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19亿,关店2000家!曾经的“内衣大王”,如今靠卖房续命?及深夜利空!5家
随着林志玲远嫁日本,由她代言的内衣品牌,也是曾经的“内衣大王”都市丽人仿佛也被抽走了精气神。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市丽人深陷巨亏19亿、市值蒸发200亿、关店超2000家的绝境,粉色招牌从都市街头节节败退,如同一个过气明星黯然离场。
那如今盘活市场了吗?
造福神话
时机就是商机。
1998年,深圳一间12平米的车库迎来它的新主人,中专毕业的郑耀南和妻子吴小丽用两万元积蓄盘下这里,挂出“都市丽人”的招牌卖化妆品。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对于摸在脸上的东西,大家都很谨慎,不是大牌子,很少会有人选择不知名的产品,眼看店铺就要做不下去了,一个不起眼的内衣摊吸引了郑耀南的注意。
一件10元的内衣,竟能在一个小时内狂卖1000元,郑耀南敏锐地嗅到商机,内衣市场竟是一片无人深耕的沃土。
于是他果断调转船头,将化妆品店改成内衣店,首创“贴身衣物一站式采购”,袜子、保暖衣、家居服环绕着内衣陈列,这种新奇体验迅速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2003年非典期间,同行收缩求存,他却以抄底价大肆收购店铺,把十几家门店扩张到五十多家。疫情后汹涌的报复性消费,让都市丽人赚得盆满钵满。
2008年金融危机,郑耀南再次逆势押注,抵押房产收购东莞厂房。
当风暴平息,扎实的供应链成为都市丽人狂奔底气、后盾。
有了店铺,有了充足的供应,接下来,郑耀南又为事业添了一把火。
2012年,一张九位数的支票请来“女神”林志玲代言,“性感定位+女神魅力”的组合拳,配合“新的内衣新的你,我是都市丽人,你呢?”的广告语,让品牌响彻大江南北。
2014年,都市丽人成功登陆港交所。
2016年门店突破8000家,年收超45亿,郑耀南以85亿身家跻身胡润榜,造就财富神话。
庞大的门店能成就郑耀南,但也有弊端,毕竟船大不好调头。
跌落
为冲击“万店计划”,门店如野草般在全国疯长,随之而来是管理失控,质量下滑,更恐怖的是,曾经象征“性感宣言”的粉色招牌和蕾丝钢圈内衣,被年轻一代无情贴上“老土”“妈妈款”标签。
真正的颠覆来自消费理念的巨变。
女性不再为“性感迷人”买单,转而拥抱“舒适自在”,蕉内、Ubras等新锐品牌凭借“无尺码”“零感”概念,借电商东风迅速崛起,都市丽人却仍沉溺于林志玲时代的荣光。
祸不单行,庞大的“万店”体系成了吞噬现金流的黑洞,一件内衣从生产到售出需189天,仓库积压货值逼近10亿。
2019年单年亏损13亿,8000多家门店锐减至4000家,90%的门店在2020年黯然关闭,曾经高达2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股价跌破1港元沦为“仙股”。
2021年底,郑耀南重掌CEO帅印,这个曾自诩“最懂女人的男人”开始了刮骨疗毒:三个月内关停一二线城市超2000家低效大店,裁员400人,壮士断腕;砍掉70%冗余SKU;亲自带队下沉三四线县城,蹲点调研。
策略核心是“性价比轰炸”:推出39-99元普惠系列,线上祭出9。9元内裤、29元家居服;在县城高铁站、公交站铺满关晓彤等明星代言的大幅广告;“宝妈合伙人”加盟模式深入社区。
同时联手京东打造数字化供应链,2024年线上GMV突破15亿,联营商贡献激增超100%。
2024年新开门店超850家,七成营收源于此,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30。10亿,增长9。18%;净利润飙升196。96%至1。26亿,五年后首次恢复分红。
看这些利润真的是内衣回馈的吗?
