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85后期货高手苏冰心梗去世,曾8万赚到3000万,女儿才1岁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惊爆财经圈!85后期货传奇苏冰突发心梗离世,曾用8万本金狂赚3000万,堪称交易奇才。然而天妒英才,他年仅三十余岁便撒手人寰,留下年仅1岁的幼女。巨额财富与短暂人生形成残酷对比,令人扼腕叹息。财富自由与生命价值,究竟孰轻孰重?
从8万到3000万的传奇,为何倒在40岁门槛?
8月24日,金融圈传来噩耗:山东鸿烨铭阳投资董事长苏冰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0岁。这位被称为“草根交易高手”的85后,曾用十年时间从8万元做到3000万元。
却在女儿刚满1岁时骤然离世。消息传出后,业内震动——有人惋惜天才早逝,有人追问:期货交易,为何总是与死亡如影随形?
草根逆袭:从亏光90%到年赚千万的生存法则
苏冰的故事堪称现实版《大空头》。2015年,他带着股市赚的60万元杀入期货市场,第一个月就靠日内交易赚了20万,却在随后三个月因重仓股指期货多单爆仓,账户从80万亏到只剩8万。这次惨败让他明白:期货不是赌场,而是精密的数学游戏。
痛定思痛后,他拜师多位期货大佬,总结出“均线之上做多,均线之下做空”的交易系统。2017年重返市场时,他严格执行轻仓原则:单品种仓位不超过20%。
总仓位控制在50%以内,半年实现40%收益,利润滚雪球般增至500万元。到2023年,他的年化收益稳定在35%以上,年盈利突破3000万元。
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与期货界另一传奇人物葛卫东的理念不谋而合。葛卫东曾说:“我不是在交易,而是在管理风险。”
苏冰显然深谙此道——他的交易系统包含15个风控模块,甚至设置“连续3笔亏损强制休息”的铁律。但讽刺的是,他能控制账户风险,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身体风险。
行业阴影:从刘强到付晓军,天才为何总被市场吞噬?
苏冰的离世,揭开了期货圈不愿面对的伤疤。2015年,《期货大作手风云录》作者刘强因股灾爆仓跳楼;2017年,“橡胶大王”付晓军十天亏光1.45亿后自杀 。这些案例背后,是期货交易高杠杆、高压力、高风险的残酷现实。
期货自带10倍甚至20倍杠杆,这意味着价格反向波动10%就可能亏光本金。苏冰2015年的爆仓,正是因为重仓股指期货——当时他若使用20%仓位,即使亏损也不至于归零。但人性贪婪,许多交易者总试图用小本金撬动大财富,最终被杠杆反噬。
期货交易需要24小时紧盯盘面,情绪随价格波动剧烈起伏。苏冰的好友透露,他生前常熬夜复盘,长期处于“战斗状态”。
这种高压环境导致行业内普遍存在失眠、焦虑问题,甚至诱发心梗等疾病。正如投机大师利弗莫尔所言:“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人性。”
天眼查显示,苏冰的公司“山东鸿烨铭阳投资”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这意味着其管理的资金可能处于监管盲区。近年来,类似案例频发:2025年某期货公司因未备案被责令整改,负责人被撤销从业资格 。缺乏合规保护的交易,就像在钢丝上跳舞。
期货交易,如何避免成为“高危职业”?
苏冰的悲剧,为所有交易者敲响警钟。要在这个九死一生的市场生存,至少需做到三点:把风险控制刻进DNA,单品种仓位不超过20%,总仓位不超过50%,这是苏冰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盈利单沿均线持有,破位即走。这种策略既能锁定利润,又能避免“煮熟的鸭子飞了”。苏冰后期组建四人团队,专门设立独立风控岗位,这与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的做法一致 。
每天固定看盘4小时,其余时间远离屏幕。苏冰若能做到这一点,或许能避免心梗悲剧,强制休息制度,连续亏损3笔后强制停手,既是保护资金,也是让大脑冷静。期货从业者需重点关注心脏、血压等指标,这不是矫情,而是保命的必修课。
私募基金不备案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甚至刑事责任。苏冰的公司若完成备案,或许能获得更专业的风控支持。行业警示案例显示,代客理财、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终将付出代价 。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活着看到明天
苏冰去世后,圈内流传着他生前的一段话:“期货交易就像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最快,而是看谁能跑到终点。”这句话,道尽了这个行业的生存真谛。
从利弗莫尔到刘强,从付晓军到苏冰,无数天才用生命证明:在期货市场,活着比赚钱更重要。当我们为苏冰的财富传奇惊叹时,更应记住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而不是用生命去赌明天,愿这位年轻的父亲在天堂安息,也愿所有交易者能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守住本金,更守住生命的底线。
参考来源:
澎湃新闻——“85”后期货交易高手因病去世,曾从8万起步做到3000万元 2025-08-25
新浪财经——牛市见闻:知名期货交易员心梗离世!高盛画饼寒武纪捧杀其心可诛!2025-08-25
证券时报——突发!“85”后期货交易高手,因病去世!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