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存款利率全面下跌,年轻人开始流行攒“新三金”(25亿富豪坠楼死亡,知情人曝内幕,

1个月前 (06-08)今日财经头条5

  

“看到银行存款利率跌到这么低,我赶紧把卡里的钱都存到余额宝了!”!

  

24岁的小桐工作刚满两年,攒到了人生第一个10万元,却对着银行账户皱起了眉头。

  

如今这笔钱放在余额宝,每天给她带来3元收益,“虽然不多,但总比银行活期0。05%强多了”。

  

和小桐做出同样选择的年轻人,正形成一股庞大潮流。

  

蚂蚁财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已有937万90后、00后在支付宝上同时配置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

  

这套被称为“新三金”的组合,正以燎原之势在年轻人中传播,成为年轻人对抗低利率时代的“财富三件套”。

  

仅仅一年前,许多人还习惯把年终奖和存款安稳地放进银行。但2025年国有大行的降息潮,彻底动摇了年轻人的储蓄习惯。

  

事实上,这场利率“滑滑梯”已持续多时。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平均利率已降至1。562%,两年期、三年期利率也分别跌至1。665%和2。056%。

  

就连曾经备受欢迎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也风光不再,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从2024年初的2。39%一路下滑至1。29%,收益率惨遭腰斩。

  

“现在余额宝存一万块,一天才4毛钱收益,和以前没法比。”。

  

社交媒体上,一位年轻投资者的吐槽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当传统理财工具集体“失能”,年轻人不得不展开一场自救式的理财迁徙。

  

他们曾尝试过更激进的方式守住收益。

  

2024年初,“特种兵式存款”在社交平台爆火:一位四川网友发现广东部分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高达3。9%,比四川本地高出0。5%,毅然坐飞机跨越1300公里存款。

  

类似“跨省追息”的故事一时引发热议。高利率存款产品的吸引力甚至让部分银行网点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

  

但这种“打游击”式的存款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全国性利率普降,年轻人开始寻找系统性解决方案,于是,“新三金”悄然登场。

  

与传统婚嫁“三金”象征美好祝愿不同,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新三金”代表着一种务实的财富防御策略。

  

货币基金守流动,债基求稳健,黄金抗通胀。这套组合精准击中了年轻人既求安全、又盼收益的理财痛点。

  

货币基金是“新三金”中的现金管家。

  

以余额宝为代表,尽管年化收益率从巅峰期的6%降至1。324%,但仍高于活期存款26倍。

  

10万元存入,日赚约3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收益,却让年轻人感受到“钱在工作”的踏实感。

  

其T+0的灵活申赎特性,完美承担了日常资金中转站的角色。

  

债券基金则成为收益担当。

  

2024年,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达1。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57%,较2022年底直接翻倍。865只短债基金年内平均回报达2。88%,显著超越货币基金。

  

在社交平台,债基投资者自称“收蛋人”,他们将极小的一个净值波动戏称为“一个蛋”,每天查看收益成了充满仪式感的“收蛋时刻”。

  

2025年前四个月,这类“收蛋人”数量已突破1600万。

  

黄金基金则扮演着组合中的“压舱石”。

  

国际金价从2022年9月至今一路高歌,一度冲破35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饰品也站上1000元/克大关。

  

面对通胀压力,年轻人将黄金ETF视为资产“避风港”。

  

25-34岁群体占了近六成的黄金消费,彻底改变了过去“年轻人不买金”的固有印象。

  

一位投资黄金ETF的年轻人分享:“近期金价波动大,我用定投分摊成本,收益已超50%。”?。

  

不过2025年黄金单日振幅超3%的情况已出现12次,波动风险仍需警惕。

  

当理财遭遇低利率,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理财社交化正成为鲜明趋势。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组建互助小组,通过每日打卡、晒收益、复盘消费互相监督。

  

有人实践“365天存钱法”,每日存入金额递增,一年可累积超万元;还有人采用“对赌存钱法”,与朋友约定存钱目标,未完成者需支付“罚款”。

  

更妙的是“用利息生活”的微浪漫。年轻人将理财收益具象化为生活小确幸:用利息点奶茶、买蛋糕,甚至支付电费,实现“局部退休”的小目标。

  

“一天利息20元,点个奶茶就相当于不要钱了。”这种将日常消费控制在利息范围内的做法,既控制支出又激励储蓄,被《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列为年度现象。

  

