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260多亿!又一国产车企凉凉,欠薪、停产,近50万车主被断网
当年的它还是风光无限引无数消费者追捧,没想到仅是三年时间,它就跌落谷底面临破产危机,欠薪、停产,甚至直接撕毁与车主们的契约。
9月11日,近50万的车主被一条短信告知被断网,眼睁睁瞅着自己手里的汽车变成“半残品”,消费者如何能不气愤。
这家国产车企到底是谁?智能汽车的未来会不会因此改变格局?
一夜回到解放前
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到底在买什么?一堆钢铁、电池和屏幕,还是一份看不见、摸不着的长期服务契约?以前没人深究这个问题,直到一份突如其来的短信,给了近50万哪吒车主一个残酷的答案。
原来消费者和汽车企业之间的契约是如此脆弱,9月11日前后,无数哪吒车主的手机都接到了来自服务商的短信,内容简单粗暴,告诉各位车主免费流量没了,想继续用车联网功能就得自己掏钱买。
一条短信就能让几十万车主愣在原地也是没独一无二了,很多人彻底懵了,我们消费者不是买的智能汽车吗?这智能汽车不就体现在“智能”二字上面了吗,这需要高度依赖网络的,你现在把网络停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个最新款的智能手机,第二天被告知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其他APP想用得按功能另付费,哪吒车主们面临的就是这种颠覆性的打击,短信一来不仅导航歇菜了,就连远程开空调、查车辆状态的功能也瞬间失效了。
那块曾经引以为傲的智能大屏,成了一块昂贵的装饰品,车主们感觉自己被耍了,买来的智能汽车一夜之间被远程“降级”,变成了一台“功能残障”的传统车,更让他们火大的是,当初销售人员信誓旦旦承诺的“三年免费流量”福利,转眼就成了一纸空文。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服务商推出的四种付费套餐,价格从5.9元到699元不等,但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毕竟这凭什么?你说停我们的服务就停我们的服务,而且这不是调整,而是对契约的背叛。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今年4月哪吒的官方APP就曾出现过大规模故障,远程功能集体掉线,当时已经引起了用户的不满,谁能想到那次只是预警,这次直接就是釜底抽薪,彻底“不当人”了,契约精神直接抛弃,用户的信任也不管了。
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
有人觉得是哪吒企业想钱想疯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他们确实如此,因为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财务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站上了破产重整的悬崖,9月12日,合众新能源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会上披露的数字足以解释为何连车主的流量费都要斤斤计较,这家公司的账面资金,仅剩下约1500万元,你没看错就是一千多万,可它要面对的窟窿有多大?截至8月底已经超过了260亿元!仅仅是首次会议确认的债务,就高达51亿元。
用一千多万的现金去填补几百亿的债务,这无异于用一个水杯去扑灭一场森林大火,服务“断供”成了眼下的必然选择,这种情况并不是哪吒一个企业的困境,同样在破产重整泥潭里挣扎的威马汽车情况甚至更糟。
两家人甚至都要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合众新能源还拖欠着超过5000名员工的薪资和报销款,总额约4.6亿元,公司内部高管被限制发薪甚至停薪,核心员工大量流失,早在年初的时候,工厂停产、拖欠供应商款项的坏消息就已传出。
谁能想到2022年哪吒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中那个最靓的仔,以全年交付超过15万辆的成绩达成了惊人的同比增长118%,坐上了年度销量冠军的宝座,哪吒V和哪吒U两款主力车型就贡献了近15万辆的销量,巅峰时期它的估值曾高达250亿元。
再看看曾经的“山寨车鼻祖”众泰汽车,2016年它凭借酷似保时捷的SR9等车型,年销量冲到33万辆,风光无两地跻身行业前十,可如今呢?2024年全年众泰只卖出了14辆车,长沙和永康两大生产基地早已停工,全年亏损10亿元,昨日的黄花,败得如此彻底。
废墟之上谁来收场
一个企业虽然倒下,但故事却没有结束,威马汽车虽然债务更重,创始人沈晖也不知所踪,但它似乎找到了“接盘侠”,一家名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企业浮出水面,其法人黄晶同时也是昆山宝能汽车的实控人,这背后隐约有着“宝能系”的影子。
相比之下,哪吒母公司的重整之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它的债权人会议才刚刚开始,明确的“接盘方”仍未出现,那近50万车主的权益保障自然也就悬而未决,就在这些老玩家苦苦挣扎求生的时候,新的“赌徒”却正兴致勃勃地冲进牌桌。
以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闻名的家电企业追觅科技,高调宣布下场造车,他们手握高速数字电机这项核心技术,一上来就语出惊人定位对标布加迪威龙,要打造电动超跑,被“续命”的威马,靠着复产几年前的老车型,真能在这个内卷到极致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吗?
哪吒汽车的“断网”事件绝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悲剧,它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危机预警,用户的风险已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机械安全,延伸到了虚无缥缈却又至关重要的数字服务上面,用户未来的选择必将更加谨慎。
从今往后,消费者在选择一辆智能汽车时,除了关心续航、算力和驾驶辅助系统,还应该把这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评估。
毕竟当一家企业连自身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时,它对你做出的所有关于“智能”和“未来”的承诺,都可能在一夜之间,随着一条短信烟消云散。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