧美及港澳台地区官网,这种区别对待,被消费者视为赤裸裸的二次伤害。
它清楚表明,品牌道歉仅仅是为了平息亚洲市场怒火、保住生意,并非真心悔改,这种虚伪,彻底摧毁了消费者对品牌残存的信任,这次危机公关,无疑是教科书式的反面案例,它揭露了品牌深植的傲慢与偏见。
而它如此“阳奉阴违”的回应,也很快让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数据显示,事件爆发后的48小时内,品牌股价暴跌超3%,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中国市场销量应声暴跌,部分地区销售额骤降30%以上。
作为斯沃琪集团最重要的营收支柱,中国市场曾贡献其全球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场风波彻底击碎了品牌在此积累的信任基石。
历史案例显示,因文化冒犯遭抵制的品牌,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元气,部分甚至永久失去市场份额,现在斯沃琪的溃败,正是这一规律的残酷印证。
结语
斯沃琪的困境,绝非偶然,长期以来,品牌对中国市场采取“高定价、低尊重”的双标策略,产品售价显著高于欧美市场,售后服务却敷衍塞责。
而此次的“眯眯眼”事件,本质上其实就是品牌傲慢与短视的集中爆发,道歉声明被指空洞敷衍,欧美区未及时同步删图,更暴露其缺乏诚意。
从杜嘉班纳到HM,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在斯沃琪依旧选择重蹈覆辙之际,那么其自身的结局也早已注定,在全球化时代,品牌若仍以“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俯视中国市场,低估消费者文化敏感度,终将自食恶果。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涉嫌辱华!斯沃琪道歉》——大象新闻——
《模特图涉嫌辱华,斯沃琪道歉》——人民日报——
《全球删除!斯沃琪发文道歉,上半年业绩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新京报——
央媒定调!瑞士名表辱华后续,48小时损失亿万,痛失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