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智造升级 融合共进-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汽车产业与具身智能“双向

  近日,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尊界S800正式开启批量投产,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也是汽车行业以开放共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向质而行。

  在安徽合肥,江淮尊界S800超级工厂内,全自动焊装线对5714个连接点进行实时监控,涂装车间通过AI技术重构漆面工艺,双拼色自动分色机器人将分色线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

  在湖北武汉,东风岚图智慧工厂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定制化、数字化、柔性化的世界级数字工厂,实现轿车、MPV、SUV等多种车型共线混流生产,不同配置车型可按需切换,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并驾齐驱。

  在浙江湖州,吉利汽车长兴生产基地里,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上轰鸣不断,机械臂上下飞舞,近1000台工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作业,生产自动化率已达100%,实现不到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在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成为全行业共识的当下,越来越多汽车企业选择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处攀升。

  走进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记者感受到,产学研深度融合如同一条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市场价值的“高速通道”,车企与高校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多个领域展开前沿技术攻关,正不断突破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瓶颈,有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不仅涵盖整车制造,更汇聚了数量庞大的供应商——从核心零部件生产商,到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共同支撑起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共生进化”。

  江淮、北汽等传统车企加速拥抱新能源转型并向高端化拓展;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行业竞争逻辑;宝马、奥迪等海外品牌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

  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表示有望于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汽车用钢供应商宝钢股份为汽车轻量化研制出超强度吉帕钢,座椅供应商延锋国际紧跟产业转型研发智能座舱…。

  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上,上下游加速融合,技术、工艺、品质等不断突破,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升级。

  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不断涌现,也带动各地以差异化路径融入这场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

  北京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国家样板;武汉构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区;合肥骆岗公园打造超级场景中心,已投放超过150项新技术、新产品,搭载50余个规模化应用场景…!

  “在完备顶层设计与强力政策支持下,依托勇于创新的企业、乐于尝试的消费者和超大容量市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构建起完备产业体系以及供应链成本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汽车产业链边界不断拓宽,正逐步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新生态。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向着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处跃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智造升级 融合共进。

  当前,具身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汽车产业如何拥抱前沿技术、进一步发展升级,正在成为行业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汽车技术如何推动具身智能在多场景中落地?具身智能又将如何助力汽车智能化方向实现持续性突破?近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支持下,经济参考报社举行“中国汽车创新科技巡礼·洞见汽车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第一期,围绕“从智能汽车到具身智能体:双向赋能与生态重构”这一话题,与会的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汽车是具身智能技术落地重要载体。

  具身智能,一般被认为是指通用AI智能体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完成对语言智能的模拟学习之后,进一步增加动作空间,以人类自然交互的方式实现与虚实平行世界的相互作用,以此完成对人类智能交互行为与动作的学习模拟,最终利用交互数据来反哺提升其通用与泛化能力。

  “具身智能,通俗来说就是让目前的语言智能拥有一个能够实现行动与交互能力的‘身体’,它强调了AI对真实物理世界中人类外部智能交互行为的模拟,而非仅仅在互联网或纯数字空间进行理解、推理与思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指出,具身智能的特点在于其“拟人行动、类人交互和广泛适用”,它可以通过一段式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VLA)技术的赋能,实现拟人化的感知、预测、决策、规控,尤其是交互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具身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很有潜力。

  “汽车是实现具身智能非常好的载体,因为它本身装载了大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直接接收车内外的信息,作为各种算法的输入。汽车常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正是因为它不断吸收新技术服务于人。而具身智能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谁拥有更多数据用于训练,并能更早、更好地解决其他人尚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问题,谁就能领先,因此汽车有望助力具身智能更快落地。”深蓝汽车软件平台团队软件开发总经理苏琳珂表示。

  具体来看,自动驾驶是具身智能重要落地场景之一。“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的内容和具身智能演化的技术路线有不少契合和匹配之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表示。

  苏琳珂也认为,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的传感图像输入,来判断车辆自身的位置以及车辆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形成自动驾驶的算法,从这个角度看,自动驾驶是实现具身智能最好的方向之一。

  除此之外,座舱互动和动力系统优化也是具身智能重要的潜在应用场景。“以动力系统为例,对于纯电动或者混合动力汽车而言,能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具身智能可基于路况、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学习,形成驾驶的最优算法,以此来优化汽车的能耗。”苏琳珂说。

  具身智能可赋能汽车产业提质升级!