2024年上半年卖掉东莞旧厂房,一次性入账1。72亿,占利润大头, 若剔除这笔“横财”,主营业绩依然单薄。
郑耀南宣称“县城的店铺都是赚钱的”,但质疑声未绝:电商冲击下,县城消费者同样追求线上便利与极致性价比;产品质量不稳、“土气”标签难除,年轻人转向蕉内、Ubras等更懂“种草”和“极简”的新品牌。
结语
其实都市丽人的跌落显而易见,一家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新的销售模式,整日沉浸在昔日的荣光,那么市场不淘汰它淘汰谁?
再加上电商的冲击,如果产品质量跟设计再不过硬,试问,谁会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特别是作为一个内衣品牌,更应该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企业,在这个供过于求的时代,没有超高的性价比,又如果能站稳呢?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你购买物品的时候,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吗?
参考资料
港股研究社:《都市丽人涨超9%,业绩与战略双轮驱动展现强劲增长》。
CFW服装经理人:《从巨亏19亿到年赚1。3亿,“内衣大王”绝地反击,大手笔分红!》。
视觉志:《成为85亿富豪后,他决定换掉林志玲》?。
最华人:《从保安到内衣大王,最懂女人的他,能否再创奇迹?》。
今晚公布的业绩雷比较多了,很多我们平常吃的用的,也开始业绩暴雷了,我随便看了下,就有6个消费股业绩暴雷,都是那种90%以上的利润下滑啊,这谁受得了,元祖股份之前很多人都还说持股收息呢,现在利润都没有了,收什么息啊!
业绩暴雷的股票如下。
第一家:元祖股份。
今年上半年元祖股份利润暴降96%以上,净利润回落到100万元,扣非利润直接陷入亏损了,暴降236%,净亏损3000万元左右。
元祖股份业绩亏成这样有4个原因!
消费需求疲软:非必需品消费意愿下降,核心节日礼盒收入同比下滑 15%,拖累营收。
成本压力陡增:原材料价格涨超 8%,门店租金、人工成本推高销售费用(增 7。3%),毛利率降 2。1 个百分点。
竞争加剧分流:区域品牌扩张、新兴品类抢占市场,价格优势弱化,份额被侵蚀。
渠道调整滞后:线下关店 12 家短期影响收入,线上增速仅 4。2%,未能弥补缺口。
第二家:来伊份?。
上半年亏损4700万到7000万,亏损幅度持续扩大。
公司亏损这么严重,有4个原因。
市场竞争白热化:零食行业同质化严重,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价格战频发,社区团购低价冲击线下渠道,来伊份产品溢价优势削弱。
成本压力持续攀升:线下门店租金、人工成本年均增长 8%-10%,2024 年销售费用超 12 亿元,费用率高达 30%;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采购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产品与渠道短板:新品迭代速度慢,爆款产品缺失,核心品类收入占比超 60% 且增长乏力;线下门店优化滞后,低效网点占比约 20%,线上渠道增速仅 6。7%,未能有效拉动增长。
库存与资产减值拖累: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 7 天,2024 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0。8 亿元;部分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商誉减值 1。2 亿元,直接侵蚀利润。
第三家:香飘飘。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回落到10亿元,净亏损接近1亿元。公司收入利润都开始下滑了。
第四家:海欣食品。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25%到64%,净亏损达到2000万元。
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是核心速冻鱼肉制品收入同比降 18。17%,销量下滑 17。20%,市场竞争力减弱。新厂效益差:福建长恒等新厂投产未达预期,产能利用率低,单位成本上升,折旧摊销增加。预制菜盈利弱:预制菜营收增 61。11% 但毛利率降至 9。97%,竞争加剧致盈利能力下滑。
第五家:天邦食品。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56%到58%,净利润回落到3。5亿元。
业绩下滑有几个原因:2024 年生猪均价同比跌超 15%,养殖毛利率转负,出栏量增长难抵价格下滑,主业亏损扩大。减值损失拖累:低效养殖项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存货跌价准备增加,2024 年减值损失超 3 亿元,直接侵蚀利润。
第六家:太平鸟。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55%,净利润回落到7770万元左右。
消费市场疲软,消费者购物更谨慎,服装非必需消费受冲击,太平鸟零售业绩下滑,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约 8%。产品风格转型未契合市场,消费者流失。
以上这些公司业绩都是大幅下滑的,而背后的原因出奇一致,那就是整个消费环境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