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年亏损超30亿,迈威生物仍在“想辙”还债及晓数点|一周个股动向:美的集团获
上市三年未实现盈利,迈威生物遭监管问询。
2024年年报披露后,迈威生物核心产品发货量下降,医院准入进度慢以及偿债压力均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2022年1月,迈威生物登陆科创板。上市以来,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三款产品接连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但至今为止,公司营收尚难以覆盖庞大的研发费用。三年内,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截至2024年末,迈威生物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10。35亿元。头顶偿债压力,公司表示将“以时间换空间”,并在问询函回复中提及港股上市计划称,“若在BD业务及公司估值符合预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港股融资,公司流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谋求港股上市之际,公司董事长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也为其港股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偿债压力未解,三款产品上市为何盈利难?
“公司计划以内生经营现金流为核心支撑,通过优化收入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及合理匹配债务期限,逐步化解短期偿债压力。”5月20日,迈威生物对关于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作出回复。
截至2024年末,迈威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12。28亿元,而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10。35亿元。
提及偿债,公司拟推出一系列计划,包括通过药品销售收入与BD授权收入形成稳定现金流,覆盖大部分短期债务偿还需求;借助股权融资和定向债务工具融资等融资手段,补齐短期流动性缺口,并将部分短期债务转化为长期债务等。
公司表示,这些举措旨在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收入增长与债务到期节奏的匹配,避免集中偿付风险,最终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
迈威生物被监管问询背后,已在A股上市超过三年,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三款产品陆续上市销售,但并未帮助迈威生物实现盈利。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10。44亿元,于科创板上市的2022年-2024年间,公司累计亏损额已超30亿元。
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亏损主要原因是三款产品上市时间较短,且公司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全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
2024年年报发布后,三款获批上市产品的销售情况,已上市产品君迈康发货量下降以及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等问题均被监管问询提及。
对此,公司回复则暴露出相关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自家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的困境。
目前,国内共有8家阿达木单抗上市,迈威生物的君迈康是第6个上市发售的阿达木单抗类似物。公司表示,作为国内较晚上市的同类产品,君迈康进入市场时各大终端的产品格局已基本稳定,叠加行业中普遍执行的准入限制政策,导致在全国范围内的终端覆盖存在一定客观挑战,上市初期以院外销售为主,且推广成本的需求较高。
此外,君迈康于2022年5月底启动全国商业发货,但受限于合作方产能因素,存在长达半年的供货紧缺情况,公司虽竭力实现销量自主控制,但对公司各级准入情况也曾产生一定冲击。
过去一年,迈威生物于年初针对部分连续经营亏损、回报率偏低的区域,由自营转为招商合作。在短期内造成了人员调整、库存清理及渠道切换等系列衔接工作,对整体发货节奏产生阶段性影响。在外部大环境的背景下,整体行业院外渠道受到一定压制,进一步影响了君迈康在非传统渠道中的渗透能力。
针对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的原因,公司表示,受原研药在国内是附条件批准状态的影响,迈卫健目前仅获批“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一项适应症,与原研药获批三项适应症的情况相比,迈卫健在终端准入方面暂时缺乏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份医药市场每年定期安排新上市药品挂网,且完成挂网销售需要一定周期,由于迈卫健2024年度上市时间较短,尚未完成全部省份的挂网销售,市场准入方面尚存在一定限制。
迈威生物表示,目前,经过公司2024年一系列结构优化与经营调整,君迈康的整体推广节奏已逐步恢复常态。2025年一季度君迈康发货量为33351支,2024年全年发货量为48821支。
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冲刺港股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迈威生物在回复问询时提及,今年一季度,产品销售收入4472。07万元,同比增长149。77%。
然而,产品收入大增并未扭转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亏损继续扩大的局面。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4478。85万元,同比减少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92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2。06亿元。
迈威生物表示,本期营收下降是由于上年同期相关产品达成了独家许可协议,而本期未实现授权许可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减少较多。净利润变动则是由于多项在研品种处于关键阶段导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高。
迈威生物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
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约为7。59亿元、8。36亿元和7。83亿元。同期营收则分别约为2772。82万元、1。28亿元和2亿元。营收难以覆盖支出,2022年-2024年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24%、42。24%和63。61%,逐年攀升。
业绩承压,迈威生物谋求港股上市,2025年1月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试图通过赴港上市补充流动性、缓解财务压力。
迈威生物于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开发、商业化推进,以及公司销售及营销团队搭建等。
冲刺上市之际,5月9日深夜,迈威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司称,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立案调查期间,刘大涛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开展调查工作。
北京尚梓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相关立案调查事项或将影响公司IPO审核进程,港股上市对于公司董监高的诚信要求比较高,会导致审核进程延缓。若查证属实,对于公司估值、融资等均会有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丁爽。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上市三年亏损超30亿,迈威生物仍在“想辙”还债。
本周(5月19日至23日)的五个交易日中,A股三大指数先扬后抑,全周累计下跌。其中上证指数累计跌0。57%,深成指跌0。46%,创业板指跌0。88%。板块概念方面,医药生物、轻工制造概念股表现活跃。
牛熊股:这只创新药概念股涨近100%,9股累计跌幅超20%。
本周共有22只个股涨幅30%。创新药概念股三生国健本周累计涨幅达99。96%居首,周一到周四走出四连板。此外,本周慧博云通、滨海能源涨超60%,固态电池股滨海能源本周走出五连板,慧博云通走出四连板。
跌幅榜中,本周9股累计跌幅超20%,渝三峡A累计跌幅达25。91%居首。
活跃个股:96股累计换手率超100%?。
本周五个交易日中有96只个股换手率超过100%。其中,太力科技排名居首,周换手率达到330。98%;此外,天元宠物、王子新材、汉邦科技等5股本周换手率居前,均超200%。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看,本周换手率100%以上的个股中,所属轻工制造、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行业的个股居多。
从一周涨跌幅来看,本周换手率超过100%的个股中,丽人丽妆、海辰药业、王子新材本周累计涨幅居前,均超50%。
主力资金:家电股获资金青睐美的集团获抢筹逾12亿元。
按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本周仅家用电器行业获资金青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获净卖出金额居前,均超40亿元。
个股方面,本周美的集团、昆仑万维、比亚迪获主力净流入居前,分别为12。09亿元、8。47亿元、5。5亿元;净流出方面,成飞集成、东方财富、天汽模分别遭主力净流出19。58亿元、16。63亿元、11。4亿元。
杠杆资金:江淮汽车获融资买入额居首。
本周共有1825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净买入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有643只,34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江淮汽车本周获融资净买入居首,净买入额为6。58 亿元。比亚迪、东山精密、胜宏科技净买入居前,金额分别为3。9亿元、2。99亿元、2。59亿元;寒武纪-U、航天彩虹、中航成飞遭净卖出额居前,金额分别为8。35亿元、2。29亿元、1。81亿元。
机构调研个股:博思软件获102家机构关注!
机构本周共调研了697家上市公司,其中博思软件最获关注,参与调研的机构达102家。此外,厦门钨业、可靠股份均获超90家机构调研。
从被调研总次数来看,周大生获机构调研4次,飞龙股份、达实智能、海翔药业、金固股份等8股获调研3次。
从调研行业来看,机构持续聚焦汽车、化工、医药等板块。
机构本周首次青睐50只个股。
机构本周首次关注50只个股,7股被给予目标价。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晓数点|一周个股动向:美的集团获主力青睐 博思软件被密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