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佬要跑路?卸任刚两个月,就在飞加拿大的登机口被带走调查 ,比许家印还可恶!
2025年3月27日刚提出辞职,5月份却在香港国际机场,被有关人员精准“拦截劝返”。
绿城中国的前董事长张亚东,筹划良久的“逃逸式辞职”,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那么,身为国内顶级的大佬,他到底做了啥“坏事”,才沦落到仓皇跑路的地步?
外人眼中的,张亚东。
在国内,提起张亚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控制下的中国第七大房企——绿城地产。
可鲜少人知道,张亚东并非一开始,就投身于房地产企业,反而是有着深厚的体制内背景。
早年在大连,他从基层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大连市出租汽车总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随后,他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任职一段时间后,又调任普兰店市担任副市长。
直到2013年,45岁的张亚东,当选为大连市副市长,并分管城市建设与国土资源等重要领域。
在这个高位上,他算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不光主导了多个重大城市建设项目,还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到项目的落地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6年,张亚东离开了体制内,调入“央企”中交集团。
仅仅时隔两年后,他就被中交集团委以重任,出任绿城集团的执行总裁。
只不过,当时的绿城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要知道,当年的绿城可是被视作,房企“混改”的样板。而张亚东接任后,也毫不含糊的对绿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专门提出了“高周转”的经营理念,要求绿城项目开发周期压到一年以内,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一倍。
还别说,在张亚东的努力下,绿城的改革真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19年到2021年,绿城地产销售额屡创新高,实现了惊人的“三级跳”,从1000多亿一路飙升至3500亿,市场排名也从全国第17名跃升至全国第7,正式成功跻身行业头部阵营。
与此同时,绿城还在土地市场上频频发力,果断开启了“扫货模式”。
2019年,绿城新增项目共计54个,总建筑面积约为1236万平方米,总土地收购金额约691 亿元。可到了2021年,则是在42座城市新增项目101个,总建筑面积约1751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3137亿元。
也正是,张亚东在绿城中国的前期改革,让企业尝到了“高周转”模式的甜头,所以他坚信这一模式是绿城走向辉煌的关键。
然而,他没有料到,市场环境并非一成不变,曾经助力绿城腾飞的翅膀,在后来却成为了,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
疯狂扩张埋下隐患!
2022年,房地产市场的风向突变,进入了下行周期。
市场需求的减少、政策调控的加强,以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众多房企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绿城中国自然也未能幸免。
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张亚东却依然坚持“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丝毫没有放缓扩张的步伐。
在土地市场上,绿城频繁出手,不惜重金囤积土地。
2022 - 2024年期间,绿城在土地购置上的投入,高达数百亿元,仅在2023年,就花费了529亿元拿地。
原本大量的土地储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底气,但在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房屋销售速度放缓,资金回笼周期变长,而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又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这使得绿城的资金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为了维持企业的运营和项目的推进,绿城不得不依赖大量的外部融资,这也导致企业的负债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高达4000多亿。
要知道,高负债带来的可不仅是资金压力,还有高昂的财务成本。
2023年,绿城的毛利同比大幅减少22。47%,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88。95亿元降至66。78亿元,直接倒退至2021年的水平。
而到了 2024 年,情况更加糟糕,企业几乎陷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
面对企业经营困境的逐渐显现,股东们开始对张亚东的决策产生质疑。
而张亚东却似乎对这些质疑置若罔闻,他依然坚信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认为只要坚持下去,绿城就一定能够突破困境,实现更高的目标。
