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支付洗牌:美元涨至47.94%,欧元跌至23.11%,人民币呢?
8月21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货币支付比例,美元继续上涨,欧元略有下滑,人民币保持平稳。
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美元的支付占比达到47.94%,相比上个月环比增长了0.7个百分点,如果和2022年相比更是提升了6个百分点,稳坐全球第一大活跃支付货币的交椅。
自从2022年美联储宣布加息以来,美元的国际支付占比一直在提升,美元的表现也非常强势。即便到了2025年,懂王通过关税扰乱贸易秩序,美元指数大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还被下调,就是在这种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的情况下,美元国际支付竟然还能实现增长。
美元能够做到这一点,无非是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美国家底够厚,美元的血条也够长,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货币具备取代美元的实力,全球避险资金用脚投票,跨国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资本市场,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市占率仍然高达90%以上。
其次,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非美元货币都经历了多轮贬值,日元和欧元首当其中,贬值幅度较大,日本已经被美元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欧元丧失的市场份额都被美元逐步蚕食,美元在过去几年加息过程中,无情收割了欧元等其他货币。
今年7月份,欧元的全球支付占比达到23.11%,和上个月相比下滑了0.7个百分点。欧元的高光时刻在俄乌冲突之前,当时欧元的全球支付占比一度突破40%,几乎要跟美元分庭抗礼,但是一场冲突,让欧盟和欧元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不过,欧元仍然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支付货币,但是欧元背后的欧盟现状,似乎已经注定了欧元的最终结局。
如今欧盟已经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通过细则来看几乎是全面跪了,欧盟要向美国全面开放其20万亿美元的市场,欧盟也要取消对美国所有关税,还要大量采购美国的能源和科技产品,并且按承诺对美国进行投资,欧盟的未来肉眼可见的要走下坡路,欧元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下滑。
全球货币支付排名前五名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7.24%)、日元(3.56%)和加元(3.04%),除了美元环比增长A股上市公司,其他四大货币的支付占比全部下滑,而人民币排名全球第六,达到2.88%,和上个月持平,支付金额环比增长5.8%,但是支付占比保持不变。
人民币在2024年的时候一度达到4.7%的占比,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是最近几个月一直在下滑,除了正常的波动,还与人民币其他渠道的统计增加有关。
要知道,2.88%的数据是由美国掌控的SWIFT系统公布的,而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并非全部经过SWIFT系统。比如,我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主要采用本币结算,不通过SWIFT系统,我国与中东一些国家的石油贸易也采用人民币结算,绕开了美元。
所以,如果把人民币在SWIFT以外的支付占比也计算在内,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必然要高于2.88%。
我国还有完全自主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170多家,间接参与者超过1500家,业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的近5000家银行机构。
2024年CIPS系统处理业务金额超过17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发展速度较快。今年6月,又有6家外资银行成功接入CIPS系统,包括阿布扎比第一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标准银行和大华银行等,这意味着CIPS境外直接参与者首次覆盖非洲、中东、中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
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毕竟,美元的崛起之路也并非一步到位,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人民币能有今天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接下来更需要耐心和时间去布局和提升。
随着CIPS系统的全球市场扩张,以及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和扩大开放,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的提升也将功到自然成。还是那句话,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差距,继续努力!全球货币支付洗牌:美元涨至47.94%,欧元跌至23.11%,人民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