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院士: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已提升为并跑及低空智联网助力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6月18至20日在上海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主论坛上演讲时表示,过去五年是中国燃料电池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的五年。从燃料电池水平来看,我国整体的技术水平已经从2020年的跟跑提升为2024年的并跑。
他表示,我国燃料电池产品正在稳步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同时,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建设也取得重大成就。
具体来看,在可靠性方面,燃料电池车平均首次故障里程以及平均间隔故障里程双双突破10万公里。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已经实现零下40度的低温启动技术突破。在经济性方面,商务车整车氢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燃料电池客车百公里氢耗低于5公斤。在耐久性方面,燃料电池寿命已经超过2万小时。
他总结了燃料电池的五大发展趋势:高活性高稳定性耐高温的膜电极开始得到突破;新一代高比功率、长寿命、低成本的电堆开始进入市场,且成本还会持续下降;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成为主流;行业更加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低成本;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燃料电池发展战略上,都是朝着高效率、高集成、高安全、高可靠、宽温域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同时都在引入人工智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3。0显示,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力争做到在成本上跟传统内燃发电机组竞争。今后五年,燃料电池系统的附件和电堆的国产化是降成本的关键。另外,要发展大功率长寿命高温燃料电池。
欧阳明高指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虽然在全球市场占主要份额,但总销量仍然偏低,产业链仍存在短板。总体而言,氢能基础设施、车载氢瓶、氢气成本三个方面偏高,仍然是制约中国乃至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瓶颈。
他表示,真正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需要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
欧阳明高说,2025年中国进入新能源2。0时代,车路云一体化、光储热一体化、源网荷一体化、光直柔一体化同步发展,氢能是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如果实现绿色氢能的经济性,氢能率先突破,就能进入新能源消费主体的3。0时代。
欧阳明高预计,2030年中国将迎来新能源革命爆发期。2015至2025年是车用燃料的动力系统作为氢能利用的先导期,带动氢能的发展。从现在到2030年,氢能的制、储、运以及供应链建设和发展,将会反过来带动氢能多领域的应用。
他表示,2050年至206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成为电力主体,带动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大发展,全产业链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左右。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欧阳明高院士: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已提升为并跑。
低空智联网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它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保障,是实现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记者从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了解到,多家企业已在低空智联网建设及应用领域展开探索。
在中国电信展区,系留式无人机、取水无人机、M350多旋翼无人机等展项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电信研发的低空基础设施系统,通过高精度导航无人机载具搭载多模态感知阵列,实现了三维空域全要素智能监测,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核心场景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验证能力。
其中,“无人机物流运输方案”探索在紧急医疗救援、自然灾害救援等紧急情况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5G+无人机医疗航线”则探索如何形成畅通无阻的空中医疗运输通道,助力检验样本及医疗物资的运输。
针对低空安全管理需求,中国电信建设了由“1个基础平台”+“N类低空基础设备”组成的城市级低空基础设施总体布局,构建起“全天候、全空域、全目标”的立体感知能力,特别是在要地防控和航线保护等关键场景,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毫秒级响应速度,全面保障低空作业安全、有序、高效运行。目前,相关应用已在杭州、苏州、合肥等多地开展试点。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产业拓展部副总经理俞建军介绍,中国移动正在构建一张“导得精、看得清、算得准”的“空天地一体”立体交通导航网,以实现地面—空中基础设施等交通方式的高效协同,通过“造航路”“空中导航”“空域一张图”等构建安全、高效、开放的低空立体交通协同体系,赋能城市生活新业态。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探索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展会上,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了其完整的低空经济能力体系,推出了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低空空域管理平台、智慧低空应用平台三项核心产品,为低空飞行器、空域管理及数据应用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低空领域实现“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的治理目标。
中国铁塔上海公司行业拓展部高级经理郭文琦介绍,中国铁塔依托全国210万座站址资源、百万座机房及稳定电力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核心优势,加快低空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持续创新引领,全面赋能低空安全态势感知、空间数智治理、物流运输及巡检救援等“低空+”场景。
中兴通讯副总裁、无线及算力产品经营部战略架构总经理唐雪认为,安全、规模、成本效益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考量。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应注重定规则、强装备、建设施。推动低空经济形成规模效益,应注重价值场景的培育、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构建商业闭环。
不久前,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的联合牵头指导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联合14家标准起草单位编写的《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施行。这是国内首部指导服务低空智联网的5G网络规划建设的标准文件,适用于600米以下的低空物流运输、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低空智慧城市以及低空载人交通场景的5G、5G-A通信和感知服务的网络规划建设,为全国低空智联网建设提供了“上海方案”。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已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覆盖,到2026年底,将初步建成低空飞行航线全域连续覆盖的低空通信网络,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低空智联网助力低空经济蓄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