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机械显担当 农业龙头企业助力夏收 ,新消费主线场景延伸 “苏超”热到A股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眼下,正值“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农忙之时,在河南省遂平县的万亩麦田里,一队中联重科“谷王”收割机正忙碌地作业。在轰鸣声中,金黄的麦穗被“吞”入机械。随后,麦粒如溪流般从卸粮筒倾泻而出。
在今年的收割机队伍中,几台标注“超级电混”的混合动力收割机作为新力量现身。“如今,农业机械也加速新能源化。这款混合动力收割机能够智能调节动力输出,在效率更高的同时,油耗比传统机型节省30%。”农机手张永波介绍说。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6月2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面积1。48亿亩,收获进度达42。52%,同比快约0。6个百分点。
这离不开新技术、新机械的助力。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头部农机上市公司对收割机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无人化水平,让夏收效率提升。节水灌溉、农化等龙头企业通过智能灌溉与全程植保等科技手段,助力农户抗旱保收,并为今年秋粮种足种好打下良好基础。
新型农机大显身手夏收跑出“加速度”。
从20年前接触第一台农机起,到如今驾驶、操纵新能源收割机,张永波见证了农机的持续迭代升级,“如今,农机越来越智能了,作业越来越高效了,体验感越来越好了”。
我国有四大小麦主产区,分别是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北和黄淮海麦区、西北麦区。“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从5月15日西南麦区正式开镰收获,到5月26日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的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的重心逐步由四川、湖北,向河南、安徽和江苏转移。
相比2024年,今年夏收跑出“加速度”。以湖北为例,5月中下旬,湖北已完成大面积收割,2025年作业周期17天,相比2024年作业周期21天,时间得到大幅缩短。
新一代农机功不可没。据中联重科研发工程师介绍,其无人驾驶收割机加装了导航定位系统、远程遥控系统、高清摄像头及测产仪器,“相当于给农机增加了‘眼睛’和‘大脑’,与传统农机相比,一天可增收约350斤粮食”。
今年,不少头部农机上市公司对收割机进行了针对性升级,将收割机割台中的绞龙直径从400毫米增加到610毫米,伸缩扒尺也由直排式变为螺旋式,收割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及改造,让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舞台。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及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引导“优机优补”,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农机正在加速普及,农机行业加速技术创新。
对于未来的业务布局,一拖股份在5月28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是加速推进大马力无级变速、动力换挡、混合动力等高端智能拖拉机研发与应用;二是发展面向旱田、丘陵山地等全场景作业需求的中小马力产品,应用智能、电液控制、新能源等新技术,推动产品升级;三是不断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精准作业能力,提升未来产业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官网信息显示,据调度,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参与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能够满足夏收正常作业需求。每秒9公斤、10公斤的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配备导航定位、作业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化联合收割机更多投入生产一线。
智慧农业加速普及确保稳产保供。
在夏收逐步展开的同时,近期,我国多个小麦主产区高温、干旱、干热风等天气频繁登场,华北、西北等尚未成熟的麦田如何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溉、促进麦粒灌浆,夏收完成区如何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抢墒或造墒开展夏播,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主要问题。
作为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建设方,大禹节水以“硬设施+软系统”双重革新为抓手,对田间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加速推广智能灌溉与智慧农业。
在项目核心区域胡辛庄村智慧农田示范片区,大禹节水布置了农业智慧中控系统及配套设备,实现农田管理智能化。同时,部署生产基地物联网信息化监测设备,包括太阳能无线摄像头及监控立杆等设备,针对气象、墒情、虫情等进行全方位监测预警。此外,升级现代农业服务设施,包括一体化泵房、水肥一体化设备及管网系统,为大田作物提供精细化水肥灌溉服务,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充足的水肥供应是保障夏粮丰收的基础。针对今年部分区域的旱情,中化化肥西北大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中化化肥西北大区的技术人员通过线上助农直播和线下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通过调整施肥方案,指导农户使用“生物+”肥料产品,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作物抗旱、抗病能力。
在河南部分地区,因干旱导致土壤墒情急剧下降,中化农业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积极推广可持续灌溉方案,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动态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中化农业MAP还组织农艺师加强巡田,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预防病虫害、早衰及干热风危害。
“我们已加快组建收粮团队,提前对接下游粮食加工企业订单,以便及时收购农户小麦,助力小麦及时归仓。”中化农业MAP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新技术新机械显担当 农业龙头企业助力夏收。
端午假期后,“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火爆情绪蔓延至A股市场。节后两个交易日,多只“苏超概念股”连续涨停,且成交量急剧放大。
从盘面上看,“苏超概念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区域划分的江苏上市公司,Wind数据显示,江苏板块708只股票中,有540只节后两日收获上涨,占比接近八成,且平均涨幅跑赢大盘;另一类是以行业划分的体育产业链公司,涉及赛事运营、器材制造、场馆建设等领域。
而两类股票的重合部分——地处江苏的体育产业链公司股票,成为本轮“苏超”行情领涨龙头。其中,金陵体育连续两日收获20%幅度涨停,公司注册于苏州张家港,主要从事体育器材和场馆设施的生产销售业务;共创草坪收获3连板,公司位于淮安,主营人造草坪业务,是国际足联的全球人造草坪优选供应商之一。此外,地处徐州邳州、主营家庭健身器材业务的康力源,节后两日股价涨幅接近20%。
在券商分析师看来,本轮“苏超”带动的行情,其本质是情绪消费或精神消费的场景延伸。当下,资本市场资金正在追逐新消费主线,而“苏超”的火爆恰好契合了这一热点。
东吴证券商社团队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苏超”的火爆并不局限于足球比赛,而是通过足球折射了江苏13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让观众和消费者在观赛时带有一定的情绪归属感,因此本质上是情绪消费的体现。
吴劲草认为,映射在A股市场上,短期内与体育器材、赛事转播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可能有所表现,但长期还有待观察。他特别提示了交易风险:部分跟涨个股与产业关联度较低,投资者应警惕情绪退潮后的回调风险,长期投资还是要聚焦企业基本面。
情绪消费或精神消费,是近期资本市场新消费主线的一大分支,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其股价今年以来均屡创新高,这些都与消费者日益关注精神层面消费有关。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新消费包括服务消费、精神消费,以及科技AI相关的新型消费。“今年以来,消费者特别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传统商品的消费功能在减弱,消费的亮点转为通过消费行为来寻找情感共鸣或认同感。”张忆东说。
在张忆东看来,与传统消费公司相比,新兴消费公司成长属性更强,自由现金流和以自由现金流衡量的回报都处于较好水平。
关于体育板块,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表示,目前A股体育上市公司主要有三类:一是体育服务公司,包括体育赛事运营、转播及体育IP等;二是体育装备公司,包括健身服饰、健身器械等;三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馆和配套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企业的融资便利程度有望提升。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体育”已在多个细分领域落地部署,AI跑步机、AI力量器械在健身房或居家场景逐渐开启应用进程。在政策支持、消费潜力充足、AI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可重点关注体育板块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新消费主线场景延伸 “苏超”热到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