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全球最大整装煤田在新疆!储量3900亿吨,为何我国还要进口煤炭?

8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整装煤田,光新疆准东地区一个煤田的储量就高达3900亿吨。这听起来像是“用不完的黑金矿山”。可现实中,我们每年还在进口超过3亿吨煤炭。这到底是为什么?

  

  储得住,不等于运得动

新疆准东煤田之所以被称为“全球最大整装煤田”,不仅是因为储量惊人——3900亿吨,而且煤层厚、埋藏稳定,具备良好的工业开采条件。但这只是“地质上的好”。真正限制它“跑出来”的,是地理与物流的现实成本结构。

  

  

我们来算一笔账:新疆准东到山东港口约3400公里,即便通过“疆煤东运通道”中的兰新铁路、临策铁路、瓦日线等运煤专线,运费依然高达400~500元/吨。而山西煤到秦皇岛港后,海运到江苏、广东仅需80~120元/吨。

  

  

这意味着,即使新疆煤出矿价便宜(约300元/吨),运输完之后到东部用户手里,价格已经超过700元/吨,比山西煤贵出100元以上。而东部电厂和钢厂的燃料成本控制极其严苛,哪怕差价20~30元/吨,就足以影响采购策略。

  

  

更重要的是,新疆煤出不来,还牵涉到“通道能力”。中国的煤炭运输依赖于几条“命脉性”通道:大秦线、瓦日线、浩吉线、唐呼线。而从新疆出发的通道(如临策铁路)运能有限,且优先保障疆内用煤与西部工业。2023年,从新疆出区煤炭仅占全国铁路煤炭调出的不到8%。

  

  

所以,哪怕新疆煤储量再大,也不是“想用就能用”的资源。没有高效、低成本的能源通道,它就是“地底下动不了的金子”。

  用得起的,才叫资源

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我们有煤,为什么还要从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进口?

  

这不是“想不想要面子”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理性问题——在全球煤炭市场中,谁的煤便宜、好用、运得快,谁就能上桌。

  

  

以2023年为例,中国进口煤炭约4.74亿吨,其中印尼占比超50%。印尼的优势在于:煤质适中、离中国近、装运港口多。更关键的是,印尼煤的热值偏低、硫分低、灰分少,非常适合国内南方电厂“拼炉掺烧”,可以在不改造锅炉的情况下直接混用。

  

  

而价格呢?2023年印尼动力煤平均到岸价约为480元/吨,而同期山西同等热值的煤价格在620~680元/吨。差价不是几块钱,而是100元以上。你说,一个年耗煤几百万吨的电厂,会选哪个?

  

  

而在炼焦煤领域,中国更依赖进口。我们自己有焦煤,但高品质主焦煤稀缺。澳大利亚出产的硬质主焦煤,具有粘结指数高、焦炭强度好、灰分低等优点,是宝钢、鞍钢、河钢等企业稳定生产高强度钢材的“配方煤”。

  

2022年,中国进口了约6500万吨炼焦煤,其中澳洲煤占比一度超过40%。即使在中澳关系紧张时,国内钢企也不得不从蒙古、俄罗斯等地“转运替代品”,因为焦炭工艺容不得随意换煤。

  

  

这说明,煤炭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进口煤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中国煤炭供应链中的“结构性拼图”。

  储量多 ≠ 能随便挖

你可能以为,既然新疆煤多,国家就应该“多挖一点”。但现实是,能不能挖,不仅取决于资源,更取决于资源的“可开采性”。

  

  

第一是地质条件。准东煤田虽大,但煤层埋藏深,平均深度在400~600米之间,比山西、鄂尔多斯浅层煤矿的开采难度大得多。此外,这一地区瓦斯突出、岩爆频发、地层稳定性差,需要投入大量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吨煤开采成本增加30%以上。

  

  

第二是生态限制。新疆煤田分布区大多位于荒漠、草原、内陆河流域等生态敏感区。根据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许多矿区的开采受到严格限制,一旦大规模开采,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植被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国家提出“就地转化”的战略思路:不是把煤挖出来拉走,而是直接在新疆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电,通过特高压输电、输气管道将“能量”而非“资源”送往东部。

  

  

比如,“疆电外送”工程中,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每年可输送电力超过660亿度,相当于替代了3000万吨煤炭运输。这比用火车拉煤划算,也更环保。

  

所以你看,新疆的煤,是国家“压在地底的大电池”,但这个电池,不能随便拆盖子。

  进口不是无奈,而是战略选项

很多人以为:进口煤是“没办法”,是“自己不够用”。但事实上,它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工具。

  

  

首先,进口煤是缓冲器。比如2021年限电风波,当时国内煤价飙升,一度突破1000元/吨,电厂无煤可烧。国家临时释放进口窗口,9月和10月两个月内,进口煤同比增加近50%,直接缓解了华东、华中多个电网的发电压力。

  

  

其次,进口煤是结构补丁。如前所述,高品质炼焦煤、无烟煤等种类,中国自产比例低,进口是“补短板”而不是“被迫买”。

  

再者,进口煤是地缘杠杆。通过与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维持煤炭贸易,中国可以在能源博弈中保持主动权。例如,当中澳关系紧张时,中国暂停澳煤进口并迅速转向印尼、俄罗斯,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市场价格,也倒逼了外方能源外交的调整。

  

  

更深层次上,进口煤是中国“能源安全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就像粮食安全要“口粮自给、补充进口”,煤炭也要“基础自供、结构外采”。

  

所以,不要把进口煤看成“短板”,它其实是我们能源调度系统中的“备用发动机”。不是靠别人,而是控制变量。

  

  写在最后

中国的煤炭储量足够大,但真正能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不是煤多,而是“调得动、配得上、用得起”。新疆煤是我们的“压舱石”,进口煤是“调节阀”,而整个系统的效率,靠的是结构设计与战略调度。

  

真正的能源强国,不是“什么都自己产”,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从哪儿来、怎么配、怎么省”A股上市公司全球最大整装煤田在新疆!储量3900亿吨,为何我国还要进口煤炭?

相关文章

亿纬锂能:2026年荆门大圆柱工厂预计会是满产状态

亿纬锂能:2026年荆门大圆柱工厂预计会是满产状态

        每经AI快讯,8月23日,亿纬锂...

从“靠天等苗”到“科技育苗” 希望的田野书写“智慧春耕”新故事

从“靠天等苗”到“科技育苗” 希望的田野书写“智慧春耕”新故事

  央视网消息:春来农事忙。在山西晋中寿阳县,玉米播种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当地扩大了智慧管控覆盖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农户的成本。   在寿阳县景尚乡的一片高标准农...

华侨城上半年仅新增1个土地储备项目,营收腰斩,亏损扩大至28.7亿元

华侨城上半年仅新增1个土地储备项目,营收腰斩,亏损扩大至28.7亿元

     8月29日晚间,华侨城A(000069)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减少50.8%,归母净利润亏损28.7亿...

东材科技战略转型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东材科技战略转型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经历了去年的业绩低点后,东材科技(601208.SH)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一个显著的信号是,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净利也实现...

A股:资金疯狂流入,明天大盘,是不是该收网了

A股:资金疯狂流入,明天大盘,是不是该收网了

   今天A股再度大涨,各路资金蜂拥而至,由于目前是A股大盘重压力区位置,资金的流入,无疑对股指的推动是十分有利的,现在A股大盘接近去年10月8日的高点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