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创新药源头分子”与“靶点人源化小鼠”领域百奥赛图:以“双业务线”破解医药研
模式动物,既是新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新药研发的“基础设施”。在生物医药研发加速迭代的时代浪潮下,深耕模式动物领域的百奥赛图(02315.HK),正迈入发展的成长期。日前,百奥赛图发布最新业绩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百奥赛图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51.5%;研发开支2.09亿元,同比增长29.34%;盈利4800万元。
一直以来,新药研发都有一个“三十定律”,即十亿美元投入、十年以上研发周期、不到十分之一成功率。其中,新药研发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临床转化鸿沟”,即高达90%的候选药物因临床前动物模型与人体真实反应存在偏差,进入临床后宣告失败。
被视为“重要工具”的模式动物,一直以来以进口为主。数据显示,2019年某海外巨头在国内实验动物的市占率达到50%以上。
在众多模式动物中,“小白鼠”凭借与人类基因的高度同源性、较短的繁殖周期,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核心载体。通过基因改造技术,科研人员可让小白鼠模拟人类特定疾病的病理特征,以此开展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测试——这一过程不仅能显著缩短新药临床前开发周期,更能减少候选药物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后,因无法预判人体反应而产生的“拆盲盒”般的不确定性。而这类用于精准药物评价的人源化小鼠,正是百奥赛图深耕布局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成为其助力国产模式动物产业突破的关键抓手。
百奥赛图董事长沈月雷表示,自2009年公司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底层技术的研发创新,致力于为全球药企提供“靶点人源化动物(用于药物评价的精准模型)+全人抗体序列分子(创新药源头分子)”。旨在牢牢把握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的两个关键环节:抗体分子的获取与抗体分子临床前评价。
2025年上半年,百奥赛图与海外药企合作交易收入占整体销售收入比重已接近70%。
百奥赛图何以受到青睐?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公司的业务布局。
在模式动物行业发展早期,“定制化服务”是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不仅响应周期长,也难以满足药企规模化研发的需求。在敏锐捕捉到全球抗体药物研发蓬勃兴起的趋势后,百奥赛图打破此前行业惯例,率先布局创新动物模型研发和验证平台,推动模式动物的大规模研发、标准化生产与销售。
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推动模式动物从“按需定制”走向“标准化”,开创了创新模式动物行业“采购即用”的全新时代。与此同时,也让百奥赛图在模式动物开发与销售业务方面,顺利完成商业模式创新1.0的构建,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2019年,百奥赛图发布全人抗体RenMab小鼠平台,并于2020年启动大规模体内抗体发现筛选计划——“千鼠万抗”,进入了2.0时代。
据悉,百奥赛图的“千鼠万抗”计划,是指通过基因编辑将人类抗体基因大片段原位导入小鼠体内,使其免疫系统能够直接产生全人源抗体。
这种“抗体货架”模式,让药企能够直接挑选符合需求的抗体分子进入研发,大幅缩短早期研发周期、降低风险,进而有望提升临床转化成功率。
“如果说研发靶点人源化小鼠和全人抗体小鼠平台,是对抗体药物研究底层技术的精准进攻,那么‘千鼠万抗’计划就像是火力全覆盖。”沈月雷说,通过成功研发靶点人源化动物和RenMice系列全人抗体小鼠平台,百奥赛图弥补了我国在抗体药物发现及评价领域长期缺失的底层技术平台短板。
目前,百奥赛图已与默克、华润生物、荣昌生物等多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抗体药物开发。
百奥赛图正从新药研发的后端向前端转型。沈月雷表示,百奥赛图不只是一家小鼠公司,“提供靶点人源化小鼠收获的是一次性收入,而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分子的转让授权会是指数型增长”。
现在该怎么定义百奥赛图?沈月雷的回答是: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底层的一个产品公司。基于越来越丰富的抗体分子库,将形成越来越高的行业壁垒,未来百奥赛图将以“全球新药的发源地”为目标不断努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深耕“创新药源头分子”与“靶点人源化小鼠”领域百奥赛图:以“双业务线”破解医药研发难题深耕“创新药源头分子”与“靶点人源化小鼠”领域百奥赛图:以“双业务线”破解医药研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