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隆隆!昨晚38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6家终止上市,3家st摘星及英皇突传噩耗!
减持公司有所下降!昨天A股三大指数小幅回撤,个股3280只下跌,内资净流出510亿,即使这样也还有超1900家公司上涨,指数正常回调是为了日后稳健上扬。
规律就是这样,指数上涨或持续上涨减持的公司就会逐渐增多,指数下跌或持续下跌,减持的公司就会慢慢减少。昨天指数下跌了,减持的公司也减少到了40家以下,昨晚有38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拟减持18家,已完成减持的20家。
安杰思,医疗器械行业,股价66。74,上市两年还有这么高,已经不错了,股价年内涨幅36%,昨晚公司发布公告,2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总股本比例4%的股份,预计本次减持金额2。16亿。
天际股份,电池行业,现股价9。55,年内上涨65%,业绩年报亏13。61亿,季报亏2187万。昨晚公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在近期减持公司股份1475。2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预计减持金额1。43亿元。
数据港,通信服务行业,股价24。55,年内上涨180%,昨晚公司发布公告,2位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总股本比例2%的股份,预计减持金额3。53亿元。
狄耐克,计算机设备行业,已上市五年,现股价13。39,年内上涨82%,虽然公司年报季报亏损,但不影响减持,昨晚公司发布公告,副总经理拟减持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1%,减持比例很少,但依然公告告知投资者。
昨晚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告还有:中纺标、光洋股份、国芳集团、新宇绑、三未信安、筑博设计、恒实科技、凌霄泵业、永辉超市、科林电气、高伟达、睿能科技、优宁维、西典新能、德林海、光格科技、正丹股份、高凌信息、禾川科技、泛亚微透、鸿泉物联、蓝箭电子、禾丰股份、优博讯、海森药业、创业惠康、神州细胞、康乐卫士、誉衡药业、江南化工、艾能聚、精进电动、国安达、精智达等。
6家终止上市的公司是,海越能源、哈工智能、恒立实业,锦州港、青岛中程、九有股份、人人乐,它们都已经在退市整理期中,15个交易日后终止上市摘牌,投资者需注意风险。
3家申请摘星的公司是,st特信,已完成12个月整改,公司将于7月7号也就是下周星期一申请撤销股票其他风险警示,该公司现股价8。13,年内上涨112%,摘帽后有回撤的风险;st通脉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今天停牌,明天复牌;st摩登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无论是摘帽还是摘星的st股票,如果之前已经涨幅较大,那么摘星或摘帽后就可能出现利好兑现的走势,股价不但不涨还有下跌甚至大跌的可能,近期有部分摘帽的st股就出现高开低走收盘大跌或跌停的情况,所以投资者应谨慎参与并注意风险!
166亿港元的窟窿怎么堵?香港资本市场的黑色星期一,彻底撕开了英皇集团的财务伤疤。
6月30日,英皇国际股价暴跌11。76%,市值仅剩12亿港元,而其逾期的166亿港元银行贷款,不仅让杨受成家族的地产帝国摇摇欲坠,更将旗下艺人谢霆锋、容祖儿等卷入风暴中心。
这下执掌帅印的杨受成,恐怕又要彻夜难眠了。
166亿债务压顶:地产帝国的崩塌倒计时
英皇国际的危机源于一份触目惊心的财报。2025财年,公司总收入虽增长41。5%至13。76亿港元,但股东应占亏损却扩大131。75%至47。43亿港元,两年累计亏损近68亿港元。
更致命的是,截至3月底,166亿港元银行贷款已逾期或违反协议条款,核数师德勤罕见发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预警。
这意味着银行随时可能要求立即偿还债务,而英皇国际账上现金仅6。39亿港元,流动资产57。38亿港元也杯水车薪。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香港商业地产的持续低迷。英皇国际主营的写字楼和零售物业空置率居高不下,租金收入锐减,而此前寄予厚望的资产出售计划在庞大债务面前形同儿戏。
外人看热闹,关注的也就是这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可懂行的人看到的,是一家老牌企业的生死存亡拐点。
