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创始人失联跑路,消费者被坑千万,加盟商两年亏上百万 ,徐工被暂停军采资
2024年6月15日深夜,欢牛蛋糕屋的告别公告突然爆出,而就在一周前,创始人还曾还信誓旦旦对媒体宣告没跑路。
更讽刺的是公告发出之时,消费者手中的储值卡骤然作废,加盟商被单方面切断原料供应,创始人团队则迅速陷入失联状态,曾经人声鼎沸的网红蛋糕房,如今人去楼空,留下一地鸡毛。
从私房烘焙到资本宠儿
2013年,刚毕业的邓周虹揣着3万元租了间小公寓,靠着凌晨四点去水果市场挑货的狠劲,硬是把一个主打水果千层的私房烘焙做成了杭州城中的排队王。
用料实诚到近乎偏执,140元的蛋糕,光芒果成本就占100多元,这份亏钱也要做好的执拗,为欢牛积累了第一批死忠粉。
步子迈得太大,问题接踵而至,老顾客们最先察觉异常,曾经雨天也要排队抢的豆乳盒子,口感越来越飘忽不定,新品推出速度不减,但惊艳感没了。
更致命的是成本失控,一位加盟商透露:“卖178元的6寸蛋糕,原料成本只要40块左右。”曾经亏钱也要做好的初心,在资本裹挟下变成了对利润的贪婪攫取。
再加上迦南、鲍师傅等新网红趁势崛起,欢牛在年轻人心中逐渐失宠,但是在2022年初,欢牛还是迎来高光时刻,顺为资本豪掷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鲜为人知的是,资本看中的是其自建工厂供应链和区域品牌力。
合伙人程天曾公开畅想,期待欢牛团队“打造出更有内涵、有产品力的中国甜品品牌”,融资到账,扩张引擎轰鸣。
把目光重新放在徐浩的朋友圈置顶的一篇访谈《从3万块钱私房烘焙创业,到靠大单品年销过亿》,彼时豪情万丈,如今看来却像命运埋下的伏笔,品质与扩张的失衡,更是为日后的崩盘埋下伏笔。
从“抱大腿”到“被割韭菜”
没过多久急速扩张的欢牛,根基就开始动摇,天眼查的相关信息暴露了欢牛的内幕,公司及法人徐浩因未履行120。47万元债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消费者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前往相关店铺讨要说法,虽然大部分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追到店家门口要求退卡退钱。
更深的危机藏在加盟体系与产品内核,2023年加盟的绍兴店主沈莉直言入坑,20万加盟费加5万保证金砸进去,承诺的品牌支持、开店指导全成泡影。加盟商们发现,总部供应的包装盒、蛋糕坯等原料竟比市场价还高。
工厂甜点给加盟店的拿货价是售价的6折,一款标价二三十元的产品,利润空间被压得所剩无几,两年下来亏100万的事件并非孤例。
产品创新也陷入瓶颈,曾经让杭州人甘愿冒雨排队的“豆乳盒子”、“雪胖子”,在迦南、鲍师傅等新锐网红围攻下逐渐失色。
一位加盟商道出残酷现实:“过了用质量换声誉的初创期,品牌似乎迷路了。”售价178元的6寸蛋糕,成本仅40元左右,品质滑坡可见一斑。
当扩张速度远超管理能力与产品把控,崩塌只是时间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欢牛在2021年仅有12家新店,2023年却猛增至31家。
门店总数在2023年达到67家峰值,而闭店潮随之汹涌而来,2024年前五个月关店17家,远超新开的9家。
从亏钱也要做好产品的初心,到178元蛋糕仅40元成本的暴利算计,从资本追捧的烘焙黑马,到深夜发公告跑路的行业丑闻,欢牛蛋糕房的轰塌似乎早有预兆。
从嘴硬到跑路
2025年6月8日,欢牛公众号还在奋力辟谣没跑路,声称遗留债务不影响消费,徐浩对潮新闻记者慷慨陈词:“我们没躲、也没走”、“愿意再交一次朋友”。
仅隔一天,招商人员却向加盟商抛出骨折价,加盟费从8。8万狂降至2万,计划年内新开百家店,这波操作,俨然成了最后的疯狂。
6月15日深夜的告别公告,彻底击碎了所有幻想,消费者懵了:“刚充2000块,钱肯定没指望了”,加盟商怒了:“留下债务和烂摊子怎么办?”!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店大门紧锁,货架清空,唯留一张无人接听的电话纸条,闻讯赶来的充值顾客聚集店外,一个500人维权群急速膨胀。
城北万象城加盟店贴出通告自保,顾客储值金全在总公司,门店未得分文,月结货款遭长期拖欠。
最惨烈的当属加盟商,原料供应与运营支持被总部瞬间掐断,许多人是看到新闻才知被破产,下沙总部办公室人去楼空,加盟商冲去工厂只得到冰冷回复:“破产,无补救措施。”。
他们预付的货款、保证金、甚至垫付的免成本,全部一夜蒸发,更惨的是直营店员工同样遭殃:“一个半月工资没发,上万块打了水漂。”徐浩和邓周虹的电话,彻底成了忙音。
欢牛蛋糕屋从3万创业到资本宠儿,最终滑向失控深渊,恰是烘焙业狂飙突进时代的典型样本。资本催生的盲目扩张、被牺牲的加盟商利润、监管缺位的预付费资金池,环环相扣终成死局。
当创始人凌晨四点挑芒果的初心被资本与速度碾碎,留给市场的只有消费者无处兑现的储值卡、加盟商百万的亏损账单,以及办公桌上那张写满债权的封条。
它的轰然倒塌,是网红消费品牌在激进扩张中迷失的一记警钟,没有扎实运营与敬畏之心的繁华,终究是沙上筑塔。
信源。
唯有痛悔歉意”,网红蛋糕店深夜宣布倒闭!7天前还说不会跑路,要开100家新店!顾客:我刚充值;加盟商称两年亏了100万元——每日经济新闻2025-06-17。
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多家门店被曝闭店—— 无锡电视 2025-06-18?。
网红欢牛蛋糕深夜发文“告别”,此前公司及法人负债百万被限高—— 界面新闻 2025-06-16。
5月29日,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上榜军队采购暂停名单(处理编号ZT2025114185)。暂停事由为据有关部门抄告存在违规行为触及禁止性处理情形,自2025年5月29日起被暂停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是震惊,第二是 气愤,震惊的是徐州重工作为一个“老资格军工”,这样被军方点名处理,实在让人难以 相信,气愤的是,公司始建于1943年,原名为鲁南第八兵工厂,这是一位“老八路”,怎么能犯“红线错误”呢?
