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港企暴雷!闭店905家,一年亏掉197亿,如今急需875亿救命钱-“黑科技”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图源:网络。
引言:香港房企长久以来推崇的都是重资产、低负债的发展,被内地视为房企模范生,然而如今作为香港巨头地产商的新世界发展,却忽然债务暴雷了!
2025年6月22日香港四大房企之一的新世界发展,突然对外发布了一条消息,如今正和债权人,就当下的融资问题,进行良好洽谈。
这则公告背后,隐藏着950亿豪门家族郑氏家族的当下所面临的,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在香港房企中,各大房企一直追求的是“重资产,低负债”的模式。
然而作为香港四大房企之一的新世界发展,最近几年,却越来越“不对劲”,负债率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成为了香港头部房企中,杠杆率最高的一间房企。
新世界发展财报。
到2024年底,新世界发展的债务,已经达到了1246亿港元,负债率高达“惊人”的57。5%。
有人或许会说,这放在内地的各大暴雷房企中,那是相当普遍的,不算什么。但在香港,这已经非常高了。
普遍来说,香港各大房企一直保持着低负债率的传统,一般来说负债率通常不会超过30%。而如今新世界发展的负债率却一直走高,在香港房企中,完全配得上“惊人”。
进入2025年,新世界的债务危机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还“恶化”了。新世界发展先是对外发消息,要对多笔永续债利息推迟支付。
新世界发展公告。
而这笔延迟支付的利息也不过7720万美元,作为香港的前四大房企之一,新世界发展如今却连7720万美元的利息都一时间拿不出来,其流通资金紧缺状况,可见一斑。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世界发展暴雷似乎在当初扩张时就早已注定。
负债1246亿港元。
急需875亿救命钱。
早在去年,新世界发展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债务问题,但是在年底的时候,集团管理层对于化解债务危机却显得非常自信,一再表示目前债务情况可以控制,财务稳健。
然而谁能想到,进入2025年之后,新世界发展就不断的爆出了债务问题。6月6日新世界发展更是直接公开宣布延期支付利息。新世界发展的债务问题,显然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路口。
其实在宣布延期支付利息之前的几天,新世界发展为了给市场释放出积极的财务信号,宣布公司即将达成一笔875亿港元的贷款再融资协议。
如果这笔钱能够顺利到账,那么就犹如雪中送炭一般,大解新世界发展的燃眉之急。然而到了6月23号,根据新世界发展发出的消息来看,其目前仍然在协商。
新世界发展公告。
如果在6月底前拿不下这笔贷款再融资的话,新世界发展的债务暴雷,似乎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根据市场透露出来的消息,目前新世界发展已经和相关方面,就这笔875亿港元的再融资计划,形成了初步的意向。
但是由于金额巨大,时间又比较紧,有一些机构还没能完成正式的书面文件。
新世界发展要在6月30号之前,拿到超过50家机构的正式文件,如果完成不成,这个计划极有可能会夭折。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新世界发展更是提出,要在2025财年达到260亿港元的资金回笼目标。
图源:网络。
为了提高外界对新世界楼盘的信心,郑氏家族成员和新世界发展高管也亲自下场,自掏腰包斥资超过了6000万港元购买自家的楼盘。
新世界发展虽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债务问题,可其在销售端的数据,还是相当优秀的。
在2024三四季度到2025一二季度,新世界发展已经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95%,达到了248亿港元。
而其中内地市场又贡献了70%以上,达到了134亿元,销售额的稳健高涨,以及大量的净资产,这两项成绩,都有助于提高新世界发展的信用等级,帮助其获得更多的贷款。
一年亏掉近200亿。
千亿豪门“生变”?。
2015年的时候,新世界发展曾经紧跟李嘉诚,卖了许多内地的项目,回收了大概350亿的资金。
但是到了2017年郑裕彤的长孙郑志刚成为新世界发展的总经理后,却反其道而行,开始买买买起来。
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郑志刚就花了80亿港元,买下了一块商用地,直接创造了香港商用地交易的记录。
然后郑志刚又带着新世界发展频频到内地拿地,在2019年郑志刚直接拿出约百亿,在杭州刷新了当时杭州商用地交易的新纪录。
郑志刚。
同为香港四大家族,一边是李嘉诚疯狂甩卖内地楼盘,一边新世界发展却在大举拿地。在这段时间里,内地楼市不断飘升,似乎也狠狠打了李嘉诚的脸。