“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每日‘微赚’,早上加个蛋”,这届年轻人把理财变成了可量化的小幸福。

  

“新三金”组合的流行,背后是年轻人财富观的代际更迭。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高收益。

  

27岁的小邵道出许多同龄人心声:“大头选择稳健理财,小部分尝试股基,日子稳一点,才能多些底气。”。

  

当937万年轻人用货币基金、债基和黄金基金构建起个人财富堡垒,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账户数字,更是在不确定时代中那份珍贵的,生活主动权。#头条深一度#?。

  

—END—。

  

编辑:小可。

  

作者:老A。

  前言

6月2日凌晨,杭州传来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消息——25亿身家的西子电梯掌门人坠楼了。

  

谁能想到啊,就在3天前,这位54岁的刘文超总裁还站在公司台上,笑容满面地跟员工们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到底发生了啥?知情人透露的内幕让人震惊。

作者-彤。

  三天前后两重天

没人能想到。

  

5月30日那天,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届";安全生产月";活动现场,刘文超西装笔挺地站在台上。他声音洪亮,神采奕奕,正跟台下几百号员工强调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镜头里的他看起来一切正常,甚至还时不时露出那种企业家特有的自信笑容。

  

可72小时后,这个在台上大谈特谈安全的人,却选择了最不安全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6月2日凌晨,杭州某高楼。刘文超从楼上一跃而下,当场身亡。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整个杭州企业界都懵了。这反差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人觉得像在看电影情节。

  

杭州警方那边很快给了定论——排除刑事案件。意思就是说,这确实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别人害的。6月6日,西子电梯公司发布了讣告,措辞相当谨慎,只说刘文超同志";于6月2日在杭州不幸离世";,对具体死因只字未提。

  

凤凰网的记者去联系西子电梯求证,工作人员的反应也很微妙——不置可否,欲言又止,最终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透露。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反而让外界的猜测更多了。

  

一个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上大谈特谈安全重要性的企业掌门人,却在三天后选择了最不安全的方式结束生命。这种强烈的对比,像一记重锤敲在所有人心上。

  

可这背后的故事,远没那么简单。圈子里开始有人一个接一个地爆料。

  内幕一个接一个爆出来

圈子里开始有人爆料,而且一个比一个劲爆。

  

听说啊,刘文超在跳楼前一个多月就已经跟妻子离婚了。有网友直接点破:";这难道不是计划当中的一部分?";想想也是,如果真的是企业经营出了大问题,这样做至少能给家人留条后路,把财产都留给妻儿,自己一个人扛下所有债务和压力。

  

说到经营压力,不得不提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电梯这个行业说白了就是跟着房地产走的,楼盖得多,电梯需求就大,楼盖得少,电梯生意自然也就差了。这两年房地产市场那个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不行了,估计外面欠了很多钱收不回来。"。

  

这话说得挺实在。做生意的都知道,最怕的就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账面上看着有钱,实际上都是白条子,这种情况下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据业内人士透露,2024年西子电梯在地铁电扶梯新项目";中标情况比较惨淡";,这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环境的恶化。

  

让人心疼的是,刘文超的工作强度也让人咋舌。有报道提到他一年365天,大概100天在外出差,100天住在企业,留给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他的小儿子今年刚上小学,父子俩的交流基本靠视频电话。有好几次,孩子一个人在家,哭着给爸爸打电话。

  

想想那画面就让人揪心。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眼泪汪汪地对着手机屏幕喊";爸爸";。而电话那头的刘文超,可能正在某个会议室里谈着几千万的生意,或者在某个工地上检查着电梯安装进度。

  

这些事儿叠在一起,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一点点压在刘文超的肩膀上。

  

不过呢,这些可能还只是表面现象。要真正理解刘文超,得从他31年的打拼路说起。

  一个奋斗者的三十年

这人真不简单。

  

1971年,刘文超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1993年大学毕业后,学机械设计的他被分配到杭州西子电梯厂,从此与电梯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的他还是个愣头青,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干起,后来又转做电梯零部件销售。

  

别小看销售这活儿,刘文超凭着一股子韧劲和聪明劲,把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2008年,已经37岁的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创业。他带着46个人的团队,从母公司预支了400多万资金,创办了如今的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那会儿,谁心里都没底。可刘文超硬是带着这帮兄弟,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电梯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2009年,公司拿到电梯生产资质后,第一个大单就是武汉铁路局的订单。此后三年超过1000台铁路基建领域电梯的业绩,奠定了西子电梯的行业地位。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在刘文超的带领下,公司年产值从初创期的千万元一路飙升到2021年的25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创造近700万的产值,这份成就放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传奇。