笔者据此在头条上写一篇文章 《谁该痛心:一个“老军工”被军方“踢出”军品供货群 》(大意,文章已经删除),文章主要是介绍徐州重工的历史,业绩和规模方面,然后又介绍徐州重工被军方踢出军品供货 队伍,然后指出,作为 军品供货企业一定把保密作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为了保密,有些合同可以放弃 ,但军品保密永远不可以违规。
文章最后指出,应该对 主要责任人进行惩处,否则,这样惨痛的教训,可能不是最后一个教训。
文章发表后,阅读量并不高,头条推荐量也不高,我 就准备删除这样的鸡肋文章。
谁知道,我还没有删除,徐州重工的“举报”就来了。
看完徐州重工的举报,我知道,只是一篇通稿,不仅仅是针对我的文章,我估计凡是有关徐州重工被军方暂停的文章,可能都收到相同的“举报”。
对于徐州重工的举报,笔者存在诸多不认同之处。
其一,从举报通稿来看,此次被暂停资格仿佛只是偶然事件,似乎只要完成整改,问题便能迎刃而解,所以大家不必在网上对徐州重工议论纷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军队采购关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被暂停资格这样严重的处理结果,背后的问题恐怕绝非轻易就能解决。
其二,徐州重工的举报行为显得十分可笑。自己犯了错,却如同小学生般申诉,称犯错的企业不止自己,还有一些更知名的企业,如十五所、十所、七零九所等。
且不说这种将其他企业牵扯进来的做法是否恰当,单就这种逻辑而言,大家都犯错就能说明自己犯错合理吗?这究竟是在暗示军工企业普遍存在诸多问题,还是想说军工企业都和徐州重工一样,经不起军方的认真审核?
或许徐州重工的意思是,既然大家都犯错,那自己犯的错也就不算什么,是 “行业常有的过错”。
但这种想法显然是荒谬的,军队采购对企业的合规性有着严格要求,任何企业都不应以他人犯错为借口来开脱自己的责任。
其三,徐州重工在负面舆论来袭时,其反应更是令人咋舌。它既不担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不专注于用心整改以尽快取得军方认可,反而特别声明有人恶意攻击国有军工企业形象,恶意抹黑公司领导个人形象。
要知道,被暂停军方供货资格,这对企业经营而言是极其严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徐州重工却将重点放在维护公司领导形象上,可见领导形象在其心中的地位之高。然而,此时企业更应关注的难道不是如何解决自身问题,挽回军方信任,重塑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吗?
纵观整篇举报文字内容,通篇都在强调自己没有问题,完全将责任归咎于互联网的抹黑。遇到问题时,不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自身问题,而是试图消除互联网上的负面新闻。这种做法,实在有损 “老八路” 一直以来给人留下的实事求是的良好印象。
此次伊朗和以色列冲突,有两个事实让人刻骨铭心:一是军品质量必须过硬,军品储备必须充足;二是内部保密工作务必做好、做扎实。伊朗此次有多位高官和科学家被定点清除,皆是 “内奸” 泄密所致。这一事件深刻表明,军工企业的保密工作和产品质量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关于徐州重工这次的负面新闻,笔者阅读了不少相关文章。可以发现,大家皆是 “恨铁不成钢” 的态度,没有一篇文章是故意抹黑国有军工企业的。大家要求追责,实则是为中国军工事业的发展着想,也是为徐州重工好。倘若徐州重工在此次事件后,并未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只是将整改当作应付军方批评的手段,“整改完就万事大吉”,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也是社会公众所不满意的地方。
这次伊朗和以色列冲突,让众多国人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军工要不断发展,做好、做大、做强,才能让中国人的腰杆挺得更直。徐州重工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军工企业,大家都期待它能变得更强,而不是走向相反的方向。公众对国家军工事业有着高度的关注和责任感,也相信众多网友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
企业出现负面新闻时,不应先是上纲上线,给网友扣上 “抹黑国有军工企业” 的大帽子,然后试图让互联网消声。这种做法并非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只是在发现问题后,选择掩盖问题,并不愿意真正进行整改。
如此一来,怎能不让人担心徐州重工是否真的会认真整改?是否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
徐州重工,作为一家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企业,承载着公众的期望。大家都希望它能彻底整改,不辜负自 1943 年作为军工企业以来所积累的声誉,真正展现出 “老八路” 应有的担当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