他甚至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2025 年冲击6400亿元”,试图通过进一步的扩张来扭转局面,但这一目标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显得过于乐观和不切实际。
随着绿城的业绩下滑和负债增加,企业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张亚东与大股东中交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也逐渐浮出水面。
利益博弈与仓皇离职。
在绿城的股权结构中,中交集团作为大股东,持有28。97%的股份,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当当时的环境下,中交集团作为央企,希望绿城能够采取保守的策略。然而,张亚东却有着不同的理念。
而除了经营理念的分歧外,张亚东过高的年薪,也引发了中交集团和其他股东的强烈不满。
在绿城业绩下滑、利润近乎腰斩的情况下,张亚东的年薪却一直保持在千万级别以上,2022 - 2023年,他的薪酬分别达到了1234。5万元和1217。1万元。
另外,在权力的舞台上,张亚东并不满足于,仅仅担任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巩固自己在绿城的地位,甚至试图挑战大股东中交集团的权威。
他联合绿城的第二大股东九龙仓,企图引入新的投资人,稀释中交集团的股份,从而达到巩固自己权力的目的。
可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中交集团,双方的矛盾由此激化,一场激烈的权力博弈就此展开。
2024年底,中交集团与九龙仓进行了一次闭门磋商。在这场磋商中,双方就绿城的未来发展方向、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中交集团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强调了大股东的权威和对企业的控制权,坚决反对张亚东和九龙仓的计划。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博弈,九龙仓最终选择了退让,放弃了与张亚东的联合行动。
而失去了九龙仓这个重要的盟友,张亚东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他深知,自己在绿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继续留在绿城,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还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于是,在2025年3月21日,张亚东向绿城中国递交了辞呈,一周后,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神秘失联与业界震动。
但所有人没料到的是,他居然在辞职两个月,被人给从机场带走了。
可相交于张亚东被带走的消息,更令人震惊的还是,传闻他的“嫡系”,绿城前董秘尚书臣和前党委书记李森,也相继处于“失联”状态。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了,当年海航暴雷时,前董事长陈峰意图从香港离境,最终因职务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景。
如今,张亚东以及他的“嫡系”们的遭遇,似乎与当年的陈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让人们更加坚信,此次事件绝非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更为复杂和严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而绿城中国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张亚东的突然离职以及被带走调查,无疑给绿城中国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有人认为,张亚东的行为是对企业和股东的不负责任,他的激进扩张策略导致了绿城的巨额负债,如今被调查也是他应得的下场。
也有人对绿城的未来表示担忧,担心这一事件会对绿城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但真正的后续如何,还是得等官方的进一步披露了。
参考资料
文翎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我们带着你的钱跑路了…这只是给你们的一个小教训”!
2022年近10万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一夜蒸发,涉案金额高达911亿。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个金融巨骗不仅高调跑路,还在发布嚣张公告。
公然嘲讽老百姓“贪心活该”,比许家印还要可恶。
然而他难逃法网,在企图偷越边境之时被抓住。
如今还自食恶果,下场大快人心!
坑惨老百姓
很多人都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偏偏相信馅饼会落在他们头上。
而骗子就是抓住人们这样的心理,编制精心骗局,骗得老百姓血本无归。
“投资10万,每月返利1500元,保本保息!”!
2022年,湖南的一家金融公司盛大金禧打出这样的广告词。
什么都不用干,一年就能有1万多的收益,还稳赚不赔。
这一听就像是“骗局”,但是在当时却有不少人相信。
