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转债或将迎新一轮提前赎回潮(海光信息拟合并中科曙光 两家公司股票今起停牌)
作为可转债市场中的最大板块,银行可转债可能将迎来新一轮提前赎回潮。
杭州银行上周发布公告称,杭银转债距离触发提前赎回条款仅有一步之遥。过去两年银行股走势强劲,不少银行可转债正在逼近提前赎回线。其中南银转债悄然站上130元,而齐鲁转债、重银转债、上银转债等均超过124元。
随着一批银行可转债逼近提前赎回,蓝筹可转债的稀缺性正在凸显。在新券发行方面,今年规模仅170亿元,远低于今年的退市规模,供需失衡状态尚未改变。市场人士表示,未来随着银行品种的加速退出,场内蓝筹品种的稀缺性将更加凸显。同时,随着中小规模可转债供给较多,未来整个市场的波动性将大幅增加。
杭银转债即将触发提前赎回。
5月20日,杭州银行公告称,发行规模高达150亿元的杭银转债即将触发提前赎回。
自4月29日至5月19日的12个交易日中,杭州银行股票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杭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11。35元/股的130%,即14。76元/股。若在未来18个交易日内,杭州银行股票仍有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14。76元/股,就将触发杭银转债的赎回条款。
5月23日,杭州银行股价收报15。61元,已经有14个交易日站上了提前赎回价格14。76元。因此,杭银转债仅差一个交易日达标,便可触发提前赎回。
根据募集说明书的约定,一旦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杭州银行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杭银转债。
与此同时,杭州银行基本面有所改善。杭州银行在近期特定对象调研中透露,预计2025年信贷投放增量好于2024年。同时,由于存款付息率将进一步下降,预计今年息差整体降幅将小于2024年。
“银行股今年以来走势稳健,如果不出意外,杭银转债将成为今年又一只功成身退的银行可转债。”一位可转债研究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不仅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发行的南银转债也已经步入提前赎回的倒计时阶段。5月23日,南京银行股价收报10。80元,已高于南银转债提前赎回价。
供需失衡现象强化。
2024年至今,中证银行指数涨幅已经高达44。84%,这也导致了银行可转债普遍取得了不俗的涨势。
除了杭银转债和南银转债外,齐鲁转债、重银转债和上银转债的价格也均缓步向130元迈进。这意味着,未来随着银行股重心抬升,银行可转债即将迎来一波提前赎回潮。
银行可转债是中证可转债指数最大权重门类,权重近25%。因此,银行可转债提前赎回问题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除了提前赎回,自然到期所引发的市场缩水也值得关注。上述研究人士表示,随着银行可转债到期日的临近,未来两年市场空间的缩减是必然现象。随着500亿元的浦发转债即将到期,市场供给缺口会快速放大。
可转债迎来再配置!
银行可转债陆续触发提前赎回,引发市场对于资产进一步再配置的思考。
“低价可转债策略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策略。如今随着银行可转债退市加速,该策略正在面临挑战。”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左大勇认为。
银行可转债以稳为主,抗跌性强,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底仓品种。历史上存在较多低价低波动的银行可转债标的,但自2024年以来,银行可转债持续强势,目前大多已处于中高价区域,而银行的低波效果并不能被化工、机械等行业个券的增加所弥补。
存量低估的银行可转债依旧是市场配置的主力。
财通证券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当前市场共有10只银行可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水平降至1000亿元左右,存量大额银行可转债如兴业、重银和上银转债等稀缺性凸显。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表示,公募基金正在全面改革绩效考核机制。预计未来银行配置比例将持续回暖,而高评级、低估值的银行可转债或存在超额收益机会。
不过,亦有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由于近期可转债ETF流入资金出现放缓迹象,对于存量银行可转债也不能过度乐观,应该适度分散化配置资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银行可转债或将迎新一轮提前赎回潮
5月25日晚间,海光信息(688041)、中科曙光(603019)同步公告称,双方正在筹划重组事宜,交易方式为: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截至目前,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股票6。5亿股,持股比例为27。96%,系公司第一大股东。海光信息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科曙光控股股东为中科算源,中科算源上层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4年,海光信息实现营收91。62亿元,净利润为19。31亿元;中科曙光实现营收131。48亿元,净利润为19。11亿元。
对于上述交易,两家公司均称:“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
海光信息系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已成功完成了多代产品的独立研发和商业化落地。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
中科曙光主要从事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及制造,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等业务。近年来,公司积极向计算生态业务延伸布局,完成“芯—端—云—算”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投资海光信息、中科星图、曙光数创、中科天玑等资产,中科曙光与参控股公司全方位覆盖了从上游芯片、服务器硬件、IO存储到中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算力服务平台以及下游云服务提供商。
对于算力产业,海光信息也十分看好。公司曾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随着大模型的迭代,训练所需的样本和参数呈指数级增长,多模态智能数据从训练到推理均需要算力的驱动,伴随模型逐渐复杂化,所对应的算力需求也进一步加剧,而这些需求都会推动高端处理器的快速增长。
算力“国产化”背景下,两家半导体巨头的整合备受期待。
此番,海光信息已同中科曙光在5月25日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就此次重组作出若干原则性约定。此次重组及正式交易文件需提交双方各自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经申请,2家上市公司将于5月26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因此次重组涉及事项较多、涉及流程较为复杂,交易双方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海光信息拟合并中科曙光两家公司股票今起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