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他倒卖口罩狂赚60亿,住5万一夜酒店,现在下场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五年前,一个人兜里面就剩几十块钱的年轻人,在全国老百姓都子啊水深火热的时候,他却靠着卖口罩狂赚60亿,住着5万一晚上的酒店。
“吃人血馒头”、“发国难财”这些标签都一直跟着他,而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个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赌徒的牌局
林栋的商业成功,如果细细拆解,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传统的商业智慧,那是一场接一场的高杠杆赌博。
他的核心策略,可以说是“姿态先行”,当他决定去土耳其寻找口罩资源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住当地一家五万块一晚的豪华酒店。
这手笔,是为了营造一种实力雄厚的假象,好吸引当地的供应商,有人说,人家有钱而已,但那时候,他刚经历创业失败,钱包里只剩下区区50块钱。
他带着一位会多国语言的助理Wake,本以为能大展拳脚,结果上来就被供应商骗走了30万定金中的3万,更要命的是,他很快被当地的黑帮盯上了。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他不得不雇佣了武装保镖,最后,他是带着保镖找上门,才把剩下的定金要了回来。
除此之外,他的供应链,从一开始就游走在极不稳定的灰色地带,当时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布,正规工厂要么没货,要么报出天价,价格从每吨2万美金一路飙升到4万。
无奈之下,林栋只能转向黑市商人,以高于市价10%的价格全款支付,才抢到了货,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人身和财务风险,这根本不是做生意,这是在赌命。
天平的两端
林栋的行为,在道德的天平上引发了剧烈的摇摆,他既是很多人眼中“发国难财”的典型代表,又在自己的叙事里,扮演着一个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的“守护者”。
舆论的批判视角是清晰而尖锐的,“踩着鲜血盆满钵满”的指控,直指问题的核心,在那个特殊时期,成本仅几毛钱的口罩,售价一度飙升至几十元。
在公众看来,利用这种全民危机牟取暴利,本身就是一种原罪,面对这些指责,林栋本人有过一句著名的回应:“总要有人发这笔财,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他认为自己只是抓住了市场出现的空缺,这套逻辑有其合理性,但显然无法安抚公众在危机中的焦虑与不安。
然而,就在你准备将他彻底归为“无良奸商”时,一个强有力的反差案例出现了,当国内熔喷布产能恢复,价格下跌时,他从黑市高价进口的那批原料出了大问题,那就是质量不达标。
愤怒的买家拒收货物,并威胁要起诉他诈骗,他为此支付了2460万的海关担保金,再次负债累累,而转机出现在2020年4月,海外疫情大规模爆发。
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利用这批不合格的熔喷布,在国外建厂,自产自销。他再次向父母借款,租赁厂房,从零开始。
这一次,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亲自监督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还专门聘请了检测人员驻厂,进行严格的品控。
最夸张的一件事是,仅仅因为一批口罩的过滤率比标准低了0.5%,他竟然下令将已经生产出来的20万只口罩全部销毁。
这个行为,与他“利己”的赚钱动机形成了剧烈的冲突,他究竟是真心为了质量,还是为了构建一个更长久的商业信誉,好赚未来的钱?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答案。
这种无法被简单定义为“善”或“恶”的矛盾性,正是他所有争议的根源。
结语
从冲动冒进到沉稳老练,林栋似乎完成了某种蜕变,那笔让他一战成名的60亿欧洲医疗集团大单,堪称一场终极豪赌。
订单要求30天内交付2亿只口罩,逾期罚款是每日10%的天价,为了完成任务,他个人在30天里睡眠不足50小时,工厂更是24小时轮班连轴转。
最终,他提前两天完成了交付,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疫情的浪潮退去,喧嚣归于平静,当年那些靠口罩一夜暴富的人,大多也随着风口消失而销声匿迹,林栋的工厂却依靠着之前积累的口碑和老客户订单,稳定地运营了下来。
他还主动拍摄了那部名为《口罩猎人》的纪录片,将自己那段充满争议的经历公之于众,似乎是在主动塑造自己的“身后名”。
他的故事并未结束,但它留下的思考却格外悠长,在极端的危机之中,商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一个人的成功,又该如何被历史和公众所铭记?
风口过去后,那个曾经的“猎人”,和他所代表的一切,都将等待时间的最终审判。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2月8日《“口罩猎人”林栋:从只剩50元到获得60亿订单 》五年前,他倒卖口罩狂赚60亿,住5万一夜酒店,现在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