但是最后,回旋镖似乎又打了回来。到了2022年底,彼时内地许多房企已经出现了债务暴雷,郑志刚却在这个时候选择抄底,依然拿出百亿的资金,大举拿地。
集团的负债正是在郑志刚任职的这段时间里,从30%上下直接飙升至2024年的57。5%。要是再加上永续债,其综合负债率早已经达到了80%以上。
而郑志刚给新世界发展带来的,还远不止这些。2024年集团的股东应占亏损已达到了约196。83亿港元。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个如此巨额的亏损,也是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亏损,更是其20个财年来的首次亏损。
如今新世界发展的市值只剩下了144。71亿港元,相较巅峰时的1400多亿港元的市值,蒸发了起码千亿港元。
一向稳健的新世界发展为何会搞成如今这个样子?这主要就是因为郑志刚的商业手法太过于激进了。
从2017年开始,郑志刚就把K11扩张一下子拉到了极致,在当时一座K11的项目成本,大概在50亿港元。
而郑志刚竟然一下子把K11从原来的4座,迅速扩张到了38座。但是这些商场,在开业之后,很多都没有复刻第一座K11的成功。
图源:网络?。
2023年内地的K11出租率均值只有78%,深圳的K11开业首年,更是创造了超过2亿的亏损。郑志刚在推广K11的时候,以为内地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热情会继续上升。
没想到高端商业的生存土壤,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这么广阔,许多K11在开业之后,就成为了打卡点,而不是消费地。
另外一个失误,就是在内地逆周期囤地,还不断的加高杠杆,在被人全身而退的时候,新世界发展却深陷泥潭。
如今新世界发展的债务危机,有一部分就是当时逆周期拿地后的反噬,比如在2021年新世界发展花了200亿港元拿下的一个广东旧改项目,如今这块地的估值,早已经缩水了30%。
图源:网络。
为了扩张,郑志刚更是打破了香港房企的资金投资传统,从原来以自有资金为主,转为大批量的向银行等机构贷借贷。慢慢的其扩张模式就变成了高杠杆和高周转模式。
其营收更是下降严重,去年营收虽然有357亿港元,但这个数据在2023年为952。14亿港元。
2024年9月,郑志刚毫无征兆的宣布辞职。而另外一边郑家的另一支柱企业,似乎也不好过。
闭店超900家!
富三代变卖祖产。
在香港的四大家族中,李嘉诚在套现之后,陆续投资了一些看起来老的不能再老的行业——水电气。
另一个李氏家族——李兆基的孙辈则在“躺平”,新鸿基的郭家则忙于打家族官司。
郑志刚作为其中的富三代,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郑氏家族的“准接班人”,其在四大家族的同辈人中,也是最活跃的,最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
但是没想到,其在掌舵新世界发展之后,却搞出了如此局面。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都是香港郑氏家族旗下了两个主力公司。
图源:网络。
截止到2024年底,新世界发展的净资产还有2166亿港元,可惜的是,净资产不等于现金流,在如今这个现金为王的世界,能把净资产变现才是真的。
郑氏家族自然也想到的这一点,当时作为新世界发展掌门人的郑志刚,为了筹集资金,渡过新世界发展如今面临的债务危机。
郑志刚甚至把爷爷郑裕彤在时做的一些项目,直接打包卖了出去,但效果似乎也不太好。
如今新世界发展,已经到了债务危机的关键路口,而周大福似乎也不好过。
图源:网络。
2024年似乎是郑氏家族的多事之秋。一年时间里,周大福的门店数量,竟然净减少了905家,门店数量下滑至6644家。
而再看周大福已经发布了的数据来看,截止到今年3月31日,周大福去年一整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纷纷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分别同比下降了17。53%和8。98%。
在今年的6月18日,周大福还发起了一项前所未有的金额交易,其准备发行一系列可转换债券,总价高达88亿港元,用来支持旗下黄金珠宝业务的发展。
周大福旗下的珠宝黄金业务,是郑氏家族的起家之本,但如今周大福也面临着突围的窘境。
图源:网络。
近五十年来,郑氏家族靠着周大福和新世界发展两大企业,积累了数以千计的财富。
但如今这两大郑氏家族的支柱企业,分别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危机”,依靠郑氏家族在香港的根基和财力,这些危机的化解,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危机之后,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危机,对郑氏家族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写在最后。
2016年一手创建了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与世长辞,其长子郑家纯便开始接手管理相关业务。
