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构件及模组全球第一,AI眼镜、机器人双龙头,狂入700亿!
一、存贷双高:矛盾数据下的财务谜题
2024年,蓝思科技的财务状况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存贷双高”局面。
一方面,公司的货币资金储备颇为丰厚,高达109.88亿元。
这一数字背后,是公司资金实力的直观体现,仿佛一座坚实的资金堡垒,为公司的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另一方面,公司的借款规模同样不容小觑。
短期借款达到15.61亿元,长期借款则为78.08亿元,二者相加,总额约93.69亿元。这种货币资金充裕却又大量借款的现象,如同一个神秘的谜团,笼罩在蓝思科技的财务之上。
进一步深入剖析公司的货币资金构成,我们发现其中的奥秘。
2024年,银行存款在公司货币资金中占据了超过99%的比例,而受限资金仅有0.51亿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公司的资金流动性极强,并非因为资金受限而无法支撑日常经营,进而不得不通过大幅举债来维持运转。而且,当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会发现这一存贷双高的现象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脉络,这更增添了我们探寻背后真相的好奇心。
那么,如此矛盾的财务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蓝思科技怎样的秘密呢?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蓝思科技所处的行业,从行业的特性和公司的运营模式中寻找线索。
二、行业特性:重资产模式下的资金需求
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聚焦于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为各大消费电子企业提供玻璃盖板、金属结构件等关键产品,在2024年,这一业务板块表现出色,营收达到577.5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82.63%,无疑是公司营收的支柱力量。
而蓝思科技所处的供应链位置,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消费电子供应链中,制造环节的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下游大客户的定制需求,这些企业需要提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厂。每一座现代化的工厂,都是资金与技术的结晶,从土地购置、厂房建设到设备采购与安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企业还必须根据每年产品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产线。这不仅涉及到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这种典型的重资产模式,使得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产能,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产线变化的不时之需,保障产品交付能力,企业手中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储备。
同时,企业还得维持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包括原材料采购、员工工资发放、水电费支出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借款和存款都较多。而且,由于对大客户的高度依赖,企业的订单和营收往往受到大客户经营状况和市场策略的影响,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除了蓝思科技,类似的企业如立讯精密,近年来也呈现出存贷双高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存贷双高并非蓝思科技的个例,而是消费电子制造行业在重资产模式下的一种普遍财务特征。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蓝思科技依然展现出了独特的财务优势。
三、财务优势:偿债能力与大客户依赖的平衡
在与同行业类似企业的对比中,蓝思科技展示出了较强的偿债能力,其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的46.82%一路稳步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7.69%,始终小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竞争对手。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蓝思科技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公司的债务负担相对较轻,财务风险较小,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蓝思科技还展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能力——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2022 - 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从70.96%降至49.45%,同期降幅远超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这一变化,标志着蓝思科技在市场拓展和客户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 那么,蓝思科技是如何逐步摆脱大客户依赖的呢?
(一)客户群庞大,市占率全球第一
在消费电子领域,蓝思科技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成功开拓了三星、华为、小米等核心客户。这些客户都是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这些客户的合作,不仅为蓝思科技带来了稳定的订单和可观的营收,也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4年,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市场中,蓝思科技以13%的市占率位居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蓝思科技多年来深耕消费电子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结果。庞大的客户群和全球第一的市占率,为蓝思科技摆脱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汽车电子,开启新增长极
近年来,蓝思科技又敏锐地捕捉到汽车电子市场的巨大潜力,果断从消费电子领域拓展至汽车电子领域。乍一看,这似乎是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实则两者关联颇深。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防护玻璃、触控交互、光学显示等核心技术,都可无缝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车载电子玻璃、中控模组等产品上。这种技术上的协同效应,使得蓝思科技在进入汽车电子市场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凭借这些优势,蓝思科技陆续收获了特斯拉、比亚迪等30多家智能汽车客户。
2024年,在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市场中,蓝思科技市占率为20.9%,同样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蓝思科技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极。
(三)技术储备充足,满足多元化需求
蓝思科技之所以能不断扩大“朋友圈”,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离不开其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技术储备。在产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能够提供高、中、低端手机背板的玻璃等多种轻量材料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性能和成本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具备轻质铝合金、高端钛金属的大批量生产能力,为手机轻量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在日渐火爆的折叠屏领域,公司已掌握上下折、左右折、多折的UTG和CPI等折叠屏核心制造技术,并为国内客户批量供应UTG和CPI屏。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蓝思科技在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五、技术突围:研发驱动下的创新发展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蓝思科技对研发的高度重视。
2020 - 2024年,公司在研发端共砸下108亿元,展现了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尤其是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创纪录的27.85亿,同比增加20.2%。这一巨额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而研发投入的方向,不仅局限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还针对人形机器人、AI眼镜、TGV通孔玻璃基板等前沿领域,提前储备核心新技术,并在一系列新产品上应用。这种前瞻性的研发战略,使得蓝思科技能够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未来市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新业务发展:AI眼镜与人形机器人的崛起
(一)AI眼镜:消费级市场的潜力爆发
说到蓝思科技的新业务发展,不得不提其在AI眼镜领域的出色表现。
2025年2月,国内头部品牌Rokid(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一句“我的发言稿就在眼镜里”,瞬间点燃了大众对于AI眼镜的期待。这一事件,如同一个导火索,引发了市场对AI眼镜的广泛关注。
据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有望达到500万副,203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4亿副。这一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而蓝思科技正是Rokid AI眼镜全系产品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提供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的全链条生产。
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切入AI眼镜市场,得益于其在光学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
在光波导材料、微纳结构加工等关键技术上,蓝思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
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应用于Rokid Glasses上,可使产品单机重量仅为49克,镜片抗摔率与透光率却超过95%。这一技术优势,在保障产品轻量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使得Rokid Glasses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作为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的消费级AI + AR眼镜,Rokid Glasses的全球预售订单已达25万台,并有望在2025年年内交付。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为Rokid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让蓝思科技看到了新业务崛起的希望。通过与Rokid的合作,蓝思科技在AI眼镜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人形机器人:智能时代的先锋探索
自2016年起,蓝思科技就开始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展现了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如今公司已成功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2025年1月,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联合交付了全球首款全栈开源人形机器人灵犀X1,公司主要负责关节模组、DCU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蓝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得益于形成了研发 - 技术 - 产品的良性循环,蓝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公司可以将自身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应用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中,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同时,通过与智元机器人等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蓝思科技可以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A股上市公司,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七、业绩创新高:新业务助力下的持续增长
得益于在新业务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布局,蓝思科技形成了研发 - 技术 - 产品的良性循环,业绩再创新高。2024年,蓝思科技实现营收699亿元,同比增长28.27%,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公司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结果。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延续增长势头,营收达到170.6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为4.29亿元,同比增加38.71%。这一良好的开局,为公司在2025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AI眼镜、人形机器人等新业务的不断成长和成熟,蓝思科技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蓝思科技在存贷双高的表象下,通过客户拓展、技术储备和新业务布局,成功实现了破局与新生。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再到AI眼镜和人形机器人,蓝思科技不断跨越行业边界,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蓝思科技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精密构件及模组全球第一,AI眼镜、机器人双龙头,狂入7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