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25%,特朗普低估了日本,它不是老挝缅甸,对美握有3张底牌(李嘉诚再失体面!
特朗普又对日本加税,本以为会继续忍气吞声,却没料到被日本三张底牌镇的不敢出手。
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将会在8月1日对来自日本的产品增加25%的关税。而紧接着7月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公开喊话特朗普,要求特朗普收回这项决策。
或许这次特朗普真的低估日本了,它还手握三张底牌,不太可能会接受美国的关税。
但问题是,日本真敢用这三张底牌吗?以后美国还会继续扶持日本吗?
美日关税博弈。
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要从8月1日起,对日本商品加征25%的关税。
而这次加税的源头就是,美国对日本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特朗普称,本次加征关税,是为了实现“更平衡、更公平的贸易”。
并且他还警告日本,要是日本决定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将会进一步提高税率。
日本对此自然不满,自民党高层批评美方,仅凭一封信就宣布加税的行为“极其无礼”,认为这是对盟友的不尊重。
这次关税争端的核心矛盾,仍然是集中在汽车产业。
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的汽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34%。要是这项关税政策真落地,丰田、本田等车企年利润可能缩水15%以上,波及558万就业人口。
面对压力,日本首相罕见地表现出强硬姿态,宣言称不会牺牲日本产业。
其实也没办法,石破茂的内阁支持率只有24%,若是对美国妥协的话,将会直接动摇其执政根基。
其实这次美国加征关税的名单上,不止日本一家,而是对全球范围内14个国家都进行了关税的增收。
最惨的是老挝和缅甸,关税高达40%。由此一看,对日本的加税强度,可以说是相当良心了。
但问题是,老挝和缅甸跟美国没什么交集,但日本可是美国的盟友。
这几年日本跟着美国做了不少事,甚至还放弃了一部分国家主权,让美国在其领土范围内修建军事基地。
但就算这样,还是被加征了关税,这才是石破茂公开发言的源头所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在应对美国在贸易方面的打压时,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的方式。
但这次,特朗普显然低估了日本的底线,日本手里至少有三张底牌,能让美国收回成命。
第一张牌:美国国债
作为全球最大美债持有国,日本持有 1。1 万亿美元美国国债。
2025年4月,这是特朗普第一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这次依然有日本。
日本机构曾在两周内抛售超200亿美元美债,直接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这种抛售虽不至于让美国经济崩盘,但足以让华尔街的大佬们心疼一阵子。
若日本选择联合中国等主要债权国同步行动,美国国债市场很可能会陷入流动性危机。
不过这张牌并不好打。日本自身经济高度依赖美元体系,抛售美债会导致其持仓价值缩水,还可能引发日元汇率剧烈波动。
日本持有美债的本质是一种“共生关系”。其金融机构长期通过外汇互换套利交易配置美债,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国内银行、养老基金的资产负债表将会承受巨大压力。
直白来说,就是大规模抛售会导致自身外汇储备缩水,甚至引发日元贬值。所以,这张底牌看起来更像是威慑,而不是实招。
第二张牌:半导体
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日本是肯定不如美国的,但是在高科技产品的加工方面,日本可以说是世界顶级。
全球19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中,日本企业在其中的14类中,都能占据市场第一,光刻胶更是垄断了70%-90%的高端市场。
像是美国的英特尔、高通等巨头,生产 7 纳米以下芯片的光刻胶几乎全依赖日本信越化学、JSR 等企业。
2019年,日韩之间发生了一起贸易战,当时的日本仅仅限制了3种材料的出口,就迫使文在寅亲自求情。
或许美国有底气不用日本的半导体,但是要重新找个合作伙伴,这个空白期也足够它喝一壶的。
之前美国投资台积电,要求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但要求必须交出客户数据和关键技术,就是想给自己找个退路。但台积电没同意。
如今若对美国实施类似限制,美国半导体产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影响战机的生产。
第三张牌:开源投资,增加合作
美国想搞“去日本化”,日本也想搞“去美国化”。现在看来,两边都有点成效。
日本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国,美国许多企业,多多少少都有些日本的投资。
如果日本在投资的这些企业中做做手脚,减少一些资金支持,虽然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经济动乱,但也能缩减营业额,增加失业率了。
而且,现在日本在多方面投资,时刻为离开美国而准备着。
去年,日本对越南和印尼的投资,涨幅达到了18%。本国车企把新能源车的生产线搬向泰国;索尼的芯片封装厂也直接建在马来西亚。
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把美国市场的份额缺口,从东南亚补回来。
而且日本也重视与中国的合作。
去年中日贸易额逆势涨到 3500 亿美元,特别是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日本企业把光刻胶、高纯度硅的对华出口审批流程简化了不少。
毕竟中国市场占了全球半导体消费的 40%,丢了这块比美国加税损失还大。
日本敢不敢真用这些底牌?
