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川乐山新晋富豪:一年卖出8000吨夫妻肺片,如今身价50亿
带上紫燕,回家吃饭!
他原本手握粉笔,站在三尺讲台,是一名安稳的人民教师,然而命运却把他推向了 一个飘着卤香、冒着热气的卤味摊。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半路出家”的教书先生,不仅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还以一己之力,把一个小小的家庭卤味店,做成了年收30亿、门店超5000家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来自四川乐山的钟怀军,“紫燕百味鸡”背后的男人。
紫燕
1989年,钟怀军的父亲钟春发在江苏徐州开了一家名叫“钟记油烫鸭”的小店。
起初,乐山风味的油烫鸭在徐州并不受欢迎,钟父没有放弃,他反复调试卤料,结合本地偏甜的口味,终于研发出了一款“甜皮鸭”,小店生意渐渐火了起来。
1996年,忙不过来的钟父叫来了儿子钟怀军,那个时候,钟怀军有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是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但他毅然辞职,跳进了卤味这个完全陌生的行当。
来了不久,钟怀军就发现,父亲满足于在徐州本地稳稳当当地经营,而他却看到了更远的地方。他决定走出去,第一站就选在了“鸭都”南京。
南京人吃鸭是出了名的挑剔,传统的“钟记油烫鸭”在这并不吃香。
钟怀军没有硬碰硬,而是果断调整策略:不再只做鸭子,而是扩展至鸡肉、牛肉、猪耳等多品类,还从四川请来老师傅,加入了“夫妻肺片”、“百味鸡”等地道川味。
钟怀军把品牌名从“钟记”改为“紫燕”A股上市公司,形象全新升级。
果然,新口味加上新形象,紫燕很快在南京站稳了脚跟。
这之后,钟怀军带着紫燕一路打进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休闲卤味(如绝味、周黑鸭),紫燕瞄准的是“佐餐”场景,它是一道菜,是饭桌上的一道硬货。
“带上紫燕,回家吃饭”,这句广告语清晰传递出它的定位:不争零食市场,而要成为家庭餐桌的一部分。
上市成就50亿身家
紫燕能快速扩张,离不开它独特的“两级经销”模式,它不是像绝味、煌上煌那样直接加盟,也不是周黑鸭早年的纯直营,而是建立了一套“公司—经销商—终端门店”的系统。
经销商大多是紫燕从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独立运营,自负盈亏,从紫燕总部买断产品,再发展和管理下属加盟店,总部不直接管终端,只管产品和品牌。
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他们更懂本地市场,开店速度飞快,从2016年到2022年,紫燕门店从不到2000家迅速扩张到近5700家。
尽管毛利率看上去不如周黑鸭、绝味高,但紫燕主动“让利”,把利润空间更多地留给了经销商,换来的是更快的扩张速度和更健康的现金流。
可真正让紫燕打出差异化的,是它的产品,尤其是“夫妻肺片”,这一道菜在2021年就卖出了9个亿,占全年营收的三成,三年累计销售超过25亿元。
紫燕不像绝味、周黑鸭那样主打鸭脖鸭货,而是以鸡肉、牛肉、猪耳等为原料,口味也更偏向川式调味,现场拌制、新鲜出炉,很多消费者专门为这一口而来,复购率极高。
除此之外,紫燕的门店选址也多靠近菜市场、社区入口,贴近家庭消费者,它不是冲动消费的零食,而是计划型购买的餐桌菜。
2022年9月,紫燕食品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佐餐卤味第一股”,市值一度突破130亿元,钟怀军家族身家逼近70亿。
但高光之下,挑战也随之而来。
2022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净利润下滑超3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曾一度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2023年,钟怀军选择交棒,女婿戈吴超接任董事长,紫燕进入“女婿时代”。
如何守住产品底线、如何平衡扩张与管控、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是新班子要直面的问题。
结语
从一位教师到一个上市企业的掌門人,钟怀军走了一条很少有人想象的路。
他没有厨师背景,却做出了最受欢迎的卤味;他没有零售经验,却构建起一套高效的经销网络。
他看准了佐餐卤味这个差异化赛道,用“夫妻肺片”撕开了卤味市场多年由“鸭货三巨头”垄断的格局。
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卤味江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江湖,新兴品牌不断涌现,资本持续加注,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善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市场怎样变化,产品本身的味道、对食品安全的把控,以及对家庭餐桌的理解,始终会是紫燕最深的护城河。
对此紫燕你是怎么看待的?你最喜欢它家的哪一款产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