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被险资配到上限了?真相调查 险资OCI账户30%的配置比例早已突破 ,建信
最近有句对银行股的调侃火了:美国有英伟达,A股有银(行)伟大。不仅有段子,银行板还被传闻困扰。
传闻与银行股在6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下跌有关,特别是在6月27日单日跌幅2。86%,更是创下4月7日以后单日最大跌幅。原因的传言很多,包括前期涨太多、中报业绩不及预期等,但是流传最广的还是“某险资高股息红利板块配置达到上限了”。
这一传言的来源是6月27日,人保股东会上,该公司高管透露:过去一年公司持续加大高分红股票配置,高分红OCI资产配置比例已占二级权益投资总持仓30%左右,此外,投资团队正在持续加大深度研究和投资科创板企业。
这一言论迅速被市场理解为:险资OCI账户对银行等高分红股票的配置达到上限,后续没有增量资金的小作文不胫而走,银行跌幅加深。
反转来的着实快,7月前两个交易日,银行指数连续两天大涨,7月1日,上市银行尽数收红;截至7月2日下午2点,银行指数涨幅超1%,两天累计涨幅超2。5%。银行板块夺回C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险资买到30%是配置上限的传言。围绕着险资配置银行股的上限、6月末因何大跌以及后续银行板块多空等焦点问题,业内也给出多角度解读。
30%是险资高分红OCI资产配置比例的上限吗?可能并非如此。
今年上半年,银行指数涨幅达到15。75%,仅6月以来,A股42只银行股已有19只刷新历史最高,占比高达45%。而且银行也属于罕见地越涨越买,今年上半年规模最大的华宝银行ETF累计净流入33亿元,最新规模约120亿元,天弘、易方达、招商等旗下银行ETF均有净流入。
资金持续买入,险资OCI账户配置到30%是上限吗?
首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中,对OCI账户配置比例无硬性上限规定。而执行层面也并未30%的隐形“红线”,截至2024年末,上市险企的OCI账户投资,平均占比就已经超过了30%。
招商证券在研报指出,高股息等持有型权益资产显著增加,截至2024年末,主要上市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为5014。23亿,较年初净增加2427。44亿,在股票的占比较年初增加10BP至32。2%,预计该部分资产均为高股息股票,且全行业保险资金实际的高股息持仓可能更多。
上市险企数据来看,中国平安计入FVOCI科目的高股息股票规模最大为2631。58亿、在股票的占比最高达60。2%;中国太平OCI股票占比较年初提升幅度最大为16。8BP。由于新会计准则下计入FVOCI科目的股票原则是不以交易为目的,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出售以后价差损益不转利润,只有股息分红可以进入投资收益,因此预计该部分资产均为高股息股票。
与此同时,同样是6月27日,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的发言则被市场传言淹没,他表示,公司权益投资将优先选择股息率能够覆盖成本的股票,并强调不会因市场波动改变投资决策。他同时指出,当前资本市场仍处于价值洼地,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优质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对此,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关于“保险OCI账户买银行30%是上限”传闻的背后,是很多从业者忽视了“前所未有的低利率”“保险资产负债倒挂的紧迫性倒逼监管政策进入宽松周期”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业内:6月底调整或为机构季末利润调整。
那么对于6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大跌,原因为何?业内有两种说法相对有共识:一是上半年大涨透支了预期;二是机构有季末利润调整的需求。
财经博主“表舅”认为,险资等部分机构的季度末调表需求,6月末有卖出银行股的迹象,因银行股在交易账户里浮盈较多,在短期高点兑现利润。
到了7月,资金迅速切换了回来。华宝银行ETF基金经理助理张放表示,年内银行的强势表现,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下的增量资金入场(险资、北向资金、ETF套利资金)和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性配置需求。银行具有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三大特征,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偏好。
险资举牌在今年也是热点,长江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达19次,其中9次是银行股。
银行行情还有多少空间?资金趋势或仍为关键。
对于接下来银行的行情,市场多数认为行情仍有延续性。
有机构指出,对于银行的投资策略,资金面是长逻辑,下阶段看,险资对稳定回报型权益资产需求的延续,机构增配空间仍存。“作为今年银行板块配置主力的保险资金,有望最快在今年7月迎来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保险资金成本有望下降,且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对高股息银行股的配置意愿或将持续。”。
此外,从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考虑到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叠加监管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资金持续增配银行板块方向明确,有助于支撑板块行情持续。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银行股被险资配到上限了?真相调查,险资OCI账户30%的配置比例早已突破
昨日,建信理财发布公告,称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按日开放式产品第19期等8期产品于2025年6月27日的开放时间内,触发巨额赎回,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约定,暂停接受投资者赎回申请,并于下一开放日的开放时间内重新接受投资者赎回申请。
财联社注意到,年内已有多款理财产品触发巨额赎回,有产品受理比例为35。30%。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巨额赎回是指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单个开放日净赎回申请超过上一日理财产品总份额10%的赎回行为,其中净赎回申请指的是赎回申请总份额扣除申购总份额后的余额。
据财联社查询,建信理财昨日公布的涉及巨额赎回的8只产品中,5只连续两个开放日(6月26日和6月27日)发生了巨额赎回,均为日开型产品,包括:建信宝按日开放式第11期、第20期;龙宝按日开放式4号、6号;嘉鑫(稳利)按日开放式产品第8期。
根据法询货币网的数据显示,建信理财上述8只理财产品的规模合计688亿。
据财联社整理,今年以来,除建信理财外,渤银理财、徽银理财也曾发布巨额赎回相关公告,涉及理财产品类型包含日开、最短持有期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理财产品触发巨额赎回,一方面,可能与产品总规模较小有关,因此较为容易触发巨额赎回;另一方面,与投资者赎回量较大有关。此外,与产品持有人的结构也有一定关系,若理财产品持有人本身购买金额较大,一旦发起赎回就会影响产品流动性。
此外,理财规模往往存在“季末下降、季初回升”的周期性特征,而此次的巨额赎回或许与季末部分理财资金短暂回流至存款有关。
根据《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针对巨额赎回,理财产品管理人可以选择暂停接受或者延期办理赎回申请,当日办理的赎回份额不得低于前一日终理财产品总份额的10%。对该产品单个份额持有人的赎回申请,可以按照其申请占当日申请赎回总份额的比例,确定该份额持有人当日办理的赎回份额。
投资者可以在申请赎回时选择将当日未获办理部分予以撤销。投资者未选择撤销的,理财公司可以延迟至下一个开放日办理,赎回价格为下一个开放日的价格。
业内人士称,理财产品触发巨额赎回的情形并不少见,在理财公司内部,首先会由运营部门提醒理财产品投资经理可能会出现巨额赎回这一情形,投资经理再根据产品组合资产变现能力、投资比例变动与理财产品单位份额净值波动来决定是否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以及接受的具体比例。若管理人选择了部分接受申请,则需要做相应的信息披露。
今年3月底,徽银理财徽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44号理财产品触发了巨额赎回,徽银理财发公告称确认份额为受理的赎回申请份额的35。30%。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财公司针对产品巨额赎回的应对属于常规风控机制,政策规范完备下投资者无须过度惊慌。周毅钦表示,“理财产品流动性新规”发布之后对于巨额赎回已经参考公募基金的管理方式进行严格规范,因此理财产品出现巨额赎回是较为正常的现象,投资者不必恐慌。对于理财公司而言,应根据理财公司流动性管理办法进行相关合规操作。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触发巨额赎回 业内人士:或与理财资金季末短暂回流至存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