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中国人口死亡高峰已至!22年千万,23年超千万,24年更惊人?

2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隔雾

  

编辑隔雾

  前言

2022年1041万人离世,2023年飙升至1110万,冰冷数字宣告:死亡高峰已汹涌而至,这并非偶然,而是几十年前“婴儿潮”的终章,与当下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困局未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4年到底有多人去世?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那一代人,正在退场

近几年的死亡数据曲线,画出了一道陡峭的攀升弧线,2022年,全国有1041万人离世,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110万,死亡率也随之攀升至7.87‰,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医疗水平或社会福利在倒退?答案恰恰相反,这波死亡人数的攀升,根子其实埋在几十年前。

  

  

回溯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弥补战争带来的人口亏空,国家曾大力鼓励生育,由此催生了一波“婴儿潮”。

  

1949到1958年间,约有2亿新生儿降临,而更为迅猛的一波则出现在1963至1972年,年均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十年累计诞生了超过3亿人。

  

  

如今,这些在共和国成长初期出生的人们,正集体步入老年阶段,与此同时,我们的平均寿命实现了惊人飞跃,五十年代,中国人均寿命尚不足50岁,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78.2岁,甚至接近80岁出头。

  

医学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让那几代庞大的人口队列,得以“集体”享受更长的晚年,也因此,他们的生命终点也相对集中地出现在了今天。

  

  

所以,超过2亿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才是当前死亡率走高的根本原因,他们的离世,大多源于慢性病和老年病,这是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

  

2024年死亡人口略有回落,降至1093万,这或许与医疗体系在经历考验后进行的调整、以及疾病防控经验的积累有关。

  

但这种小幅波动,并不能改变这股由历史人口结构决定的“回溯”大势,这股平稳上升的死亡趋势,预计将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里持续。

  

  年轻人,为什么不生了

如果说死亡人口的增长是历史的惯性使然,那么出生人口的持续走低,则清晰地反映了当下的困境,这才是导致我国总人口自2022年起连续负增长的另一个关键推手。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总人口因此减少了85万,到了2023年,出生人口进一步滑落至902万,导致总人口的缺口扩大到208万人,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了?

  

  

答案并不复杂,高昂的房价、车价,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更不用说,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成本正在不断攀升,这让许多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望而却步,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成了一种无奈却理性的选择。

  

国家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独生子女政策到鼓励多胎生育,各项激励措施不断出台,但政策效果的显现,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到了954万,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龙年效应”,在传统文化里,龙年被视为生育的吉利年份。

  

然而,这种短暂的文化性反弹,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整体生育意愿偏低的局面,即便出生人数有所回升,2024年的总人口依然减少了139万,负增长的态势仍在持续。

  真正的浪潮,还在后头

  

眼下的数据,或许还只是序曲,根据多位专家的模型推演,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迎来更为严峻的人口负增长挑战,死亡高峰的到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有教授预测,仅仅在2025年,全国死亡人数就可能突破1200万大关,甚至可能高达1295万。

  

与此同时,出生人口或将进一步降至756万,这意味着一年之内净减少的人口就可能达到539万,因为在1963年出生的人口,将在这一年步入62岁,这是一个健康风险显著增加的年龄。

  

  

而更长远的展望则指向2060年前后,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预言,届时,随着1960年代那批庞大出生队列普遍抵达百岁年龄分水岭,全国的死亡人口将达到真正的峰值。

  

一项预测给出了具体数字:2061年,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900万,从一个更宏大的时间尺度来看,有学者推算,从2024年到本世纪末,全国累计死亡人口将达到惊人的12.3亿,相当于年均死亡人数约1600万。

  

  

而我们的总人口,在2025年左右触及约14.1亿至14.3亿的顶点后,将不可避免地转入漫长的下行通道。

  挑战里藏着新饭碗

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社会结构的剧变,劳动力人口自2012年起就已经开始萎缩,工厂招工难、服务行业人力短缺的现象将愈发普遍,整个经济体都必须为此做出深刻调整。

  

  

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2.6亿,这给养老金体系、医疗资源和社区服务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健全养老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和医院床位,已是迫在眉睫。

  

然而,挑战的另一面,往往也藏着机遇,人口问题并非只有负面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催生了对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领域的巨大需求,这将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老年人,其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已今非昔比,他们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商机。

  

  

这不仅仅是一场危机,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重塑的契机,值得欣慰的是,社会的人文关怀也在同步发展。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超过4000家安宁疗护机构,它们为生命走到尽头的长者提供临终关怀和身心支持,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同时也为逝者家属减轻了精神和身体上的负担。

  结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中国人口结构的这一轮深刻演变,是历史积累与现实挑战共同作用的结果。

  

死亡人口的增长,是过去“婴儿潮”与现代长寿社会交织出的必然,而出生率的低迷,则是当下社会经济压力的直接投射。

  

  

国家需要持续优化生育政策,更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去积极构建一个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全新服务体系,从养老到医疗,再到安宁疗护。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或许也需要树立一个更科学、更豁达的生死观,坦然接受生老病死这一自然常态。

  

人口问题是一项需要未雨绸缪的长期工程,它既是挑战,更是我们重新审视社会结构、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契机。

  

  

通过长远的规划和多方的协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稳地驶向未来。

  信息来源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中国人口死亡高峰已至!22年千万,23年超千万,24年更惊人?

相关文章

股指基金规模站上1.7万亿元 银行代销靠什么抢市场?

股指基金规模站上1.7万亿元 银行代销靠什么抢市场?

  随着2024年业绩报告陆续发布,上市银行代销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备受市场关注。整体来看,头部银行代销机构所代销的公募基金规模及销售金额仍维持增长趋势,尤其对固收类及指数型产品布局更为积极。...

赖清德下手了,蔡正元戴电子脚铐不能出境,朱立伦被约谈恐被捕!

赖清德下手了,蔡正元戴电子脚铐不能出境,朱立伦被约谈恐被捕!

  台湾省现在是越来越乱了!自从赖清德上来了以后,采取了各种高压政策打击对手,愚弄老百姓,弄的人心惶惶!   在政治上恢复了17项策略,恢复了军事审判制度,扩大反渗透法范...

又一金融巨头暴雷!比恒大还多1.14万亿,而他竟变成老赖(两年亏损超50亿后 红

又一金融巨头暴雷!比恒大还多1.14万亿,而他竟变成老赖(两年亏损超50亿后 红

  前言 金融圈再度震动,继恒大后,又一巨头中植集团“暴雷”!   ...

城记 一周聚焦: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长三角“多点开花”江浙领跑全国

城记 一周聚焦: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长三角“多点开花”江浙领跑全国

  新华财经上海8月30日电 (谷青竹)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截至8...

煤价下行拖累业绩 冀中能源加码并购能否突围?及迦南科技:控股股东等拟合计减持不超

煤价下行拖累业绩 冀中能源加码并购能否突围?及迦南科技:控股股东等拟合计减持不超

        7月12日,冀中能源(000937。SZ)对外披露,拟以6。69...

勾结物流人员偷试卷狂赚千万!10人团伙被判刑,上海高院披露详情

勾结物流人员偷试卷狂赚千万!10人团伙被判刑,上海高院披露详情

  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其中披露了一起与物流公司人员相互勾结,盗取雅思考试试题案件,法院给出判决认定:构成侵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