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终于拿去消费了?专家直言:未来3年内大多数人存款或将归零及一小时大定突破28
全球经济风暴的阴影已经在悄然来临,有存款的一定要注意!
近些年大家能发现一个现象,即便是手里有闲钱,也不敢再像之前那么肆无忌惮的花了。
哪怕银行的利息一再降低,但是大家对于存钱的热情还是依旧高涨。。。!
怕的就是万一哪天自己失业了、房价再跌了、股票指望不上了,就是为了“规避风险”。
可哪怕是咱们再怎么努力的规避,还是会有业内人士站出来称:“居民存款减少会成为趋势!”!
难道未来大家都不存钱了吗?业内人士这话的依据是什么?而又为何会成为趋势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很可怕的“现实”:存款归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居民储蓄增速直接创下近五年新低。
这个数字同比增长仅2。3%,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5。7%,而更可怕的是其中还有38%的家庭正在靠着积蓄过日子。
因为他们的家庭月度支出已经超过了收入,与其说是过日子,不如说是维持生活。
就连北京居民都反应:“之前每月至少能存个三五千,而现在先不说存钱,先不花存款就很好了”。
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家庭得的平均月支出已达15870元,可反观平均月收入仅为17250元。。。?。
在储蓄空间被极度压缩的情况之下,能保证收支平衡就不错了,根据这种情况的不断加剧,业内人士站出来点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问题。
可许多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是就连人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在媒体采访时直言,这不得不让民众真正让认识到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
";如果目前趋势持续,到2025年底,预计将有28%的城镇家庭面临存款耗尽的风险。"!
而这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原因?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这场财富保卫战?
存款归零背后的“三大原因”
首先就是入不敷出的开销,对于前几十年来讲,我国经济状况十分好,于是许多人都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可是反观最近两年的大趋势,不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许多居民都出现了收入下降的情况。
与此同时国内生活成本、教育资金、医疗支出还都是呈现上升趋势,那么就出现了支出超过收入的现象。
其中特别是80、90 的一代孩子们,从出生基本上都没有过什么苦日子,你让他们在现阶段去节约成本无疑是一件难事。
另外“通胀”是侵蚀存款的隐形杀手,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增强的,确实是通缩。
作为普通人最能感受到的就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光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就比同上涨了12。3%。
各类生活的必须品都出现了明显的涨幅,可工资条上的数字却迟迟不见上涨,这钱怎么省都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而且生活成本的组成太多,天然气涨5毛,水涨5毛,大米涨5毛,电费涨5毛,诸如此类,就是不知不觉怎么钱就是省不下来。
当然对于通胀这点不认可,为了跑赢通胀而去乱投资,损失更大,不过没有了通胀更恐怖,我们国内之前都是良性通胀,所以工资才会涨。
以前买套房多少钱,现在多少钱,以前大部分人都有钱买奢侈品,现在没几个人买。
通不通胀不管,这世道没点钱存银行才是可怜,是不是去买高回报的产品,一句话不贫就不会上当。
只说一句话贬值是所有普通人的存款一起贬值,所以等于大家一起穷,所以等于大环境基本没变。
省钱对于短期来说有用,对于长期其实没啥意义,比如现在的100元对比以前的100元,你会发现物价涨的跟坐火箭似的,而且很难察觉。
当然还有大环境下人们“失业”和“健康”问题,大环境的趋势下许多公司出现不少收益下滑的情况。
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替代,老板们不得不去裁员或者减薪这种方式来维持运营,因此一部分人就面临了失业的困境。
可想而知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旦面临失业,对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影响是“毁灭性”的。
除了人为因素之外,疾病的侵蚀更是急迫存款主要原因,即便家里有上百万存款,简单的一场病就能完全消耗掉。
就算是能报销,但有些进口又贵又要自费,给整个家庭带了不少的额外负担。
收入增速放缓叠加医疗、房贷、养老三重压力,普通家庭正面临储蓄耗尽危机,当然除了支出、失业、健康。
别忘了通胀,货币贬值,资产缩水才是大头,这才是导致存款归零的根本原因,存款得保值啊。
专家警示:趁能工作时多攒钱,预防失业、疾病等风险,避免陷入“存钱-消耗-负债”的循环困境。
结语
存款千万总比没有的好,在变小总比没有存款的好,哪怕1万变一千也算有一千呗,没有的就等于圈圈您说是不是呢?
信息来源!