钱,对如今的英皇来说固然是天大的难题。可这盘棋背后,押上的是杨受成的个人声誉、是英皇独特的“家族式”企业文化,更是整个香港娱乐产业在时代变迁下的韧性。
这场风暴,与其说是财务危机,不如说是时代向这位老派大亨发出的一张考卷。怎么答,全看他的魄力和手段。
他的江山,不止谢霆锋和容祖儿
很多人一说英皇,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它星光熠熠的娱乐版图。确实,这个帝国捧红了太多人。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谢霆锋。当年杨受成一眼相中这个叛逆的16岁少年,签下长约,倾尽资源,硬是把他推上了天王宝座。这份知遇之恩,也让谢霆锋至今都视杨受成为师为父。
前不久谢霆锋开唱,年迈的杨受成亲自到场站台,那份骄傲与期许,装不出来。
但如果只把英皇看作一家明星工厂,那就太小看杨受成了。他的商业帝国,根基远比娱乐圈深厚。
从一家小小的钟表行起家,他靠着狼一样的嗅觉和敢赌敢拼的狠劲,一步步杀入地产、金融、酒店、珠宝等领域。
为了卖手表,他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奇招。为了拿下名表代理权,他能巧妙周旋。等攒够了本钱,又毫不犹豫地投身地产,每一次转身,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
英皇娱乐,不过是他庞大江山中最耀眼的那一角罢了。
大佬的规矩,是把艺人当家人
在香港这个名利场,杨受成的口碑很特别。他有商人的精明,更有江湖人的义气。
当年《东周刊》闹出那件人神共愤的丑闻,全港哗然。作为老板,杨受成没有选择龟缩自保,而是毅然站出来,亲手将这本杂志“无限期停刊”。
他不仅自己担责,还鼓励好友成龙站出来公开批评,丝毫不怕引火烧身。这一举动,让他赔了钱,却赢得了整个演艺圈的尊重。
什么叫担当?这就是。
这件事也彻底塑造了英皇的企业文化:老板和艺人之间,不光是合同关系,更有一种“大家长”和“家里人”的信赖。出了事,老板会为你扛。
这种近乎原始的义气,在今天这个一切向钱看的商业社会里,显得尤为稀有,也成了英皇最独特的凝聚力。
时代要你转身,巨人也得低头
可江湖变了。就算杨受成再有手腕,也挡不住时代洪流的冲刷。
“港片已死”的论调喊了多少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电影公司,倒的倒,转的转。传统的造星模式,在流量经济和粉丝文化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英皇不是没有努力过。它也曾北上,投拍过《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内地票房巨制,也在北京开设培训学校,试图复制香港的成功。
但三年前,一场疫情让英皇在内地苦心经营多年的UA电影院全线关停,这记重拳,直接砸在了集团的命脉上。
水大鱼大,水浅鱼小。香港艺人“北上”求生,早已不是新闻。惠英红在内地拿奖拿到手软,陈伟霆在综艺影视里风生水起。
甚至连曾经的“TVB御用丫鬟”陈思齐,也放下身段,在佛山夜市卖起了鸡爪。这不是落魄,这是识时务。
艺人们的选择,正是香港娱乐生态转型的缩影。对英皇旗下的明星来说,公司的危机自然让他们焦虑,但这焦虑里,或许也藏着新的出路。
三十年前他就“死”过一次,怕什么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杨受成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回看杨受成这一生,眼下这点风浪,真不算什么。
三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进军内地,在上海的地产项目因为经验不足,一度变成烂尾楼,把他拖了整整十年。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可他最终还是挺了过来,甚至后来还拉着成龙一起,把地产这盘棋下得更大。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从绝境里爬出来的本事,早就刻进了英皇的基因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皇几十年积攒下的资产、人脉和行业地位,是它最厚的家底。
杨受成的人生信条,就是一个词:争气。他也把这两个字,教给了他手下的每一个艺人。现在,轮到他自己再次证明这两个字的分量了。
这场危机,是一次刮骨疗毒,也是一次凤凰涅槃的契机。它会逼着英皇这头大象,更彻底地转身,去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结语
杨受成的“争气”故事曾激励无数人,但如今的英皇帝国正站在生死边缘。是通过财务重组涅槃重生,还是被资本肢解分食?
这场博弈的结局,不仅关乎一个商业帝国的存亡,更将改写香港娱乐圈的未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