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江苏同为8000多万人,德国创造4.66万亿GDP,江苏令人意外
人口同样都是8000万,但是创造的GDP却是大不同。
德国创造4.66万亿,另一边江苏的数据却大不同。
数据更是让人相当惊讶,为何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德国和江苏省的人口差不多,但在经济发展上,走的路子却很不一样。
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的经济总量达到4.66万亿美元,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而江苏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全年生产总值超过13.7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不变价格,增长了5.8%。
这份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江苏多年不断摸索的发展道路。
其实江苏的经济结构相当健康,制造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2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
且服务业的增速是6.2%,说明整个经济在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要说发展活力的不同,还是得在两地的核心产业上看得最清楚。
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现在正经历着一场相当艰难的转型。
这个曾经的全球工业巨头,在电动汽车时代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步子迈得有些沉重。
过去一百年,他们在燃油车上做得太成功了,以至于现在掉头有点难。
整个产业链从发动机,变速箱的精密零件,到上百万熟练工人的技术,全都和燃油车深度绑定。
现在要转向电动车,就意味着很多过去的优势可能会变成包袱。
就在德国车企还在琢磨怎么把精湛的机械工艺用在电动车上时,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换了个赛道,开始比拼电池,智能座舱和软件更新的速度了。
这让德国人非常不适应。
除了这个问题德国国内的一些监管政策和办事流程也比较复杂,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前,反应速度更显得慢了不少。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份额被侵蚀,最要命的连美国这个传统的高利润市场也开始松动了,这不光是少赚钱那么简单,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为每少一个工作岗位,都可能影响一个家庭,甚至影响一家中小配套企业的订单,整个工业生态都在承受压力。
反观江苏就没有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上,江苏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常州被称为“新能源之都”,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也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和配套集群。
彼此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南北共建,园区合作的方式,把电池,电机,电控甚至充电桩的整个生态都建立了起来。
这种状态上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在产业发展上不同走向。
除了实体工业,一个地方经济好不好,看看当地的金融业就知道。
总部在南京的江苏银行,就在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规模第一次超过了长期排在第一的北京银行,成了全国城商行里的一哥。
江苏银行的快速发展和江苏省内那些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
它把大量的钱贷给了这些有前途的科技企业和制造工厂,这种良性循环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者。
不过在江苏的发展过程里,最让人感到意外的可能还不是这些经济数字,而是那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2025年夏天,一场叫作“苏超”的省级足球联赛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甚至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这场比赛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绿茵场,一张球票就像一张请柬,邀请大家去别的城市走走看看。
8月17日南京主场对阵盐城,就那个周末,南京接待了245万游客,两天就创造了18.3亿元的文旅消费。
就连开赛八轮都没进一个球的常州队,也因为全城人民的乐观和自嘲火出了圈。
从5月到8月,常州的网上团购订单量暴涨了112%,酒店订单更是翻了七倍多。
各个城市也借机花式营销,常州卖“9.9元门票送萝卜干炒饭”,盐城干脆宣布比赛日对客队无锡的市民,所有景区免费。
社交媒体上南京和盐城的文旅官号用南京的吉祥物“黄毛鸭”互相打趣,这种轻松的互怼,恰恰可以看到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心态。
在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江苏各地虽然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小问题,但在大事上又能拧成一股绳。
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或许才是江苏未来发展最大的底气。
苏超的爆火,带来的不仅仅是当地旅游等领域的发展,甚至还吸引了外资。
比如德国宝马公司早前就把全球研发中心之一放在了南京。
公司负责人更是提到,德国的足球文化也是很浓厚的,而苏超又如此火爆,也算是一种意外的合拍。这种热烈的社会氛围也让他们觉得把项目放在这里更容易获得共鸣。
所以江苏不光经济数字好看,整个地方的开放和活力也充满了吸引力,反观德国,想办成类似的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德国是欧盟的经济引擎,但欧盟终究是一个由多个独立国家组成的联盟,而不是像江苏这样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想让所有成员为了一个目标,像江苏十三个市那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乎是不可能的。
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太多的分歧,不光是谁该多出钱,谁的产业要优先发展的经济账,还有更复杂的政治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要优先保护的利益。
这种对比其实也能看的出来,一个地区要想跑得快,光有钱有技术还不够,还要心往一处使,真的团结在一起。
一个步调一致的团队,爆发力和创造力远远不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所能比拟的,可见未来江苏依旧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信源
中国经济周刊2025-09-01“散装”苏超,“整装”江苏
IT之家2025-09-01德国汽车产业陷入危机:劳动力一年流失 7%,对美出口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