现在的美国已经将日本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了,而非单纯的贸易伙伴。
就日本企业的情况来看,美国加税带来的损失是必然的,这种情况迫使日本必须反击,但是又不能彻底撕破脸。
况且,石破茂的态度虽然强硬,但是日本内部的亲美势力不小,自民党内部也有。这一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带了不小的麻烦。
而且就美日的历史关系来看,日本可能就不敢用这些底牌。
现在日本国内还有美军军事基地,还有一部分主权攥在美国手里,这就导致日本有反击,那也是有限的。
比如象征性地抛售一部分美债,减少一部分对美投资,转而多找几个篮子放苹果,增加海外投资对象等等。
而不是彻底切断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这口恶气还得日本润吞下去。
总结
日本这三张底牌,既是对美国的警告,也是自身命运的挣扎。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真把日本逼到绝境,它或许是会动用这些底牌的。
信源
有些“失体面”,不是说说笑笑的——是真看得见、听得见,实打实地被对比出来的。
同样是香港老一代家族代表人物,一个站在航母甲板上,被全国人民点赞“这才是名门”;另一个,却在港口、房产和撤资的争议中,被说成是“把中国人航运咽喉卖给了美国”的资本教父。
这就是霍震霆和李嘉诚,两种家族命运的走向,在山东舰停靠香港的那一刻,终于拉出了一道清晰的分水岭。
那天,山东舰靠港,香港沸腾。
80岁的霍震霆,精神矍铄地站上甲板,身边是儿子霍启刚和儿媳郭晶晶,三人站得稳、站得正,不卑不亢,像极了一组“港人身份认同”的范本。
而网友的那句“这才是真正的名门气场”,真的不是随口夸一句,是你看得出来他们一家子,是带着情怀来的,不是作秀,不是蹭热度——是真关心国家,是一脉相承的那种气质。
对比一下另一位“香港首富”的家族,那就更讽刺了。
说句不好听的,李嘉诚不是输在财富,他输在了家族这块招牌上没守住最根本的“站位”。
李家几代人“商人本色”,这没问题。做塑胶花起家,地产业翻身,资本运作一整套,堪称教材。可李嘉诚的问题出在,在每一个国家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他总能“巧妙地不在场”。
比如2015年他抛售内地资产、迅速撤资套现的事,说是“正常商业决策”,但普通人也不傻,都知道那时候内地政策刚变,他第一个跑得比谁都快。
再比如巴拿马港的事,两大关键港口对中国航运的意义不用多说,结果一不合就转手给了美国人,这就是赤裸裸地告诉你:钱在哪,心就在哪。
你说资本无情可以,但你别指望大家给你“情怀奖章”。
反观霍家,哪怕在资本体量上远不如李家,也没这么“凉”。
说到底,霍家是靠什么赢的?不是钱,是骨头硬、站位稳,做了几十年都没动摇。
霍英东是干啥的?抗美援朝他敢违禁给志愿军运物资,改革开放他在南沙投钱不眨眼,亚洲体育体系重建他跟儿子亲自去争中国话语权,这都是真枪实弹地干活。
霍震霆从70年代开始,就成了内地和香港之间最牢靠的桥梁。他不是嘴上说“我们是一家人”,他是扛着中国旗走进国际体育圈,一项一项打回中国的位置。
你说人家是“红色资本家”,这“红”不是刷出来的,是几十年站在前线浸出来的。
现在到霍启刚这一代,你看他干啥了?
他在两会上提“体育湾区”,说香港要给内地企业做桥梁,还在讲国家认同感、青年教育。你说他是政客也好,是富二代也好,但他这些年每一步走得都比谁都扎实。
你再看看他老婆郭晶晶——就一场参观航母,人家穿得素、脸素、包旧,站在甲板上干干净净,军人们争着合影,全网都说“她是我们心里的真豪门”。
这就是对比。你看得见她身上的节制,也看得见那个背后家族的格局。
霍家不是没钱,但他们更看重这份“在国家时刻出现”的荣耀;李家是只看钱,其他不在讨论范围内。
现在网上那句“李嘉诚再失体面”,听起来不重,但其实是宣判式的。
因为这几年他失去的,不只是口碑,是香港人心里那个“大家长”的位置。你不能怪别人忘恩负义,因为你把“共荣”的意义主动退出了。
更别说,他儿子李泽钜、李泽楷,一个比一个低调冷漠。在公共事件上几乎绝迹,没有声音,没有态度。
你有钱你就有理?你抛售内地资产我们看不见?你退出港口运营我们听不见?别把大家当瞎子。
有一说一,李嘉诚曾经做出过不少慈善、教育上的贡献,没人否认。但时代一直在变,现在的中国人更看重“你站在哪里”。
你是只会数钱,还是愿意站出来承担一份责任?这区别不小。
今天山东舰靠港,是军舰来访,不是某家富豪的舞台。但你发现没?最终却变成了豪门气场的对决。
霍家是把每一步都走进了国家发展大局里;李家,是把自己彻底剥离成了“离岸资本”。
所以网友才会说:李嘉诚不是输在财富,而是输在“态度”。
一个家族真正的牌面,不是楼盘多少、套现几亿,而是危难时候你能不能为这片土地站一次队。
说到底,真正的名门,从不怕上热搜,他们怕的是,站在历史现场的时候,没人提起他们。
霍家现在不是赢了,是他们从没离开过赛道。
李家,不是败了,是主动退赛了。
所以体面,不是别人给的,是你自己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