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不会惊人相似,大A即将爆发?-文化中国行丨用童谣“打开”端午节 这里有传统
回首去年的“924行情”,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短短一周内,股指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直接飙涨1000点。那涨势,就像钱塘江的大潮,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瞬间就把整个市场的热情给点燃了,每一个股民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如今市场已经在高位平台上震荡了足足八个月之久。这八个月,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这八个月的震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觉得这里面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如果这是洗盘,那就好比是一座正在积蓄能量的火山。在地下,岩浆不断翻滚、聚集,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猛烈喷发。到那时,大A后续的牛市行情将会无比壮丽。
但如果是出货,那可就糟糕了。这就像是寒冬里的一场风暴,所到之处,冰冷刺骨,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股民们的财富可能会像冰雪一样,在这场风暴中逐渐消融。
不过,依我看,这一次和以往真的大不相同。就拿6000点和“924行情”对比,换手和成交量简直一模一样,要换手有换手,要量有量。唯一不同的是,6000点是顶部,而现在的3000点是底部。这就好比是一头被压抑了很久的疯牛,一旦挣脱束缚,那爆发力绝对惊人。
大A就像是一颗即将爆发的超级炸弹,它所蕴含的能量一旦释放,那威力绝对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现在的大A,就像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少年,虽然现在可能还不被很多人看好,但来日,你一定高攀不起!
孩子们的端午记忆,有热闹的龙舟赛、软糯的粽子、飘香的艾草……天南海北,端午习俗各不相同。一首首童谣,记录下各地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也定格下美好的童年时光。
视频加载中。。!
北京:“铁面柔肠”五毒饼?。
绿粽叶 长长条。
白白糯米加一勺。
爸爸妈妈 包粽子咯…。
五月节,包粽子,寻来百草赶虫子,晚上回家吃饼子。一首端午童谣,将老北京的端午习俗娓娓道来。
在美术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认识各种香料。农历五月,时令入夏。除了戴香囊、系五彩绳,在老北京,还有一道“端午限定”点心——五毒饼。
五毒饼,饼皮上的图案是银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这“五毒”,而里面的内馅与“五毒”毫不相干,满口净是枣泥、豆沙、玫瑰等食材的甜蜜滋味。
食用五毒饼,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健康的朴素愿望。时代变幻,五毒饼的造型、口味不断调整。在这份舌尖滋味的流转之间,人间烟火的美好期盼,甜暖如初。
云南:吃七彩粽 挂红鸡蛋。
云南文山的壮族村寨,一首首童谣代代相传,记录下生活日常,更唱出美好向往。
每逢端午,壮乡处处粽子香。其中就有一种极具当地特色的粽子——“七彩粽”。人们用天然植物染料将糯米染制成红、黄、蓝、紫等多种颜色,再用粽叶包裹,寓意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除了包粽子,端午时节,当地壮族妇女还会用植物染料将鸡蛋染成玫红色,挂在门头或送给孩子们。
福建:水上掠鸭 妙趣横生?。
五月初五是端午。
安平桥上敲锣鼓。
水上掠鸭抖骹肚(腿肚)。
行过竹竿要刻苦。
一首闽南童谣《安平桥畔闹端午》唱出晋江安海古镇过端午的热闹场景。其中重头戏是在千年古桥安平桥畔举行的“水上掠鸭”。
赤足走过8米长的光滑竹竿,探笼取鸭,再跳到水里捉鸭,捉到的鸭子就是奖品。妙趣横生又惊险刺激的挑战,考验参与者的体力、毅力和技巧。每一次尝试的结果,牢牢牵动岸边观众的情绪。
相传“水上掠鸭”习俗与郑成功带兵操练水师有关,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今天,习惯了向风浪讨生活的闽南人,在“水上掠鸭”的狂欢中,尽情挥洒对生活的热爱,不断书写爱拼敢赢的时代故事。
浙江:一口粽子满口茶香。
吃粽子 蘸白糖。
小囡戴香囊 阿婆裹粽子。
龙船划到钱塘江。
在杭州萧山所前镇,这个从唐代就开始种植茶叶的古老茶乡,每逢端午能吃到的茶香粽,总能唤醒儿时的端午记忆。
吸满茶汤精华的糯米垫底,加入一到两颗蜜枣,再覆上一层糯米压实、蒸煮。米香、茶香、粽叶香,满口香甜都是家的味道。
除了粽子,端午节孩子们收到的礼物,还有运用当地非遗技艺——珠绣,制成的“五毒”香囊。一针一线串起彩珠,更串起长辈们的惦念。
陕西:艾虎花馍保平安。
粽子香 香厨房。
艾叶香 香满堂。
孩子们朗诵的《五月五歌》,是陕西地区流传已久的一首童谣。艾叶香,香满堂。在陕西关中,就有一项与艾叶有关的传统端午习俗——送“艾虎花馍”。
如今,艾叶馍的造型有了更多创意和可能。除了用作美食,在陕西临潼千亩艾草基地,艾草还被制成艾条、足浴包等各类产品。端午时节的一片艾叶,正变为村民致富的“黄金叶”,香飘四方。
(总台央视记者 黄惠馨 张雪松)。
责任编辑:单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