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品到收藏品:IP手办的商业野望及【西街观察】LABUBU不止于情绪经济学-
拉布布的爆火态势从商场蔓延到了拍场。6月10日,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拉布布艺术专场以100%成交率的成绩收官,专场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其中,一款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初代拉布布以108万元高价成交,引发市场强烈关注。这次拍场的落槌不仅标志着IP手办从消费品市场向收藏品市场的挺进,对拍卖行业而言也打开了一片新蓝海。
永乐拍卖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潮玩艺术品尤其是IP手办正成为拍卖行业新蓝海,其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及商业潜力备受追捧。另据了解,初代拉布布很快也将登陆线上,进行首次直播拍卖。
对于这一拍市新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拍卖公司需构建专业鉴价体系,挖掘IP稀缺性。同时,随着IP手办从消费品升级为具有金融属性的收藏品,市场需警惕炒作与泡沫风险,行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培育成为关键。
拍场惊喜!
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高约131cm、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薄荷色拉布布手办,以108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全场焦点。除了这款薄荷色拉布布外,该场拍卖还拍出了82万元的棕色拉布布。
永乐拍卖现当代艺术部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拉布布手办的高价成交,源于其高度的稀缺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当日的拍卖现场,众多新老藏家的激烈竞价,也印证了潮流艺术在拍卖市场的强劲势头。永乐拍卖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潮流艺术领域,定期推出拉布布及潮流艺术直播拍卖专场,为藏家提供更多元化的收藏选择。
永乐现当代艺术部相关人士指出,在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兼具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商业潜力的IP手办正在成为拍卖市场的新蓝海。
北京商报记者从泡泡玛特方面获悉,泡泡玛特没有参与此次永乐拍卖的相关事项,拍品应系个人藏家提供。据悉,初代拉布布均为艺术家龙家升与泡泡玛特签约前的作品,因此也被认为十分稀有。
角色转变。
从消费品到收藏品,IP手办的角色转变折射出消费市场的升级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初代拉布布的高价成交,不仅提升了IP手办的市场关注度,更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价值标杆,刺激着更多品牌与创作者挖掘IP手办背后的文化内核,打造具有稀缺性和独特价值的作品,推动IP手办市场向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IP手办作为拍品,一方面,IP手办作为潮流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随着限量版、艺术家联名款等差异化策略的实施,IP手办的稀缺性和收藏价值进一步提升。”永乐现当代艺术部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拍卖会的成功,彰显了市场对潮流艺术的认可与热烈追捧,也为IP手办作为收藏品的价值定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业内人士表示,收藏级IP手办的流通需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除一级市场限量发售外,也应鼓励二级市场通过合规化交易平台实现价值再发现,同时建立藏家信用档案与黑名单制度,维护市场秩序。长远来看,IP手办有望成为连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文化资产,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漫、游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IP玩具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潮玩产业总价值约600亿元,预计2026年攀升至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20%。
然而,在IP手办商业野望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成为关键。
永乐拍卖方面对此表示,对于拍卖企业而言,IP手办作为新蓝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需要建立专业的潮玩艺术品鉴体系,培养专业的策展和估价团队;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IP的文化价值和稀缺属性,通过限量版、艺术家联名款等差异化策略提升拍品溢价空间。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包括IP方、艺术家、收藏社群、二级市场在内的完整生态链,通过定期专场拍卖、主题展览、藏家沙龙等形式持续培育市场。
对于IP开发企业而言,要不断开发好的IP,并通过赋予IP更多的内在意义,才有可能让产品由爆红变长虹。
此外,潮玩作为收藏品的小众价值和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大众消费价值之间的平衡,也需要企业去认真考量。
业内人士也指出,还需要关注新兴收藏市场可能存在的泡沫。
近期,IP手办市场持续升温,部分限量款产品价格暴涨,引发市场对收藏泡沫的担忧。以官方售价599元的LABUBU与Vans联名款为例,其在二手市场被炒至1。5万元,涨幅超25倍。当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收藏市场是否已陷入非理性繁荣?
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鉴定师师俊超指出,真正的收藏品应具备唯一性、艺术创作价值及文化内涵,而非单纯依赖市场炒作。“拉布布等IP手办的收藏属性,不仅体现在稀缺性上,更应关注其艺术表达和文化意义,这才是支撑长期价值的关键。”?。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从消费品到收藏品:IP手办的商业野望。
前脚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送上河南新首富的位置,后脚又拍出108万的天价,LABUBU这只小怪兽正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成就LABUBU的,首先是一群“不一样”的消费者。
王宁自己曾说,泡泡玛特的消费者是一群年轻人。爆买LABUBU把他们身上的消费主义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货币,有各自的消费主张。
Z时代的年轻人渴望归属感、体验快乐、愿意参与热门的文化现象,他们信奉的消费主义是用商品抚慰情绪。在他们的价值三角中,功能价值弱化,情绪价值拉满,资产价值也不能放过。
买LABUBU的人可能收入不同,性格迥异,但本质趋同,更能打动他们的是感性消费,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去寄托情绪。
正是这些“无用”构成了意外的“有用”,买家们获得了一种不贵的自我满足感,刷出一种强烈的社交存在感,体验一种轻而易举的喜悦感。
在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前,有时候一次情绪消费,就像是保全心态的最后一座堡垒。
这些看似功能上无用的消费,异化了传统性价比。在基础生活需求之上、奢侈品消费之下,让Z时代的年轻人,让泡泡玛特在消费。
花钱不能让解决情绪一笔勾销,在消费者的情绪投射也会被商家拿捏,变成溢价的条件。
溢价,意味着更大的交易空间。全球买家为LABUBU挥金如土,自然也引来了想要借此致富的年轻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赢,但每个人都想往里冲。
一个LABUBU小宇宙成型了。可晒、可炒、可收藏,最终成为一个功能丰富的情绪价值容器。
这些人带着财富幻想,用LABUBU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构建了一个情绪与玄学驱动的微型投机市场。
就像一朵花会枯,但绝不会“笑”。情绪消费势必存在保质期,也会面临消费者的见异思迁,而能够对抗所有变量的,则是一个IP背后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与长期主义。
创造IP不仅是泡泡玛特走红的起点,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亮点。
从最早出海的小商品3C数码,再到如今的“新三样”,从电商平台到电子游戏,再到眼前的潮玩IP,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大杀四方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制造能力,还有创造能力,孵化能力。
因此,成就LABUBU的,不仅仅是时代风口下的情绪消费,真正把塑料玩具变成顶流IP,一定还有久久为功的产业积淀,厚积薄发的文化自信,全球化之下的市场认同。
LABUBU的成功是值得总结的。而这个IP能火多久,它的经验能否复制,故事依然有不少留白,需要更多的泡泡玛特们去经历、去补充、去实现。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西街观察】LABUBU不止于情绪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