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向南,一场价值万亿的“搬家”!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老上海人的口头禅,如今听起来像个冷笑话。看看现在的浦东,陆家嘴摩天大楼群照亮了上海的夜空,张江的科学怪人们每天都在突破技术天花板。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经济巨无霸正在悄然转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部奔去。这就像是一辆装满财富的列车,正在改变行进方向。
北边没地,南边有粮
浦东向南发展最实在的原因就俩字:地多!北边像金桥、外高桥这些地方早就盖满了工厂、小区,拆了重建成本太高。
南边大片空地等着开发,比如前滩南、三林南,“有现成的地不用白不用!”
2009年,浦东合并了南汇,这下可好,土地面积直接翻倍还不止。向南发展有了纵深腹地,比继续往东走到长江边上有奔头多了。
从地图上看,浦东北边窄长,往东就到长江边了,只能辐射崇明、南通这些地方。南边四四方方,西边挨着徐汇、闵行这些有钱邻居,东南还能联动临港新城。
好比北边是条“断头路”,南边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规划重心的南移
上海2035规划中,浦东的中央活动区包括:陆家嘴、世纪大道、世博、后滩、前滩。
只有大约一半的陆家嘴和世纪大道属于北浦东,其余所有版块都属于南浦东。副中心这一块,花木龙阳刚好处于中轴上,北部就一个金桥副中心。
南部有张江、川沙,外加一个规划能级也很高的临港新城。无论是能级最高的中央活动区,还是副中心,南浦东都胜过北浦东。
每一片中央活动区或副中心,都意味着未来的重磅规划和高额投入。从这点看,浦东的规划重心也在南。
产业跟着方向走
浦东的发展从来都是产业开路!先搞产业把人吸引来,再慢慢填满生活配套。
张江无疑是浦东南部最强的增长引擎。这里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承载区。
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上海的67%,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市的72.3%!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江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上海的未来产业。
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全球医药10强企业有7家落户张江。
如今张江已经从一片农田蜕变为上海的科创高地,城市副中心。张江南扩,已经带动了周康、御桥、唐镇等板块的发展。
南北差距拉大
数据显示,浦东北部传统优势的第二产业,爆发力在新时代略显不足,部分企业总部外流,短期内发展扛压。
金桥作为出口加工制造区,曾经为浦东创造的产值非常高,但现在正在转型、产业在流失,明显掉队了。
浦东给的30多个重大项目有13个都在张江,而金桥一个都没有。金桥规划的众多CBD仍然停留在纸面上,还未实施。
这种产业的轮替直接反映到楼市上。曾经浦东二手房成交量最大的金杨板块,已经被南部的三林板块取代。
到如今,浦东的成交冠军已经变成了周康板块。
买房逻辑已变
在老上海人心中,浦西看环线,浦东看产业和教育。但现在这个逻辑也在升级——浦东还要看发展方向!
浦东买房跟着产业走,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概念,但是在浦东的发展逻辑下却十分适用。
如今,张江科学城南扩、临港新片区设立、东方枢纽开建,这都是浦东发展主轴转向南以后的大动作。
未来浦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陆家嘴、张江、临港、上海东站。这些地方能为浦东和上海持续带来增量,是今后浦东最能打的地方。
陆家嘴、张江最有确定性;而临港、东站要赌未来。
去年浦东GDP达到1.67万亿,占上海全市35.4%的比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浦东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
如今这场向南的发展运动,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移。
当土地资源、科技革命、开放政策三者共振,这片热土会再次证明,敢闯敢试才是突破天花板的终极密码。浦东向南,一场价值万亿的“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