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企披露固态电池量产时间 产业化进程加速及技术突破叠加成本下探 AI数字人应用领
近期,多家企业陆续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量产时间。业界认为,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快速充电能力,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随着技术研发与成本瓶颈不断突破,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在低空经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多重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产业化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的利好消息接连不断。
近日,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露,目前公司已量产360Wh/kg的半固态动力电池,正在开发全尺寸全固态电芯,预计2027年装车。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企业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量产时间。
2月15日,比亚迪方面称,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5月14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5月中旬,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0。2GWh“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了包括G垣准固态电池在内的多项新产品。另外,公司生产的金石电池中试样品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50Wh/kg,且金石全固态电池封装与集成系统(PACK)已完成初步开发应用工作,并开启装车路测。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阳联合国际团队,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首次揭开了固态电池突发短路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该研究为新型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6月中旬,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了“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专利,引发业内关注。
据了解,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将液态电池升级到全固态电池的核心,其核心变革就是将电解液和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相对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不可燃,高低温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更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固态电解质能够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从而有望制造出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因此,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泓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
除了技术的不断突破,政策端也在不断加码。
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国标聚焦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安全性三大领域,充分体现了对电池设计与材料的高要求。
紧接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5月22日正式推出《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华金证券研报称,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加速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实际量产的进程,尤其是当下车企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将大大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固态电池正处于测试阶段,出货量较少,市场普及预计还需5至10年”,华龙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多重场景,有望提振固态电池需求。
“我们看好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以eVTOL为代表的载人飞行器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要求较高,将是固态电池未来一个重要的目标应用场景。”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抢先布局。
华龙证券指出,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10GWh级别的出货量,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8年进入GWh级应用阶段。EV Tank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低于10%)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不断推动,多家上市公司已抢先布局。
近日,欣旺达宣布,公司已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进一步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目前已有实验室原型样品。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大于7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制作。
此前,长安汽车披露,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5月30日,金龙羽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在推进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逐步建设了固态电芯、半固态电芯的小试、中试和扩大中试线。
前段时间,亿纬锂能同样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技术布局,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高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于2028年推出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先导智能也多次表示,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并已完成部分高速量产机型的开发。
联泓新科则透露,公司建立了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平台,并与固态电池龙头企业北京卫蓝合资成立了联泓卫蓝(江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关键功能材料的开发,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固态电解质分散剂、硅碳负极粘结剂等新型电池关键功能材料,部分产品通过了下游客户试用验证。
还需突破三大难题。
业界认为,固态电池仍处于由“实验室突破”迈向“工程化验证”的阶段,技术、成本、供应链是当前面临的三大拦路虎。长期来看,固态电池会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选择。预计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会在2030年前后,而半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至2027年率先商业化。
“受技术和成本制约,固态电池量产难度大。”华金证券称,技术上,当前固态电池工艺尚未成熟,其发展亟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即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输运机制、锂枝晶生长机制和多场耦合下的失效失控机制;成本上,部分材料售价昂贵,阻碍了固态电池的量产。
李泓说:“当下,固态电池要想实现产业化,需要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充分验证,并尽快工程放大,同时还需建立起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量产生态。”?。
他表示,目前固态电池有硫化物和氧化物聚合物两种路线,“从成本来看,由于硫化物具有腐蚀性,制作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增加了成本,目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电芯成本为4元/Wh至10元/Wh,而聚合物氧化物的电芯成本约为0。5元/Wh,相比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制作成电芯约0。4元/Wh的成本来说,聚合物氧化物固态电池更有成本优势,而且它的离子电导率也达到了商业化的程度。”?。
华金证券认为,作为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折中产品,半固态电池兼容现有传统锂电池的工艺设备,且兼具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经济性,因而有望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2026年至2028年是不同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的关键阶段,其中硫化物路线有望在2026年率先实现量产。2029年之后,随着全固态电池价格下降,固态电池产业将进入成熟期的结构调整阶段。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多企披露固态电池量产时间 产业化进程加速!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2024年AI数字人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约41。2亿元,同比增长85。3%,实现高速增长。
国内AI数字人市场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在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浪潮下,2025年,AI数字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焦点与新引擎。
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副总裁、电商总经理平晓黎表示,今年4月份百度发布的高说服力数字人已让数字人进入3。0时代,标志着智能电商迈入新篇章,新一代高说服力数字人成为了一个“形神音容”高度协调、会思考决策、能协作完成特定任务的超级智能体。
AI数字人加速普及。
今年以来,AI数字人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融合,让数字人主播在口播表现上与真人主播难分伯仲。
以百度高说服力数字人为例,百度研制的多模协同的数字人技术,基于文心4。5T实现了融合多模规划与深度思考的剧本生成,由剧本驱动数字人多模协同,实现动态决策的实时交互,使数字人的“神、形、音、容、话”达到高度统一,最终呈现出一个具备高表现力、内容吸引人、“人—物—场”可自由交互的超拟真数字人。
平晓黎表示,百度的罗永浩数字人已达到媲美头部主播的体感效果,随着大模型与多模能力发展,数字人未来有望超越真人效果。
与此同时,成本的降低也为AI数字人的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京东言犀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将单个数字人的生产成本从数万元压缩至两位数,相比传统真人拍摄模式,成本降幅超过90%。
字节跳动开源的LatentSync1。5技术,通过添加时间层、优化中文训练数据集等手段,不仅提升了数字人唇形同步精度和视觉质量,还显著降低了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使其能够在消费级显卡上流畅运行,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凭借多模态交互、场景化定制及“大模型+小样本”技术突破,结合成本下探至千元级,AI数字人正加速普及,助力直播电商、政务、医疗等领域实现降本增效。未来,AI数字人有望成为各行业标配,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头部厂商加码布局!
在大模型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各大厂商在AI数字人领域的布局日益多元化。
应用场景方面,AI数字人已实现多点开花。在直播领域,罗永浩数字人近日在百度电商完成首场直播,吸引超1300万人次观看。其中,GMV突破5500万元,部分3C、食品等核心品类商品带货单量超罗永浩5月份真人首秀同期数据;某国际高端美妆品牌通过使用言犀数字人,定制了极具专业感的数字人“美妆顾问”,品牌转化率近10%。
在金融领域,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言犀大模型支撑下,京东金融服务数字人在京东金融App上岗一年以来,累计服务超过500万用户,24小时问题解决率高达85%,满意度超90%。
生态构建方面,各头部厂商积极开放自身的技术与平台能力,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壮大。例如,百度吸引众多开发者和合作企业加入文心智能体平台,形成了庞大的生态体系;京东言犀数字人未来将探索推出“千人千面”的数字人直播间和打造智能体,真正成为品牌商家的直播“代理”。
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数字人正站在规模化应用的风口,技术的持续突破、成本的有效控制、应用边界的不断拓展以及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头部厂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敏锐的市场洞察和战略布局眼光,加速抢占这一新兴赛道。
“然而,产业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政策与伦理道德等挑战依然存在,这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AI数字人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为经济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张毅进一步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技术突破叠加成本下探 AI数字人应用领域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