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谁将成今年港股最大标的? ,上周新增IPO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正迎来空前热度,记者注意到AI公司正掀起港股上市潮。
4月30日,特斯联更新招股书冲击港股IPO,并且公司升级“空间智能”战略,明确AIoT领域大模型、基础设施及智能体三大业务线;6月12日,AI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通过港股IPO聆讯;此前,还有群核科技2月1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以AI和GPU技术驱动的空间智能企业,也是“杭州六小龙”中的首个拟IPO企业。
同时,在自动驾驶细分赛道,有希迪智驾、驭势科技计划赴港上市;在AI机器人细分赛道,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已经有酒店机器人头部公司云迹科技、视觉感知机器人公司乐动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AI具身机器人独角兽卧安机器人等,密集递表港交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以来,DeepSeek的标志性崛起,带动了资本对于中国科技公司的价值重估,也为港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窗口期。同时,叠加18C等港股政策红利,让AI公司等大量科技公司纷纷选择赴港IPO。”一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从AI行业侧来看,最近几年,在ChatGPT、DeepSeek等的影响下,AI大模型领域快速发展,AI应用在千行百业的速度也在加快。当AI领域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成熟度不断提高,上市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选择。
对这些AI公司来说,上市能够扩大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缓解老股东带来的退出压力。同时在更为国际化的港股平台上市,也能够为公司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带来助力。
多重因素驱动下的AI公司赴港上市潮。
今年春节以来,港股的流动性大幅得到改善,市场迎来更多的信心。许多创业企业把握窗口期,选择赴港上市。
记者注意到,其实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就表现出回暖迹象,表现最为突出的当数消费股,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被并称为“新消费三姐妹”。
同时,受益于DeepSeek的异军突起,中国的科技公司尤其是AI公司正在港股市场受到诸多青睐。去年10月上市的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今年市值一度飙升突破千亿港元。AI赋能协作机器人商业化的越疆机器人,去年底港股上市以来,股价从发行价18。8港元涨至如今的60港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也对许多AI公司来说充满吸引力。据了解,港交所《上市规则》新增18A和18C章节,分别为生物科技公司、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
尤其是18C机制打破传统盈利要求,以研发投入、技术壁垒等指标作为核心审核标准。2024年9月,进一步把18C的市值门槛下调,已商业化的企业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毫无疑问,这样的创新利于内地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科技龙头企业更高效地完成上市融资。今年以来,已经有云迹科技、滴普科技、仙工智能、驭势科技等AI公司,选择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除了港股市场流动性提升、政策红利释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属性,也是许多AI公司选择赴港上市的主要考虑因素。也就是说,选择港股上市意味着能够在国际化资本平台接触到海外投资者,并且同步提升公司的国际市场影响力,为海外业务扩张带来助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招股书来看,一些AI公司在募资用途中,明确提到国际化业务拓展。比如,群核科技拥有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的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目标市场在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海外版产品“Coohom”,以及“群核空间智能平台”。就本次上市募资用途,群核科技表示,将用于实施国际扩张策略等用途,重点是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特斯联的国际化业务同样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已被来自全球160个城市的800多个客户部署,包括中国、阿联酋、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关于上市募资用途,特斯联表示,募资金额拟用于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尤其是投资于TacOS、绿色智算体以及领域大模型的研发。同时,特斯联也提到募资金额将用于商业化及市场扩展,扩大公司的国内销售队伍及提高市场渗透率,扩大海外布局等用途。
特斯联或成今年港股最大AI公司IPO!
众所周知,与A股市场不同,港股市场以机构资金为主,投资者普遍较为理性。由此,虽然目前消费、科技赛道在港股市场都呈现热潮,但能够得到机构追逐的只有少数行业头部、体量足够大的企业。大量中小型企业上市后,可能面临的也将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对AI公司来说,营收形成一定规模、市占率靠前、技术实力突出的AI公司,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上市后可能也会有更佳的表现。”一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就近半年以来递表港交所的众多AI公司来看,大量AI公司营收体量相对较小,估值在几十亿元的规模。比如云迹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最近一轮融资是2021年12月完成5。8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为40。8亿元。
滴普科技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滴普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1亿元、1。29亿元、2。43亿元。在2022年8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滴普科技的估值为9。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5亿元)。
云知声在2023年完成上市前的最后融资,估值接近90亿元人民币;驭势科技在2023年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73亿元人民币;仙工智能在今年4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32。7亿元人民币。
估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级别的,仅有特斯联、群核科技、极智嘉等少数几家。特斯联以超过200亿元的估值,或将成为今年港股市场最大的AI公司IPO。
据了解,特斯联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自成立以来已历经9轮融资,总募资额约53亿元人民币,D++轮投后估值约216。2亿元。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特斯联收入分别为7。38亿、10。06亿、18。43亿。由此测算,2022-2024年特斯联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8。0%,领跑于AIoT行业。
并且,对比其他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已上市AI公司,特斯联也体现出领先优势。2024年,商汤科技、地平线、优必选、第四范式营收分别为37。7亿元、23。84亿元、13。05亿元、52。61亿元,相较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0。8%、53。6% 、23。6%、25。1% 。对比来看,特斯联已然成为AI行业营收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在估值不断提升、营收高速增长背后,是特斯联对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据了解,特斯联的研发团队由三位IEEE Fellow领导,分别是首席技术官华先胜博士、首席科学家邵岭博士和首席科学家杨旸博士。这三位专家均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终身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双榜。
同时,招股书显示,特斯联共有363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2。2%。同时近年来研发投入比重也较大,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达到2。87亿元、3。29亿元、3。22亿元和1。45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23。8%、44。6%、32。0%和40。7%。
可以看出,AI公司跟传统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它先期的研发投入、人员投入整体会比较大。但是,当AI产品技术成熟,能够在一定的场景规模化使用之后,它的边际成本其实并不高。所以,AI公司在后期的盈利表现或将会非常突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3 原标题:特斯联、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谁将成今年港股最大标的?
据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消息,上周(6月16日—6月22日)新增IPO受理企业20家,其中上交所主板1家,科创板3家,深交所主板2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10家。截至6月22日,今年新增IPO受理企业61家。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上周新增IPO受理企业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