但是第二年,郑家纯却突发中风,家族的管理只能落到了第三代手中。郑家纯的长子郑志刚便开始接手新世界发展。
没想到在郑志刚2024年9月辞职,短短几年的时间,新世界发展竟然已经徘徊于债务危机暴雷的边缘。而郑氏家族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这场豪门危机中。
如今既不是家族长子,也不是计划之内的人选的,郑裕彤的孙女,郑家纯的小女儿郑志雯进入新世界发展高层。
郑志雯。
因为郑志刚给新世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业绩风波,而被郑家纯推上了台前,在新世界发展中担任重要职位。
郑志雯进入新世界发展的,被市场认为,是郑家纯对于小女儿准备接班的“考验观察”。
关于家族接班人的问题,郑家纯曾经表示,要找到一位十全十美的人来接班,是不容易的。
甚至他还想过,如果郑氏家族内,没有合适的人来接班,那么他就会考虑用外面的人,大概就是要请职业经理人。
图源:网络。
但是如今郑氏家族的各项产业,依然是采取家族后代加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模式。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套方法似乎是目前最适合郑氏家族的。
如今新世界发展的债务问题,仍然是郑氏家族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郑氏家族特别是郑志雯,能不能够顺利的解决新世界发展的债务危机,将成为郑氏家族复苏的重要风向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眼下,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已基本结束,正由南向北进入夏粮收购的高峰期,今年粮食收购和储存有哪些新亮点?
视频加载中。。。
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的1/4,已连续多年稳定在750亿斤以上。受天气影响,今年河南小麦收购比常年提前了10天左右。在周口商水县的一处收粮点,我们见到了90后小伙李俊辉,他拉来了三辆运粮车,大概150吨的小麦。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来回运送了两趟粮食,如今通过收粮点的微信小程序预约售粮,大大节省了时间。
李俊辉登记信息后,工作人员随即对粮食进行扦样检验。
称重后,李俊辉开始卸粮,通过液压翻板卸粮,50吨的粮食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卸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收粮点有液压翻板卸粮机、平板输送机等5套设备,日均卸粮可以达到3500吨。
截至6月24日,河南已收购新产小麦548。1万吨。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长 姚金麟:统筹做好市场化和政策性收购,严肃查处粮食收购者未及时支付售粮款、未按规定进行质量安全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黑科技”升级 粮食“住”进好房子。
收购的粮食如何保存?我们到河南、湖南等地的中储粮仓看看如何用黑科技守护粮食安全。
视频加载中。。。
在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10个高度超过30米的“高个子”浅圆仓分列两排,一个浅圆仓就装有9800吨小麦,但占地面积却是传统平房仓的1/4。虽然储粮量大,一人却可以“足不出户”管理3到4个浅圆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线上实时查看粮食状态。
中央储备粮新港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科副科长 张大伟:我们这个摄像头,最大可以放大到二十三倍,确保仓内每一粒粮食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浅圆仓配套的工作塔,粮食通过进粮口后,如同乘坐电梯,由提升机送到4楼圆筒筛进行初步清理,再被分送到2、3楼振动筛进一步清理除杂。
中央储备粮新港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科副科长 张大伟:我们工作塔整个设计产能是二百吨每小时,一万吨的仓房三到四天就可以完成入库。
入库快,出库同样高效。利用粮食自流惯性,通过仓壁设置的出粮口,每小时可出库200吨粮食。
同样利用粮食自流惯性的粮仓,还有这个正在建设中的9000吨级气膜粮仓。在湖南长沙望城区,5个刚刚充气成型的“白胖子”气膜仓挺立在绿树之间,它们设计装粮高度26。6米,内径24米。
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李天宇:总体施工进度差不多完成了60%,预计今年年底会完成施工,我们的装粮计划是在2026年的一季度开始进行。
