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给Labubu做衣服! 欧美新职业月赚4万刀 , 泡泡玛特要成下个比特币?-
尤其作为一个男人,不要轻易否定女孩喜欢的东西,这个很重要。对方想要号码特殊,你不要劈头盖脸先骂一顿,我觉得这种做法爹味很重。
泡泡玛特现在一路上涨,因为市场预期其公布的财报可能会超出想象。多吓人?打开想象力的极限去预测这份财报。泡泡玛特?现在整个欧美的时尚圈都在给Labubu做衣服,做得好看的话,一个月可以轻松赚三四万美金。
当然,很多大牌也不追究,比如给Labubu做一个LV、爱马仕的服饰,甚至欧美有专门给Labubu做丰胸、丰臀的,还有理发师专门给Labubu理发。
因此,欧美出现了一个新职业——给Labubu做衣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Labubu,无需开口,大家都在为其赋予新的故事、灵魂与装扮。
今天听到一个更夸张的例子:投资界的好朋友和我一起散步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现在的泡泡玛特实际上变成了“郁金香”,有人说是“普洱茶”,有人类比房价。
但这个世界有个残酷真相:绝大多数泡沫最终都会破裂,人们终将发现东西炒得太贵,无人接盘,泡沫终结。不过要明白,过去我们看到的都是破裂的泡沫。
自比特币出现以来,首次将一个无实际价值的事物形成高度共识,比特币已证明其可以价值十万美元。我们并非说火了就要吹捧,你不能只说Labubu成本低——比特币连实物都没有,本质还是靠稀缺性。
那Labubu呢?理论上若形成极强共识,这种共识也能支撑其价值,比如一个Labubu卖一万、三万、五万美元。若世界共识足够大,Labubu能否成为货币?其实可以,因为它本身就是社交货币——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人送你你会开心,你不开心时转赠他人,对方也会开心。
它有可能凝聚全球无与伦比的共识,最终成为类似黄金、比特币的硬通货。尽管当前共识较小,但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
有人说世界变了,比特币出现时也是如此。若按币圈的炒法,Labubu显然还没炒到币圈那么疯狂,最终可能形成社交货币。有人说泡泡玛特是下一个迪士尼,我认为完全不同——泡泡玛特显然是玩具公司、潮玩公司,是发行社交货币的公司。
它不能将Labubu拍成电影,因为其IP并非靠电影形成,所以“不说话”就是最好的,一说话就破功。全世界都可以疯狂为其赋予各种含义,比如在包上系一个Labubu,或系一个戴墨镜的Labubu,以此形成自己的社交名片。
事实上,香港资本市场许多人已模糊认可这一故事。若赋予其币圈含义,泡泡玛特的市值显然被低估,但实际上其当前股价已完全脱离逻辑。人们不再考虑Labubu之后是否有其他IP,只将其视为全球通用货币。此外,它是典型的中国本土企业,是风靡全球的中国品牌、文化名片。有人认为其对国家的意义甚至超过《哪吒》——毕竟《哪吒》仍是中国人自娱自乐的IP。
那未来国家是否会推波助澜?它能否成为中国的全球名片?甚至在重要人物见面时,将其作为赠礼?
泡泡玛特构建了一个巨大概念,且这一概念被认为完全可能——因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而中国正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且当前全球没有顶级中国IP。
我们曾打造过许多大IP,如福娃等,但在全球影响力有限。别被网上视频误导,泡泡玛特的融资其实很简单——它曾在新三板融资,长期无人交易,上市后经历暴跌。
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现在网上所有吹嘘投过泡泡玛特的人,都不敢看自己当年何时卖出,甚至自己都不愿提,基本都是在上市暴跌后就撤了,连内部人都没拿住泡泡玛特。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我们看到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它们给了大家信心——我们随时都有公平赚大钱的机会。事实上,这种机会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对所有人公平,起跑线相同。去年年初买入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刚上市时买入蜜雪冰城,老铺黄金刚上市时买入老铺黄金……公平对资本市场至关重要,不能说在所有市场里你和巴菲特完全平等。
但事实上,理解年轻人的生意、把握下一个机会一直在出现,这种机会几年就有几次。通过Labubu和老铺黄金,我们如何在市场上保持希望?答案就是:不要轻易否定。
一切源于会员群里有人开骂,说这玩意就是击鼓传花的傻子游戏。为证明观点,我逗他:“你会给老婆买假Labubu吗?”他说会。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东西——什么是轻易否定?觉得这玩意没门槛谁都能生产,就轻易定义为庞氏骗局、丑死了,这就是轻易否定。我认为,不轻易否定非常重要,尤其作为男人,更要明白:不要轻易否定女孩喜欢的东西。
对方想要什么,你不要劈头盖脸先骂一顿,这种“爹味”做法,回头看其实是错误的逻辑。
很多人否定泡泡玛特,说这东西谁都能做,其实这种讨论毫无意义——又不是研究航空母舰。
我们是分享底层逻辑的直播间,不是难的时候踩、火的时候捧,而是探讨思考逻辑。这种思考逻辑是否成立,每个人自有判断。
#泡泡玛特##labubu##盲盒##玩具##热点##时事热点头条说##商业大事议##经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