  

荣誉也没少拿。他身兼总裁和总工程师双职,是高级工程师,还是浙江省发明协会智慧电梯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技小巨人";、浙江省创业创新优秀企业家、杭州市优秀企业家,2021年还荣获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称号。

  

从技术层面看,刘文超确实是个专家。他主导研发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智能群控调度系统等核心技术,让西子电梯在高铁枢纽、地铁站等公共交通重载场景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用行业的话说,他是";轨交电梯国产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可光鲜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累得够呛啊,一年365天,200天漂在外面,不是出差住酒店,就是加班睡公司。留给家庭的时间,屈指可数。

  

你说心疼不心疼?换作是你能受得了吗?

  

话说回来,这样的悲剧确实不少见。就在今年4月16日,绍兴知名企业家56岁的毕光钧也因为抑郁症选择了离开。两位浙商大佬的生命都定格在50多岁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又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最终却都选择了从高空坠落。

  这事儿得引起重视了

咱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正面临着同样的生命考验。

  

网友们的评论很扎心,有人说";老板的尽头是负债";,还有人说";从高峰跌落谷底不是人人都能扛住的";。这话虽然说得直白,但确实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商业成功的光环背后,抑郁症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说句心里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五味杂陈。成功人士的光环背后,原来也有咱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苦楚。钱赚到了,公司做大了,可人没了,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从刘文超31年的奋斗轨迹来看,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上。365天里200天离家在外,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了25亿的商业帝国,却也换来了家庭的疏离和内心的孤独。当事业和家庭无法平衡,当亲情只能通过屏幕传递,这种生活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

  

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企业家也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需要关爱和理解。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精神健康,建立更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

  

每个人的苦或许只有自知,但不管身处何位,遇到压力与不良情绪时都要学会排遣与倾诉。奋斗的终点不该是悬崖,而应该是那张等你回家吃饭的餐桌。人生这部电梯,能稳稳落地才是真正的赢家。

  结语

从技术精英到创业先锋,从行业翘楚到悲剧收场,刘文超用31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典型的浙商奋斗故事,却以这样的方式画下了句号。他的离世不仅是西子电梯的损失,更是整个行业的损失。

  

最终,所有的荣誉和财富都化作了西子大厦前的一声叹息。这提醒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成功不应该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家庭的温暖永远比事业的辉煌更珍贵。

  

如果是你,会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吧。

相关文章

满满的自豪!在异国他乡和中国最帅天团合唱了 ,今日精品茅台批发参考价上涨40元,

满满的自豪!在异国他乡和中国最帅天团合唱了 ,今日精品茅台批发参考价上涨40元,

  “不用搜歌词我们都邑唱!”白俄罗斯阅兵彩排,中国留门生现场合唱《强军战歌》。脱口而出的歌词,满满的自大和骄傲!   村落干部回应“全红婵家人在老家广东湛江市迈合村落盖...

泡泡玛特“暴雷”!投资者套现、股价暴跌,真应了郭麒麟的那句话 ,A股:股民要做好

泡泡玛特“暴雷”!投资者套现、股价暴跌,真应了郭麒麟的那句话 ,A股:股民要做好

   泡泡玛特的“塑料神话”要破灭了?就在几天前,王宁还是河南新首富,那时的泡泡玛特更是如日中天。   ...

两方面因素压制!科技股调整 人形机器人板块大跌

两方面因素压制!科技股调整 人形机器人板块大跌

        今天上午,亚太股市普跌,日韩股市...

突发!沪蓉铁路接触网异物“作祟”,长寿北至复盛站列车晚点及惨烈下跌,五粮液跌破1

突发!沪蓉铁路接触网异物“作祟”,长寿北至复盛站列车晚点及惨烈下跌,五粮液跌破1

   涪陵车务段获悉,6月14日17时10分许,铁路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沪蓉铁路长寿北站至复盛站区间接触网上悬挂着异物。这一情况可能对列车运行构成安全隐患,...

黄金很烈,当心点及徐州杀疯了!五一成为旅游黑马上了央视,深度揭秘爆火的三大原因

黄金很烈,当心点及徐州杀疯了!五一成为旅游黑马上了央视,深度揭秘爆火的三大原因

      很符合我对黄金的刻板印象,看来什么趋势在当下都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