  汽车产业有望助力具身智能的加速落地,而具身智能技术的引入,也能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赵立金指出,具身智能作为共性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智能化升级。一方面,具身智能可以推动汽车产品性能提升,如助力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优化智能座舱交互体验。另一方面,在制造端,人形机器人可承担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实现提质增效与降本减负。

  赵立金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还需要与人和环境进行更多交互,并具备自主决策能力。车辆的感知能力要进化为主动感知,且感知方式将更加多样,除了类人视觉以外,包含触觉、表情识别、脑机接口等技术对驾驶员精神状态和意图的综合分析解读,扩宽车辆感知环境、行人、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意图判断能力和尺度等,传感器通过主动调整角度、信号发射模式甚至位置来探测环境要素。

  “这需要推动车辆各类感知部件和软件实现更深层次、更协调一致的集成。具身智能作为共性技术,有望将各项技术进一步充分集成,实现由内到外、软硬件高度协同的下一代产品发展。同时,未来在汽车制造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后,再引入具身智能,可以实现整个制造体系的变革。这不仅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可能彻底改变车辆的研发、测试验证和生产模式。”赵立金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一直在推动相关工作。今年专门启动了“繁星计划”,旨在发掘行业内及跨界领域的优秀技术成果,推动其尽快在汽车领域实现应用和替代。

  实际上,众多车企也正在加紧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企业或自研人形机器人,或与优必选等传统机器人企业合作,加速具身智能在汽车产业的落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提质升级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已经在捕捉投资机遇。

  “从投资平台的角度,我们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即车、路、云、网、图、安全、数据、测试等基础设施,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体系和以车规半导体为代表的硬件体系等自主可控技术,以及包括新材料创新在内的细分领域。从具体企业来看,我们看好具身智能模型的研发型‘大脑’企业,解决具身智能运动能力的‘小脑’企业,以及探索具身智能具体应用场景的企业。”北京国汽智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寅康说。

  推动汽车产业和具身智能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和具身智能将进一步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汽车和具身智能是关联非常紧密的两个行业。两者在传感、决策、执行以及动力新能源化等产业链环节高度相似。同时,双方又可以互相促进,实现协同发展。”董寅康说。

  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汽车作为移动智能体的未来形态,要从交通工具演变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体”,仍面临一定挑战。

  “具身智能落地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从一维的文本语言模型走向四维时空的世界模型。这需要针对任务和动态驾驶场景让大模型完成更多的训练,而训练则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预训练与微调数据。但相较于语言模型所需要的文本语料与多模态训练数据,世界模型智能体的训练数据还需要来自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行动与交互训练数据,交互数据采集的成本很高、难度更大。”邓志东指出,“目前具身智能还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挑战很多,但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已经成功的实现路径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苏琳珂认为,具身智能是AI影响现实的一个载体,这就意味着其发展升级不局限于软件层面的开发,而是要实现从芯片层、底层软件、中间件到应用层的全面打通。这样才能确保搭载了具身智能的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从需求发出到最终响应的整个链条最快、最有效、错误最少。但这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能达到要求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

  “同时软件开发层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应用层面的合作协同。软件的开发团队必须要对所处的物理世界有足够的了解,清晰了解汽车行业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出一套更有针对性的、好的软件。”苏琳珂说。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汽车产业与具身智能“双向奔赴”。

相关文章

从“工具替代”向“生态重构”升级 科创板软件企业实现AI技术高质量场景化落地

从“工具替代”向“生态重构”升级 科创板软件企业实现AI技术高质量场景化落地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昕怡)4月29日,科创板人工智能及软件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在上证路演中心召开。本次业绩说明会汇聚23家上市公司,包括金山办公、合合信息、当虹科技等人工智能应用领...

200亿元长线资金来了!新华保险、中国人寿拟各出100亿元认购基金

200亿元长线资金来了!新华保险、中国人寿拟各出100亿元认购基金

  险资入市又有新进展。4月29日晚,新华保险公告称,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由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的份额。该基金成立规模为20...

涉投行业务违规 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ETF龙虎榜】跨境ETF大涨,

涉投行业务违规 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ETF龙虎榜】跨境ETF大涨,

  又有多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据上交所近日披露,因违反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适用规定,中信证券(600030。SH)、国投证券及多位保代被监管警示。...

热门中概股普跌 禾赛、小马智行跌超11%

热门中概股普跌 禾赛、小马智行跌超11%

  周五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收跌3.11%。   上涨股当中(按市值从高到低),亚盛医药涨7.18%,联掌门户涨4.16%,大全新能源涨1.26...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罗磊)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

中加基金董事长变更及创新药概念再度活跃,万邦德、力生制药涨停,广生堂等大涨及午评

中加基金董事长变更及创新药概念再度活跃,万邦德、力生制药涨停,广生堂等大涨及午评

  【导读】杨琳履新中加基金迎来新任董事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晖。   又有千亿级基金公司换帅。   7月16日,中加基金公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