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H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三员集团“老将”掌舵 复星医药完成董事会换届 ,“类人”竟是商标!陕西首富低头,

  


  

  


  

  6月24日,复星医药召开股东会,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并于当日召开董事会会议,批准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

  根据复星医药公告,陈玉卿担任董事长、关晓晖担任联席董事长、文德镛担任副董事长;于2025年6月24日起,刘毅担任CEO兼总裁,李静、王兴利、张文杰担任联席总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公司此前披露的简历信息,复星医药新一届董事会中的关键人物大多属于在集团内部工作多年的“老将”。

  陈玉卿于2010年1月加入复星医药,此后历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监、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2025年4月起,陈玉卿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

  关晓晖加入复星医药的时间更早,其于2000年5月加入公司,其间曾历任公司总裁助理、财务部总经理等职,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任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2025年4月起,关晓晖任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

  可以看到,陈玉卿、关晓晖两人均非医药专业背景出身,而是在复星医药集团内部长期负责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在新一届董事会担任副董事长的文德镛则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专业,文德镛于2002年5月加入复星医药,其间曾任职于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历任营销二部总经理、副总裁、总裁、副董事长等职,于2022年6月起任复星医药首席执行官。2025年4月起,文德镛任复星医药副董事长。

  高管团队中,除了刘毅外,其他几人的任职时间相对并不长,但几位新晋高管均有扎实的医药背景和大药企、跨国药企履历。例如李静在进入复星医药前曾担任过上市公司津药药业董事长,但任职未满一年就辞职加入了复星医药;王兴利兼任复星医药的创新药事业部联席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在加入公司前,他既有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胸外科研究主任这样的医学背景,也在诺华这样的跨国药企担任过药物研发负责人。

  2023年7月28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同意聘用Wenjie Zhang(张文杰)为公司执行总裁。在担任这一职务前,张文杰更为业内所知的身份是复星医药旗下重要创新药平台复宏汉霖的董事长。据悉,张文杰一直负责复宏汉霖的运营管理,并搭建起了复宏汉霖的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打造国际化战略布局,并成功推动复宏汉霖核心产品汉利康、汉曲优的顺利上市。在加入复星医药集团前,张文杰主要是在多家外资药企,如拜耳、罗氏等担任业务负责人。

  复星医药现任CEO兼总裁刘毅则在2015年11月加入集团,是新一届高管团队中资历相对较老的一位。他先后担任过复星医药医疗器械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副总裁等职位。在加入复星医药前,刘毅主要从事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领域的相关工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三员集团“老将”掌舵 复星医药完成董事会换届

  争议中的重组胶原蛋白事件终于迎来了结局。

  6月23日晚间,巨子生物再次发布相关声明,内容回溯了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探索历程、现有行业标准、产品生产规范与要求、事件响应和自查,以及下一步措施。

  

(图源:巨子生物官方微信)!

  按其所言,2001年,西安巨子生物申请了国内第一项相关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基于学术研究将该创新性物质命名为“类人胶原蛋白”,并申请“类人”商标。

  这是重组胶原蛋白的起源。而后经过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巨子生物致力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生物制造与应用创新,推动该成分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落地,胶原棒系列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的风波也由此而起。

  5月,一名自称前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拥有18年护肤品从业经验的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产品测不出重组胶原蛋白。

  

(吴典摄)!

  双方就此展开数轮交锋,辩论焦点围绕检测方法是否适宜、配方表是否造假、是否滥用概念混淆视听……这些争议一直未有定论。

  6月中旬,“大嘴博士”微博被禁言,多条视频已经下架,微博也搜索不到相关内容,其在抖音账号的简介中也前置了一段话“视频被恶意举报下架,并非主动删除”。

  沉寂一段时间后,巨子生物此番首次在声明中承认,公司现有标准存在局限性。

  其表示,重组胶原蛋白事件发生后,公司对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检测、包装标签等各个环节展开了全面自查,并对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我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需要不断的优化迭代”。

  这被外界视作“实锤”,社交平台上辣评不断。

  有网友点评“类人竟然是个商标”“真的让人失望,产品卖得也很贵今年还涨价,不会再买,在我眼里已经失去信誉”“作为胶原蛋白的全球领导者,说自己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了呢”“其实巨子在5月27日就公开了自家重组胶原检测法专利,它自己2024年就研究出来了,我可不信他这次可复美事件用不了质谱法定量,完全不合逻辑”…。

  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战略品牌专家陈晶晶也指出,此次对成分检测争议的回应更像是一次公关维稳,巨子生物并未正面回应“含量与宣传是否一致”的核心问题,而是以“检测方式存在局限性”为由,巧妙转移焦点,试图在承认问题与维护品牌形象之间寻找平衡。这种模糊表态与此前坚决否认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反而容易造成其早期宣传存在夸大成分功效的质疑,进而动摇消费者对品牌的基本信任。

  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对于靠科技标签吸引消费者的品牌来说,技术信任是其价值体系的根基。此次事件之后,消费者是否会继续为科技成分支付溢价,已成为巨子生物及同类品牌面临的重大挑战,“单凭一个‘明星成分’已难以支撑起品牌的长期信任与溢价能力,新一代‘成分党’正从迷信概念转向成分+功效验证的双重要求”。

  关于下一步的措施,巨子生物称,公司将联合科研机构加速推进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逐步主动公开原料与成品的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持续参与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但在美妆护肤如此“内卷”的当下,消费者又会给巨子生物多少时间?刚刚过去的“618”大促,公司旗下可复美品牌就已经遭遇滑铁卢。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抖音官方发布的“618”榜单中,美妆品牌榜前十名中未见到可复美身影,而其去年“双十一”才挺进美妆品牌热卖榜第四;天猫平台的榜单上,可复美也从去年“618”的第12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滑落了4个位次。

  作为核心品牌,可复美的失势无疑会对巨子生物的发展带来影响。多家券商机构曾在业绩预测中提到,2025年可复美仍将成为拉动巨子生物业绩增长的引擎。

  2024年,巨子生物全年实现营收55。39亿元,其中82%、45。4亿元来自可复美,该品牌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同比增速达到62。9%,超过了57。2%的总营收同比增速。

  而依公司在财报中所言,可复美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即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收入持续增长。

  去年“双十一”期间,可复美胶原棒蝉联天猫面部精华类目TOP1、液体精华类目TOP1及修复精华类目TOP1,并获得抖音液体精华类目TOP1。为应对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2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

  今年4月,巨子生物继续推出胶原棒2。0系列,配方经过升级,特别添加了重组四型胶原蛋白。在兴业证券看来,今年胶原棒大单品收入仍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速,同时面霜类有望接棒成为大单品。

  只是,在信任坍塌面前,这些预测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保住口碑、稳住基本盘恐怕是巨子生物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记者吴典。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类人”竟是商标!陕西首富低头,巨子生物文字游戏被“实锤”?。

相关文章

中国旭阳集团回购80万股 金额203万港元

中国旭阳集团回购80万股 金额203万港元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发布公告,2025年4月17日,公司回...

新华健康|依沃西单抗NSCLC适应症获NMPA批准

新华健康|依沃西单抗NSCLC适应症获NMPA批准

        4月25日,康方生物宣布,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V...

蓝思科技回应赴港上市: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

蓝思科技回应赴港上市: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

        3月12日晚,蓝思科技(3004...

明源云回购18万股 金额48万港元

明源云回购18万股 金额48万港元

        明源云(00909)发布公告,2025年4月16日,回购股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