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钟点房,年赚21亿!最“正经”的酒店,凭什么搞定中年男人?(稳定币预达3.7
前言。
35到50岁的中产男性,他们常年出差,既要性价比,又要体面;既要高效办公,又想偶尔“躺平”。
而亚朵,一家砍掉钟点房、不搞奢华装修的“非典型”酒店,却靠着卖床垫、众筹开店、把大堂改成图书馆的“野路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亚朵在过去3年狂揽21亿收入,硬生生从传统酒店的红海中撕开一条血路。
作为最正经的酒店,亚朵是如何把最难搞的中年男人搞定的呢?
不挣快钱的“傻子”,反而挣到了最多的钱
2013年,西安大雁塔旁,一家新开业的酒店挂出告示:本店不设钟点房。
这一幕引得不少同行嗤笑:放着翻台率最高的生意不做,等着倒闭吧!
谁也没想到,10年后,这家“傻子酒店”的床垫一年能卖3万张,客房里一杯茶包都能变成带货爆款。
钟点房曾是酒店业的“现金奶牛”。
一间客房白天能接待三拨客人,利润率高达60%,但亚朵创始人耶律胤算了一笔账:钟点房用户停留时间短,几乎不会二次消费。
而商务客住一晚,可能买走床垫、茶包、洗发水,甚至投资入股。
更重要的是——那些愿意为一张好床垫买单的人,往往也是能为品牌长期付费的中年商务客。
“我们不是在经营房间,是在经营人。”耶律胤的决策看似反常识,实则直击痛点。
当其他酒店忙着给钟点房塞小卡片时,亚朵在客房里放了一本《亚朵村茶文化手册》,旁边配着可外带的茶杯?。
当同行用廉价床垫压缩成本时,亚朵的工程师跑了17个工厂,做出了一款让客户主动问“能不能买回家”的床垫。
2022年,亚朵零售业务收入占比突破15%,相当于每10个住客中,就有1人临走时扫码下单。
中年男人的“第二办公室”?。
在上海陆家嘴的亚朵酒店,每周三晚上总有一群奇怪的人:他们不入住,却霸占着大堂的长桌,面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和半冷的美式咖啡。
这一幕,服务员见怪不怪——这是附近投行人士自发组织的“加班俱乐部”。
抓住中年商务客的秘诀,藏在亚朵的“变态级”服务里?。
凌晨2点的醒酒汤:销售总监老王第一次住亚朵,是因为醉酒后前台递来一杯45度的蜂蜜水。如今他成了铂金会员。
5点开餐的包子铺:赶早班机的客人能拎走一份保温袋装好的早餐,包子底下垫着印有亚朵LOGO的纸巾。
马桶上的酒精湿巾:疫情后,这个小细节让亚朵的中年男性用户暴增40%。“我们这种老男人,就图个踏实。”一位医疗器械经销商说。
更狠的是亚朵的“空间争夺战”,传统酒店的大堂空旷冷清,亚朵却把它变成“星巴克+图书馆+便利店”的混合体:书架上摆着《激荡三十年》《原则》等经管畅销书,扫码就能借走。
角落的零售区陈列着同款床品和茶具,价格直逼天猫旗舰店。一位常客调侃:本来只想睡个觉,结果买了一床被子,还投了五万块。
2元当股东,住客变“金主”
2022年天津某亚朵酒店开业前,发生了一场荒诞的募资:50位投资人挤在会议室,举着手机抢购“股份”,最低2元一票。
5小时后,5000万资金到账——其中65%的投资者是亚朵老会员。
这是亚朵的“杀手锏”:让住客变成股东。2015年启动的“梦想合伙人”计划,本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
- 花299元,免费住一晚,再送两份早餐——中年男人算盘一打,比携程价便宜一半。
- 投5万元,终身房费八折,还能在朋友圈炫耀“我是酒店股东”——满足体面需求。
- 众筹分店,回报率8%起——比银行理财香多了。
一位参与过三次众筹的建材老板道破真相:这年头,中年人最怕两件事——钱贬值,和年轻人觉得你土。投资亚朵,两样都解决了。
截至2023年,亚朵通过此类计划吸纳超3000万会员,疫情期间新增门店中,70%资金来自会员投资。
抄不走的“中年味”
业界始终看不懂亚朵:论装修,它不如全季精致;论价格,它比汉庭贵30%;论服务,海底捞式的过度热情常被吐槽。但偏偏这群“难搞”的中年男人愿意买单。
秘密或许藏在三个“隐形战场”。
1。嗅觉霸权:亚朵客房标配定制香薰,前调是雪松,尾调带一丝普洱茶涩。研发团队拜访过日本香堂,最终选定一款能让人联想到“书房”的味道。“一进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焦虑感少了一半。”一位心理咨询师分析。
2。枕头政治:房间提供7种枕头菜单,从决明子到乳胶,甚至有一款“打呼专用枕”。北京某互联网高管说:“在亚朵睡过后,回家把老婆的羽绒枕扔了。”。
3。厕所社交:马桶旁的手机支架、免费剃须刀、放大镜指甲钳……“这些小玩意儿,年轻人觉得多余,但我们这种老花眼离不开。”一位50岁的投资人笑道。
当华住、锦江还在比拼会员积分时,亚朵早已把中年男人变成“行走的广告牌”——他们不会在朋友圈发九宫格自拍,但会在酒桌上说:我投资的酒店,连马桶圈都是加热的。
结语。
这就是亚朵的聪明之处:它不讨好所有人,只精准狙击那群“既要省钱又要面子,既渴望效率又怀念情怀”的中年男人。
当行业哀叹“酒店只是睡觉的地方”时,亚朵证明了,一张能卖钱的床垫、一杯能带走的茶、甚至一个2块钱的股东身份,都能成为拴住中年人的钩子。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你们觉得亚朵能够击败那么多同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
大众网2025-03-12《消费升级下酒店迈入新阶段,亚朵以「创新力」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2024-11-21《酒店三季度每房收入集体下滑 但“不务正业”的亚朵又赚钱了》?。
千龙网2024-11-22《会员数突破8300万!从服务到体验,亚朵如何圈粉年轻消费者》?。
界面新闻2025-03-12《2024年酒店市场床垫品牌数据解读》。
稳定币作为近年来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概念,其发展轨迹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紧密相连。
从2023年超23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花旗预测2030年可能达到3。7万亿美元的体量,稳定币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
理解这一金融创新的本质、功能与潜在影响,需要从其核心定义与运行机制展开分析。
稳定币的本质是一种以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为锚定的加密资产,其设计初衷是通过储备机制维持币值稳定。