这些人不仅自己往里面投钱,还拉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干。
最后超过10万的人钱被卷跑,一个个被骗得倾家荡产。
落得如此结局固然是因为他们的贪心。
但更可恨的是这起骗局背后的大推手。
也是这家公司的大老板盘继彪。
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策划这一骗局,可以说比许家印还要可恨。
在有一次出席活动中,盘继彪很是激情演讲了一番。
他表示要在未来为中国带来2863个资产在千万级别以上的富翁。
人数精确到了个位数,和中国的县城数量一致。
也就是说盘继彪想要为每个地方都培养出一个有钱人。
话说的慷慨激昂,说到了台下投资者的心坎里。
然而实际上这只是盘继彪嘴上说说而已。
他真正想让富起来的只有他自己而已。
为此盘继彪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毫无底线,还做得十分嚣张。
逆袭之路
盘继彪和老许的开局差不多,都是一副烂牌。
但是他们两人却都把牌打得风生水起,打出了人生逆袭。
73年盘继彪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村里条件就不好,盘继彪家里的条件是差上加差。
但是好在他有颗好头脑,靠着学习改变了命运。
不仅考上名牌大学,还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好单位。
然而现实的经历压力,让盘继彪放弃了安稳的生活。
选择南下发展,这个决定让他差点睡大街。
但是盘继彪不服输,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翻身了。
通过干律所赚到了2000万,这在90年代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盘继彪其实非常的有能力,但是他却把能力用在了歪处。
随后盘继彪拿着自己赚来的钱,没有选择大发展自己的律所。
而是转身进入了金融行业,开了一间信用担保公司。
的确金融比干法律更容易赚钱,也许盘继彪是穷怕了。
然而盘继彪没有着急在金融行业打捞一笔,而是先给自己打造人设。
这个词近年来才出现,但是那会的盘继彪就已经深谙此道。
为此盘继彪写了不少关于金融的书籍,还接受各种金融采访。
这让他在金融圈出了名,成了一位专家人物。
其实盘继彪这么不算是虚假的炒作,毕竟他也是一位经济学硕士。
但是能不能指点金融圈的江山,这就不知道了。
然而光打造自己有能力还不够,盘继彪还瞄准了慈善家这个人设。
这时盘继彪选择回到家乡,支持那里的发展。
还捐钱无数,让孩子上学,这让他在家乡广受好评。
眼见人设打造好了,戏台子也搭成了,盘继彪就开始唱自己的骗人戏码了。
骗人戏码?。
在2010年,盘继彪先是斥巨资成了金禧投资担保集团。
第二年就把公司搬到了自己的家乡,要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老乡不能骗老乡,盘继彪推出了不少的金融业务,要带老乡轻松赚钱。
比如前面提到的年化率高达百分之十四的投资。
只要把钱交给他们,就能等着赚钱,而且投的越多,赚得越多。
甚至在他们的宣传片里,还敢打出“25年零违约”的承诺。
盘继彪也多次在活动中,表示他们公司20多年没让客户赔一分钱。
后来才知道的确没让赔一分钱,而是让你全赔光。
为了增加公司业务的可信度,金禧在宣传时称公司是有各种实体投资的。
并且这些投资项目听起来高大上,还涉及高科技。
比如在加拿大搞煤层开采,在某地建设了新能源产业园等等。
这些公司有是有,但是和宣传的相差很大,就是空壳公司。
同时盘继彪还在继续做公益,赚足了好名声。
而且金禧一直在扩大业务,最鼎盛时旗下员工多达3000多名。
出于对大公司的信赖,不少人把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投了进去。
有的不仅自己投还拉着家人投,带朋友投。
因为拉人头进入,也能有一笔收入。
为此当时拉人竞争也很激烈,甚至抢破脑袋,多达10万。
但是就在大家准备躺着赚钱,拿高收益时。
金禧的一则声明却将他们打入地狱。
卷走911亿嚣张跑路。
2022年,就有传闻说是金禧公司的金融业务是一场骗局。
当时不少人找上金禧,想要个说法。
为此盘继彪专门现身,又一次慷慨激昂地进行承诺。
“很多客户认为我会携款潜逃,我告诉你们,从未这样想过!
让投资人悬着的心又被按下,再一次信任很有善心的盘总。
然而就在这次承诺会后,这些人却等来一则清声明。
承认公司资金存在快200亿的漏洞,而且盘总已经失联。
所以他们要展开清退工作,这直接给了投资人们当头一棒。
脑瓜被打的嗡嗡的,根本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紧接着另一篇文章的出现,直接让他们彻底崩溃。
这个盘继彪实在是太猖狂,竟然直接写了一篇《我们跑路了》的文章。
文章内容对被骗者一顿嘲讽,还明晃晃告诉他们,被骗得钱已被洗白卷跑了。
最后还不忘好心提醒被骗者“不要瞎投资”。
事后才知道盘继彪涉案900多亿,一直在把骗来的钱转移到国外。
而且他的这家公司根本没有金融牌照,一开始就是在骗钱而已。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盘继彪企图偷越国边境之时。
他被成功抓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就在上个月25日,这起高达900多亿的集资诈骗案迎来了结果。
盘继彪涉及了多项罪名,被判一无期徒刑,并且没收个人财产。
同案的十八人也被一一判刑,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参考资料
金融界,2025-06-25,《涉案金额高达911亿!轰动一时的盛大金禧非法集资案落下帷幕,盘继彪被判无期!曾高调官宣跑路,反讽投资人“贪高息吃大亏,这只是给你们的一个小教训”》。
澎湃新闻,2022-11-20,《盛大金禧老板失联:公司未兑付投资者资金或超百亿,将处置资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