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说|A股高了吗?
文/谭校长
此时此刻,我坐在拉萨最大的咖啡馆,远眺窗外的布达拉宫,喝着温暖的蜂蜜柚子茶。
这里的海拔是3680米,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跑到那么高,是不是A股也高了?”
我笑了笑,这个问题无法回答。
1
前两天,给我的合伙人罗总发微信,我说富国有一个卫星产业的基金,一天募集80亿元,提前结束募集了。他回复说:“市场是有点热了,但是不是过热很难说。”
是啊,热是一个主观感受,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就像我这两天在高原上烧水,烧开了也只有87℃。
每个人心中对“热”的定义都不一样。
2
我再次去微信指数上看了“牛市”和“慢牛”两个关键词的走势图,两者近期都在回落。
大摩首席邢自强,前天专门开了一个闭门会,讨论市场情绪是否过热。
他抛出一个数据,过去几年,居民累计超额定存大约5万亿元,而据他们监测,从7月份以来,季节性定存仅少增3000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从存款搬家的角度看,这才刚刚开始呢。当然他用的词比我文艺,叫“小荷才露尖尖角。”
他也提出接下来的行情,有赖于基本面的改善和宏观叙事的共振。关键是,要把“水牛”夯实成“制度牛”。至于短期情绪是不是见顶,他认为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他的同事lora则从另一个角度给了一些数据。
她说,去年“十一”之后,有过一波散户跑步入场,当时看到总体接近130亿元人民币的流入。
但在今年七八月,看到的是差不多65亿元流入。也就是说这两个月加起来,还只有去年10月份的一半。
她认为,这波行情还是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呈现出市场全面过热的迹象。
3
昨天晚上,跟老林一起见了他在拉萨的好朋友丹。丹是前登山队队员,登顶过两次珠峰,现在是一名专业的登山教练。
席间说起业内一些趣事。当年王姓企业家登顶珠峰,有人质疑他是被抬上去的。
丹说,从专业上这根本不可能,谁能把人抬上珠峰?给多少钱也不可能!但他强调了一点,“王的动作和节奏非常非常慢。”
我想,这充分说明,在某些情境下,慢是一种智慧。最近种种迹象表明,高层对股市的态度也正在展现这种智慧,营造一种慢慢来的氛围。
温和的上涨总比急涨急跌要好太多。不夸张地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所以在上期专栏我就说了,主动调控节奏,主动踩刹车是好事,有利于长远发展。
跟我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兄。他说,“那就还没完,这位置本应调几周。”
而中欧瑞博创始人吴伟志则在最新专栏中提出看待调整的另一个角度,“投资者还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对宽基指数感兴趣,还是对市场中某一些行业的公司感兴趣呢?如果仅仅拘泥于一定要看到指数系统性的较大幅度下跌,才认为是出现调整,我们觉得可能会错过关注公司或行业真实的调整。”
4
回到当下,我朋友提出的那个问题,A股高了吗?
坦率地说,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也认为,凡是能够笃定地拍胸脯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实际上拍的是脑袋。
但是,我们的确可以从策略层面去做一些应对。我认为,如果你有牛市信仰,就不要理会短期调整;如果你没有牛市信仰,就用通达信平均股价的10日均线作为一个标准。
简单点,再简单点。
别总想着一口要吃成一个胖子。
来到高原,这两天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走路要慢慢地,走快了就会喘。
而丹告诉我,王姓企业家成功登顶珠峰最大的智慧就是一个字——慢。
[本期内容鸣谢基友(排名不分先后):
穿越多次牛熊,深度成长猎手,我的合伙人罗总
长期业绩出色的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
投资和文章都漂亮的中欧瑞博创始人吴伟志
去过20次西藏,热爱生活就像热爱恋人的环球旅游家老林
登顶过两次珠峰的牛人丹]
作者简介:谭昊,江湖人称谭校长。前资深媒体人,现私募基金经理,公众号“RIH投读会”主理人。朋友称他为投资圈里最会写字的。财说|A股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