这一特性使其区别于比特币等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更类似于现实中的赌场筹码或食堂饭票——作为法定货币的代表物存在,与法币形成1!1的挂钩关系。
在实践中,稳定币主要分为法币储备型、资产抵押型和算法型三类。法币储备型如USDC,依赖100%的法定货币储备;资产抵押型如DAI,以加密资产或黄金等大宗商品作为支撑;而算法型稳定币则试图通过智能合约调节供需,但因历史上Terra (LUNA) 等案例的崩盘,此类模式尚未获得主流监管认可。
稳定币的快速发展源于其对现实金融痛点的针对性解决。
在跨境支付领域,传统银行体系的SWIFT系统存在流程繁琐、受地缘政治影响大等问题,而稳定币的点对点交易特性为受制裁国家的民间贸易、义乌等跨境小商品交易提供了替代方案。在新兴业态中,数字货币交易、NFT买卖等虚拟经济场景对实时低摩擦的支付工具需求迫切,稳定币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此外,在部分高通胀国家,民众将稳定币作为规避本币贬值风险的保值手段,进一步推动了其应用普及。
然而,稳定币的“稳定性”并非绝对。
历史上多次脱钩事件揭示了其潜在风险:2017年USDT因储备透明度不足价格跌至0。9美元,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危机储备受损价格下探至0。8美元,而算法稳定币Terra (LUNA)更是直接崩盘归零。为应对这些风险,全球监管机构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香港等地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持有100%以上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或短期国债,严禁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并强制要求每月披露资产明细、接受第三方审计。
同时,监管明确禁止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或使用杠杆,避免其异化为投机工具。
在讨论稳定币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关系,以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为例,二者呈现出竞争与互补并存的态势。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其定位是替代现金,目前主要聚焦于零售支付场景,如生活缴费、工资发放等。
而稳定币作为商业机构发行的支付工具,更擅长在跨境支付、离岸市场和新兴业态中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在跨境贸易、虚拟经济等领域的先行探索,为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场景拓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两者在技术底层存在协同可能,未来或可在跨境支付网络等基础设施层面实现互通。
关于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可行性,这一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支付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稳定币可作为跨境贸易的“桥梁货币”。若中国不主动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境外可能出现无序的相关稳定币,增加资本流动管理的难度。目前,香港已通过《稳定币条例》,京东等机构参与沙盒测试,为人民币稳定币的试点提供了实践场景。
但与此同时,发行人民币稳定币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在推动创新的同时维护外汇管制有效性,避免稳定币成为资本无序流动的通道;如何设计合理的监管框架,明确储备资产比例、跨境交易KYC流程;以及如何在美元稳定币已形成网络效应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市场对人民币稳定币的信任等。
从全球视角看,稳定币的发展正处于技术驱动与监管博弈的关键阶段。跨链互通技术的发展可能实现不同稳定币之间的无缝兑换,提升支付效率;而央行数字货币监管科技的引入,则有望实现稳定币“发行-流通-兑换”全流程的可追溯,平衡创新与风险。
美国《GENIUS法案》推动稳定币合法化并纳入联邦监管,香港建立稳定币发牌制度,中国则通过香港沙盒试点探索相关路径,全球监管框架正在逐步成型。
对于普通参与者而言,理性看待稳定币至关重要。
首先需明确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支付而非投资,避免将其与比特币等投机性资产混为一谈;其次应关注稳定币的监管合规性,优先选择受监管的合规产品,规避无牌照的“黑箱”稳定币;最后需认识到,技术并非万能,稳定币无法完全规避发行方破产、政策调整等风险,对“去美元化”等概念需保持客观判断,避免过度炒作带来的认知偏差。
总体而言,稳定币的崛起是技术创新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一次迭代尝试,它既非颠覆现有货币体系的“革命者”,也非毫无价值的金融泡沫,而是法定货币体系的补充与延伸。
其未来发展将取决于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艺术——如何在释放跨境支付效率、推动业态创新的同时,防范资本无序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中国来说,以香港为支点,在合规框架下探索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路径,有望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技术跳板”,而非监管体系中的潜在漏洞。
在全球货币体系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稳定币的演变值得持续关注与理性审视。
#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热点##财经##投资理财##美国##中国##国际##金融##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