小麦适宜在密闭、干燥、25度以下的环境中储存,否则易滋生霉菌、虫害。气膜仓最外面是气膜层,里面有起支撑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层和起保温隔热作用的聚氨酯层,这三层一体化成型,气密性达到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气膜粮仓可以解决南方高温高湿下粮食保鲜等难题。
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李天宇:我们的气膜仓相比于浅圆仓就像穿了两件衣服一样,一件是棉衣用来保温,另外一件就像雨衣一样,它可以减少外界的水分侵入到粮食之中去,而且通过氮气气调技术也会良好地将气密性做到长久常新的状态。
“住”进鹤壁浚县一座楼房仓内的小麦,也正“享受”着低温。楼房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厚实,隔热性好。
河南昱谷仓储有限公司副主任 靳朝辉:夏季高温时楼房仓第一层、第二层的最高粮温比传统浅圆仓、平房仓分别低4摄氏度、3摄氏度,即使外面气温高达40摄氏度,而仓内平均温度可以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更有利于实现优粮优储。
这座三层楼房仓总仓容2。8万吨,每层两仓,形似“居民楼”,便于灵活调配不同粮食品种。楼房仓配备输送清理装卸系统和智能集控系统,通过卸粮坑、清理筛、斗提机、气垫机等设备,高效完成粮食从运输车到仓内指定位置的转运。
河南昱谷仓储有限公司副主任 靳朝辉:楼房仓每层都具有分流卸粮管道,通过电脑一键操作,可以实现智能化入粮,让粮食也能“坐”电梯、“住”楼房。以50吨装粮量的货车为例,以往卸车需要30分钟,如今只需要15分钟。
粮仓变迁:从“黎阳仓”到“智能仓”。
现代粮仓在科技赋能下,日益智能化、绿色化。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储粮的呢?
视频加载中。。。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现在是在河南鹤壁浚县黎阳仓遗址,这里每一个圆形灌木丛底下都是一个粮仓,为了标记粮仓的位置,保护文物,专门种上了灌木丛。
黎阳仓始建于公元583年,黄河以北征收的粮食,先集中在黎阳仓,后经黄河或永济渠运往洛阳,是隋朝重要的国家粮仓和中转站。目前探测出来的粮仓有152个,可储粮3000多万斤,够8万人吃一年,保存可以长达10年。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们来到鹤壁浚县县城,这里50年代建造的土圆粮仓已经是半自动式粮仓,人们搭上梯子,通过上边仓门把粮食运进去,取粮的时候,打开出粮口的拉板,利用惯性让粮食流出。
浚县土圆粮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的第一批国建粮仓,主要为浚县当地供给口粮。一共建了14座,总容量是280万公斤,保存完整的有4座。
鹤壁市浚县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苏晶晶:这座粮仓上面设有14个通风口,墙体的厚度就达到了1米左右,墙体底部有一个小口,粮仓一圈也是有两个,里面有一张很密的网,熏仓药通过这个网传递到中间,起到一个除虫的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们从土圆粮仓来到了现在储粮的地方——平房仓,仓房上面的蓝色小窗户,后面是轴流风机,类似于排风扇的作用,当仓房温度湿度过高、它可以把热量和水分抽出来。
走进这座存有10000吨小麦的平房粮仓,保管员告诉记者,仓内的14根测温线,可以监测仓内420个点的粮食温度。数据实时回传到电子粮情监测系统,为保管员精准调控仓温提供依据。
河南昱谷仓储有限公司保管员 徐鑫:周一测一次,周四测一次。我们会通过这两次的数据跟上一周的测温数据进行对比,检测一下看看是不是某一个点有不正常的发热现象,进行降温通风处理。
筒仓VS房式仓:各有所长的储粮空间。
古今常见的粮仓主要有筒仓和房式仓两大类,它们有何区别?
视频加载中。。。
筒仓常见的有浅圆仓和立筒仓,它们结构受力均匀,在承受内部粮食压力时,压力能均匀分散到整个仓房墙壁,结构稳固,不容易出现裂缝或坍塌。
房式仓常见的有平房仓和楼房仓,它们有柱子及承重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比如加强拐角处的支撑,能够保证稳定性。
筒仓建造时,地基桩基更深,成本相对较高,房式仓建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内部空间便于使用常规设备进行操作,维护也更方便。
建造和使用粮仓,会考虑整体粮仓布局,结构安全,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粮仓。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张琪 李科)。
责任编辑:黎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