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英国专家: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及为何有钱人偷偷收购

  文 青茶。

  前言。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不仅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样的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以及世界而言,真的是“国家崛起”吗?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的复兴。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这一观点,分析中国崛起的背后动因,及其对全球秩序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西方不理解的“文明型国家”。

  马丁·雅克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作家,长期致力于对中国的研究。

  作为一位出身工人阶级的学者,雅克的思想根植于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他的研究对象一直是中国,尤其是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复兴。

  他在2009年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明确提出,中国的崛起并不是西方理解的“国家崛起”,而是文明的复兴。

  雅克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地分析中国的崛起,正因为他对中国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不仅反对西方传统的“民族国家”理论,还提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

  这一观念的提出,不仅让西方学者感到震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基于民族、种族、语言等因素建立起来的共同体。

  例如,法国是由法兰西人构成,德国是由日耳曼人构成,而这些国家的核心身份认同也在于此。

  这种民族主义的认同方式是西方国家的典型特征。

  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中国的国家认同根本不依赖于某一个民族或者种族,而是通过千百年的文化、语言、文字和社会习俗构建的文明认同感。

  马丁·雅克强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认同共同体”,而非“民族共同体”。

  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元朝、清朝,虽然每个时期的统治者和民族不同,但“中华文明”的内核始终未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通过家族、礼仪、语言和历史不断延续。

  因此,中国的“国家”认同,实质上是一种“文明认同”,这种认同感延续了几千年。

  与西方注重“国家”的概念不同,中国社会更注重“文化”和“历史”。

  从儒家文化到汉字的使用,乃至春节、清明等节令活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对身份的认同。

  正是这种文化认同的持续性,使得中国能够在多次外患内乱中保持相对的稳定。

  即便是战乱中的中国人民,依然可以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这种文化认同,不是单一民族、种族的认同,而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明延续。

  西方无法理解的中国社会。

  在教育理念上,中西方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教育常常以“原罪”理论为核心,强调人的堕落与需通过教育来修正。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性本善”。

  这一差异不仅仅是教育体系上的差异,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不同理解。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强调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和谐。

  西方的教育理念常常注重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与自由。

  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这种教育哲学上的差异,深刻影响了两国的社会结构、政治理念和文化态度。

  西方国家的外交策略一直以来都是以扩张为目标,特别是在大英帝国的时代,殖民扩张成为了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列强通过征服和占领其他国家的土地,扩大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与之不同,中国的外交理念始终是“和而不同”。

  中国强调“和谐共处”,在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尽管走遍了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但并未像西方列强那样进行殖民掠夺。

  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更多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为核心。

  在西方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核心单位。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政治事务,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人为最小单位进行组织和运作。

  而中国则不同,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社会责任,往往比个人的利益更加重要。

  这种社会结构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社会运作更加稳定。

  中国的社会稳定不仅仅依靠政权的强力维稳,更依赖于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协同作用。

  西方人常常误解中国的稳定来自于“政权压制”,实际上,中国的稳定是基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共识。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马丁·雅克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截然不同。

  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上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则是在深厚的文化根基上,结合现代科技与经济力量的“文明型现代化”。

  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在新技术领域逐步实现了对全球的主导地位。

  例如,光伏、锂电池、储能等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而在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更是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的现代化并非简单地模仿西方,而是将自己的文明基因与现代科技融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大国”,它已经逐步转变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中国不仅在制造业领域占据领导地位,更在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的全球技术影响力,反映了其文明的持续创新能力。

  这种融合技术与文明的能力,使中国能够快速适应全球变化,并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马丁·雅克特别强调,真正让西方感到不安的并不是中国的经济竞争,而是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复兴。

  中国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站上了历史舞台。

  西方的“普世价值”与中国的文明逻辑截然不同,正是这种差异让西方难以适应。

  中国的复兴,不是挑战西方的霸权,而是全球秩序的重排。

  结语。

  马丁·雅克的观点提醒我们:对于中国崛起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竞争的表面,而应该从深层的文明逻辑出发,理解中国的复兴。

  这场复兴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它将深刻影响全球秩序,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一变化,必将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章

萤石网络:2024年净利5.04亿元 同比下降10.52%

萤石网络:2024年净利5.04亿元 同比下降10.52%

        中证智能财讯萤石网络(688475)2月21日晚间披露2024年...

登云股份控股股东益科瑞海质押471万股

登云股份控股股东益科瑞海质押471万股

        2月23日,登云股份(002715)发布公告,控股股东益科瑞海将...

深圳机场完成DeepSeek部署

深圳机场完成DeepSeek部署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蓬勃发展,为抢抓技术变革窗口期,深圳机场集团近期完成了基于国产华为昇腾算力集群的千亿参...

当上法院院长后,她的办公室和休息室合计68.7平方米,超出规定44.7平方米

当上法院院长后,她的办公室和休息室合计68.7平方米,超出规定44.7平方米

  2022年4月,都学敏任长垣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后,配备、使用的办公室和休息室面积合计68.7平方米,超出规定44.7平方米。   官员办公室的使用面积规定按官阶...

长虹华意:拟1.5亿元-3亿元回购股份

长虹华意:拟1.5亿元-3亿元回购股份

        每经AI快讯,5月8日,长虹华意(000404.SZ)公告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