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卢麒元为何一直推荐我们购买实物黄金!料事如神!又涨了
卢麒元的核心观点并非单纯地“炒黄金”,而是基于一套宏大的、对当前全球货币和经济体系的批判性分析。他的推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逻辑:
对主权信用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不信任: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他认为,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全球进入了一个纯粹的“主权信用货币”时代。国家可以无限制地印钞来应对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这导致了债务的无限扩张和货币的隐性贬值。黄金作为“非主权”的、物理性的货币,是这种信用货币体系的对冲工具。全球债务危机与系统性风险:他多次强调,全球(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已经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债务泡沫中。这个泡沫最终必须以某种方式化解,要么是痛苦的“出清”(通缩性萧条),要么是通过“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无论哪种方式,持有实物资产(尤其是黄金)都是保护财富不被“蒸发”的手段。去美元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他认为当前的美元霸权体系正在瓦解。俄乌冲突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加速了全球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推动“去美元化”和建立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黄金作为最终的、被所有国家公认的“压舱石”储备资产,其战略地位会空前提升。对国内经济政策的担忧:他时常表达对国内M2(广义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地方债务问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担忧。在他看来,持有黄金是对冲国内潜在通胀风险和本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方式。
总结一下他的逻辑链:无限印钞 → 债务泡沫 → 货币贬值/体系崩溃 → 需要实物资产保值 → 黄金是千年来的终极货币和避险之王。
其次,他的结论“黄金要大涨,价格很高”真实吗?概率高吗?
这是一个需要分开看的问题。
1. “真实性”如何?
他的观点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国际金融界一大批著名投资者、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所共享的一种主流担忧和预测。例如:
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多次在著作和访谈中强调,在范式转换时期,黄金这样的非主权储值资产至关重要。彼得·希夫:著名经济学家,常年看空美元,推崇黄金。许多国际大行报告:高盛、花旗等机构都曾发布过看多黄金至较高价格(如2500美元/盎司甚至3000美元/盎司)的报告。
所以,卢麒元的观点是有真实逻辑和广泛共识支撑的,并非他个人的异想天开。
2. “概率”高吗?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没有100%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支持黄金大涨的因素(概率高的理由):
美联储降息周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进入降息周期,利率下降会降低持有无息黄金的机会成本,利好金价。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多地冲突持续,不确定性极高,黄金的避险属性持续凸显。央行持续购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全球央行(尤其是中国、波兰、新加坡等)已经连续多年净增持黄金储备,这为金价提供了强大的底部支撑。技术面突破:国际金价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持续突破历史新高(2100美元/盎司以上),技术面上打开了上行空间。
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概率并非100%的理由):
美联储政策反复:如果美国通胀再次超预期顽固,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甚至重新加息,这将短期内强力压制金价。美元韧性:尽管有去美元化趋势,但美元目前仍是全球最核心的货币,其地位在危机中有时反而会因流动性需求而暂时走强,利空黄金。市场情绪和技术回调:金价上涨过快后,本身存在技术性回调的需求,追高风险较大。出现新的替代品:虽然可能性极小,但如果有某种更高效、更被广泛接受的储值方式出现,可能会分流黄金的需求。给您的建议理解本质,而非盲从:卢麒元的核心思想是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而不是让你“All in”黄金去投机。他的受众主要是担心资产缩水的高净值人群。黄金的角色是“保险”和“压舱石”:在投资组合中,黄金通常扮演着平衡风险、保持购买力的角色(约占5%-10%),而不是博取高额收益的投机品。它的主要功能是“你不需要时它可能表现平平,你需要它时(发生危机)它能救命”。投资方式:如果认同其逻辑,可以考虑通过实物黄金(金条、金币)、黄金ETF、纸黄金等方式配置,而不是去炒高杠杆的黄金期货。独立判断:任何人的观点都不能作为您投资的唯一依据。请务必结合您自身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并广泛参考其他信息来源,做出独立的判断。
结论:卢麒元推荐黄金的逻辑是真实且有深度的,反映了对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深刻担忧。黄金长期看涨的概率确实不低,并有强大的基本面支撑。但这绝非一个没有风险的赌注,短期波动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更应关注其“保值对冲”的核心思想,进行理性配置,而非盲目追高投机。经济学家卢麒元为何一直推荐我们购买实物黄金!料事如神!又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