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泡沫!正在左脚踩右脚,进入最后疯狂
近日,芯片板块迎来一波迅猛的报复性反弹行情,疯狂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我认为此次异动归因于两大事件:一是寒武纪定增方案获得通过,二是受美股人工智能硬件板块(以甲骨文为首)暴涨的情绪传导。
首先来看寒武纪的定增。从表面看,定增获批似乎传递出公司获得资本认可、业务拓展在即的积极信号。爆炒的时候,定增都是当利好看。
但实际上,定增方案与股价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博弈关系。据此前披露信息,寒武纪原计划的定增价格预计在200元以下,而当前其股价已处于1200元高位。试问,参与定增的机构怎会愿意以数倍于原定价格的水平入场?这显然不符合基本的投资逻辑。
只有将股价打低至合理区间,定增才具备可执行的空间。
再来看大洋彼岸的“风向标”——美股AI硬件板块的疯狂表现,尤以甲骨文为甚。
该公司近期宣称拿下高达5000亿美元的订单,其中3000亿美元据称来自OpenAI,之前二者更与软银联合宣布启动名为“星际之门”的AI计算计划。
消息一出,市场沸腾,股价应声暴涨。但稍作推敲便知,这一数字夸张到近乎荒诞:回顾甲骨文过去五年的平均年营收,仅约为500亿美元。所谓5000亿订单,相当于其十年收入总和,而OPEN AI的年收入才100亿美元左右A股上市公司,就给出3000亿订单!可行性存疑。
更令人怀疑的是,甲骨文与OpenAI、软银之间复杂的资本关联,存在明显的“左手倒右手”之嫌——通过夸大合作与订单规模,制造市场狂热,最终目的仍是推高股价。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炒作,无疑是泡沫生成的重要信号。
事实上,无论是A股芯片板块的情绪性反弹,还是美股AI概念的极端炒作,都指向同一个现实:当前市场正处于高度投机阶段。资本借AI叙事疯狂堆砌估值,却忽视了很多企业实际技术突破有限、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客观事实。
尤其对于国内的芯片股而言,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但多数个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风险释放并不充分。行业仍面临技术封锁、下游需求不稳定、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在缺乏业绩持续支撑的背景下,仅靠消息刺激和外围市场带动的上涨,很难具有持续性。
综上,这场所谓的“报复性反弹”,实质上更像是一场资金借助利好传闻进行的短期博弈。无论是为定增铺路的资本运作,还是海外传来的泡沫式狂欢,都难以扭转行业本身的高波动与高风险属性。史上最大泡沫!正在左脚踩右脚,进入最后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