【1】存款利率跌跌不休,1年期定存利率进入“0字头”时代,未来利率还有下调空间,超160万亿元天量存款何去何从。
金融界2025-05-20。
【2】保心上人长钱:1月22日未来3年内,大多数人存款可能会归零?早做准备!未来3年内,大多数人存款可能会归零?早做准备!
【3】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6月央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新浪财经 2025-06-24。
金融界6月27日消息 随着小米YU7的超预期爆火,小米集团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达到1。55万亿港元,雷军仅小米股权身家就达到3750亿港元!
27日,小米集团高开超过5%,随后震荡拉升,一路突破60港元大关,最高报61。45港元/股,创出历史新高,市值成功突破1。5万亿港元大关,达到1。55万亿港元。公开资料显示,雷军持有小米集团24。2%股份,若以此计算,仅小米集团这部分股权,雷军身家就已经达到3750亿港元,约合3426亿元人民币。
此外,在小米集团的带动下,A股市场小米概念股集体走强,电工合金20CM涨停,模塑科技、和而泰双双涨停;富特科技、海泰科、凯众股份、中京电子、创新新材、太龙股份等供应链企业跟涨。
雷军个人财富超过3400亿元。
近日《2025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据《新财富》核算,雷军主要财富来自所持小米集团24。2%股份,2025年,雷军以2010亿元身家、同比上涨96%的涨幅,从去年的14位大幅跃升至第6位。如今在小米集团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后,雷军仅小米集团这部分财富就达到3426亿元人民币,此外雷军还持有金山系和顺为资本等股权。
按照目前数据计算,雷军已经超过了腾讯控股马化腾,直逼排在第二位的钟睒睒。
一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
6月26日,小米汽车发布其首款SUV小米YU7,售价25。35万元起,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835km。小米YU7最大马力690PS、最快零百加速3。23s、最高时速253km/h。
随后开启大定,小米YU7三分钟大定20万台,一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相当于公司之前宣布的2025年全年出货目标的82。5%,超出市场预期。
这一数据也远超过小米SU7大定水平,当时小米SU7 4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7分钟破2万台、27分钟突破5万台、24小时大定88898台。。。。。。
雷军干1小时相当于长城汽车魏建军一年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其中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零售371。82万辆,同比增长37。4%。排名第二的吉利汽车新能源累计零售86。29万辆,同比增长94%。
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销量均超过60万辆,2024年零售销量分别为657102辆、647047辆和622313辆,排名第三至第五位。理想汽车全年销量突破50万辆,以500508辆的销量排名第六位奇瑞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3。25万辆,排名第七赛力斯汽车2024年以385906辆的销量排名第八位。广汽埃安全年销量366901辆,排名第九位,长城汽车2024年新能源销量291859辆,排名第十位。
需要强调的是,小米汽车一小时大定28。9万台销售数据几乎相当于长城汽车去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也就说雷军仅仅用一个小时就搞定了魏建军去年全年奋斗成绩。此外,雷军这一小时28。9万台销售数据相当于我国去年全年销量的2。65%。
目前汽车已成为小米集团重要业务。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SU7系列交付量达13。69万辆,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今年一季度,小米集团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186亿元,小米SU7系列交付量稳健增长,单季交付75869辆。
雷军也将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由30万辆提高至35万辆。
6月26日晚间,雷军在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旗下首款SUV 小米YU7的预订数据,“我昨天在内部就讲,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要竭尽全力推动进一步扩产。拿到这么多订单还是挺激动的,远超我的想象。我觉得SUV的竞争非常激烈,用户愿意相信我们,因为我们试驾还没有开始就这么多用户,这是对我们小米莫大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把产品质量搞好,也一定要加快交付,让订车的朋友们更早拿到车。”。
券商:降维打击传统汽车行业。
对于小米YU7的发布,华泰证券认为,小米YU7标准版/PRO版/MAX版定价25。35/27。99/32。99万元,同等车型低于特斯拉定价(起售价26。35万元),符合市场预期。浙商证券认为,YU7有较大可能复制SU7的成功,获得该价格带Tesla Model Y系列车型的大部分份额。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指出,小米汽车的成功本质还是小米方法论核心竞争力所体现,一定程度上在这2-3年是“降维打击”了传统汽车行业。根据乘联会零售销量数据,2024 年SUV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的49。4%,轿车占比为45。8%。
这场颇为成功的小米YU7发布会,让雷军成为大赢家。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