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1周前 (08-27)今日财经头条4

  

一家市值60亿的传感器小厂,“吞下”年营收超600亿的军工巨头?让外界直呼:“不可思议。”

  

2023年初,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将以174亿元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00%股权。

  

  

账面上看,这简直是商业奇迹。中航电测当时市值仅60亿元,而作为歼-20隐形战斗机“摇篮”的成飞集团,总资产超过1200亿元,年营收高达672亿元。网友惊呼:“这分明是蚂蚁吞大象!”

  

更耐人寻味的是价格,专业评估显示,成飞净资产价值240.27亿元,但交易中直接扣除了65.85亿元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最终定价缩水至174亿元。

  

  

支付方式更值得一提,中航电测没有掏一分现金,而是向母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定向发行20.86亿股股票。这笔交易本质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经典操作。通过“同一控制人合并”,借中航电测的上市平台快速打通融资渠道。未来可通过增发、发债吸纳社会资本,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交易完成后,航空工业集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0.62%飙升至78.07%,牢牢掌握控制权。这场看似荒诞的收购,实则是国家队的深层考虑:左手将核心军工资产注入右手,让成飞“借壳”登陆资本市场。

  

  

为什么国之重器要绕道上市?答案藏在成飞的困境里。

  

这家诞生于1958年的军工巨头,创造过歼-5、歼-10、枭龙等传奇战机,更在2011年首飞歼-20,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装备隐身战斗机的国家。技术光环背后,却是残酷的财务现实:2022年成飞净利润仅13亿元,利润率不足2%。

  

军品采购价被严格管控,企业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枭龙战机项目曾因资金断裂濒临夭折,最终靠外国注资才起死回生;沈飞集团为推进歼-35舰载机研发,不得不自筹资金冒险一搏。

  

  

反观美国巨头洛克希德·马丁,依托资本市场大胆推进X系列验证机项目。即便部分项目失败,技术积累却为F-22、F-35奠定基础。中国军工最渴求的,正是这种“允许试错”的创新机制。

  

资本市场如同氧气瓶,让军工企业不再仅靠国家拨款呼吸。今年1月,历时两年的重组完成资产交割。三个月后,“中航电测”正式更名为“中航成飞”,证券代码定格302132。曾经的军工巨无霸,终于登上了资本市场的诺亚方舟。

  

  

重组后的化学反应远超预期,中航成飞总资产从39.7亿元跃升至1256亿元,净利润从0.98亿元暴涨至25.2亿元。原先的飞机测控设备小厂,蜕变为覆盖歼击机、无人机、民机部件的航空帝国。

  

技术协同释放出惊人能量,中航电测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成飞的飞机制造能力深度融合。珠海航展亮相的“歼-20外贸版”,航电系统已打上重组协同的烙印。成飞参与C919机头、ARJ21部件研制,民机业务占比提升至15%。资本注入后,军民融合技术转化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最关键的突破在产能端,成飞原有脉动生产线每分钟推动战机机身前进3厘米,年产量刚破百架。资本活水注入后,业内预测歼-20年产量将冲击120架大关,中国空军换装隐身战机的速度大幅提升。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重组后公司市值突破千亿,海外订单半年激增38%,翼龙无人机巡航中东,枭龙战机翱翔东南亚。

  

技术雄心不再受困于资金短缺,成飞开始大胆探索无人僚机、隐身预警机等前瞻项目。正如美国XB-70“女武神”超音速轰炸机虽未列装,却为后世积累宝贵技术遗产,中国军工终于获得“战略性试错”的底气。

  

  

这场重组此前也有案例,今年正值国企改革深化行动收官之年。国家明确要求军工高端制造加速“市场化、专业化”。在台海局势紧张、美国推进亚太军售的背景下,中国军工必须解决核心矛盾:如何既保障国家安全,又激活创新活力?

  

资本运作正成为破局关键,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合并打造全球最大造船集团;兵装集团剥离汽车业务,推动防务资产整合;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加速资产证券化。

  

  

成飞模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通过上市公司严格隔离核心涉密技术,在78%国资控股的红线内引入社会资本。既避免“甩卖国有资产”的争议,又打通创新血脉。

  

尽管资本市场反响热烈,但风险仍存。

  

业绩对赌,航空工业集团承诺2024-2026年成飞累计营收不低于2109亿元,净利润超100亿。而2023年成飞净利仅24.23亿,压力不小。包袱消化,收购包内包含负债率145%的中航贵飞,需先解决其亏损问题。

  

  

技术保密,军工上市企业需平衡信息披露与国防安全,成飞已建立“涉密业务隔离机制”,确保核心机密不因资本运作外泄。

  

成飞的“蚂蚁吞象”,绝非简单资本运行,而是中国军工从“国家包办”转向市场赋能的关键转折。未来,更多军工巨头可能循此路径,沈飞(歼-35)、航天科技(高超音速导弹)或成下一批主角。当技术雄心遇上资本活水,中国军工的“创新天花板”将被彻底打开。

  

  

当美国智库还在争论歼-20数量时,中国军工已悄然重构游戏规则。资本赋能下的技术迭代,正在为大国崛起铸造更坚韧的盾牌,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而是一个民族对技术自主的庄严承诺。

  

歼-20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地装配着隐身蒙皮。资本市场里,中航成飞的股价曲线在电子屏上起伏跃动。两条看似平行的轨迹,此刻在历史坐标中交汇。174亿的交易额撬动千亿市值,背后是中国军工向死而生的转型决心。当更多军工企业挣脱单一拨款束缚,当“战略性试错”成为可能,那些曾被资金扼杀的技术火种,终将在创新的土壤里重燃。

  

  

歼-20的轰鸣声中,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军工体系正在崛起,它不再只依赖国家扶持,而是学会在资本市场的大海中,为自己的梦想造一艘航母。

  

参考资料:

  

并购重组“潮起”!创业板公司提质增效展新颜.--2024-10-30 07:35·中国证券报

  

并购成飞集团后,中航电测拟更名“中航成飞”,股票代码也将变更!最新回应.--2025-01-10 20:48·南财快讯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个人存取5万以上现金将迎新规,或不再用说用途,但要留一样东西

个人存取5万以上现金将迎新规,或不再用说用途,但要留一样东西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将迎来新规定,很有可能不用再说明钱的来源或用途了,但是要留下一样东西,具体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调整呢?快来看一看...

美股要当跟屁虫?上证站上3800,美3大股指同创历史新高

美股要当跟屁虫?上证站上3800,美3大股指同创历史新高

      A股市场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上证指数有效的站上了3700...

【今日A股展望方向 08-28】在“十年高位区间”的分歧与再定价

【今日A股展望方向 08-28】在“十年高位区间”的分歧与再定价

   ——— 导语 ———    隔夜外盘偏强、风险偏好稳定;A股昨日...

牧原股份谈二代接班及广汇能源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引入长期投资者及深圳机场江门快线

牧原股份谈二代接班及广汇能源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引入长期投资者及深圳机场江门快线

     “牧原管理层及早建立了接班人制度,培养了二代接班人,现在看,尝试是有效的,目前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牧原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牧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