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辅导“马拉松”:有银行备案期徘徊超14年 ,增量资金快速入场 私募机构分歧隐
日前,如皋农商银行发布第26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将其股权质押冻结、股权代持等问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家券商披露了银行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持股比例不合规、资产确权待加强等问题成为不少银行冲刺IPO过程中遇到的路障。
目前15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备案期,有的银行已备案14年有余,发布61期辅导报告。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银行谋求上市的意愿强烈,理清股权关系、跨越合规门槛,将成为决定其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环节。
如皋农商银行更新上市辅导进展。
如皋农商银行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股)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二十六期)显示,在2025年4月14日至7月9日的辅导期内,东方证券会同其他中介机构对该行进行了持续的尽职调查,同时通过组织自学和专业咨询等方式对其进行了上市辅导。
报告认为,如皋农商银行目前可能存在股权代持、股权质押冻结等问题。截至6月30日,该行存在质押情况的股份数量为1。70亿股,占股份总额的15。15%,存在司法冻结情况的股份数量为1。35亿股,占股份总额的12%。
2018年12月17日至2025年4月14日,东方证券完成了25个阶段的上市辅导工作。目前,东方证券完成了对如皋农商银行第26阶段的上市辅导工作。
回顾来看,如皋农商银行2018年9月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的招标公告,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进行邀请招标。同年12月,该行发布公告称,已向江苏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确认辅导备案起始日为2018年12月17日。2019年4月,该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江苏如皋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符合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条件》议案。
如皋农商银行网站显示,该行2010年12月在原如皋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成立。2017年9月,该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24年末,如皋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802。47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63亿元、净利润5。21亿元。
股权等问题受关注。
结合证监会政务服务平台披露信息,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有15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备案期。其中,汉口银行上市辅导的备案时间较早,2010年12月20日便进行了辅导备案。十几年过去了,该行目前仍处于上市辅导备案阶段,已发布61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股权结构、资产确权等是银行上市辅导过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例如,在今年1月至3月的辅导期内,徽商银行存在单一职工持股超过50万股的情形,不符合相关规定。同样,芜湖扬子农商银行也存在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有关规定限制的问题。
在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的辅导期内,福建海峡银行存在部分自有物业未取得权属证明,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和规范意识等问题。
5家银行候场A股IPO。
今年1月,宜宾银行在港上市,成为继2021年9月东莞农商银行之后又一家成功赴港上市的中小银行。而A股市场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至今未见新的上市银行身影。
目前共有5家银行在A股IPO门外候场。其中,上交所主板3家,分别为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银行,湖州银行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另外两家均为“已受理”;深交所主板2家,分别为广东南海农商银行、东莞银行,审核状态均为“已受理”。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资本充足率15。28%,同比下降15个基点。分机构类型看,城商银行、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2。96%,同比下降2个、26个基点。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占比较高。中小银行在上市方面竞争优势不突出,叠加经济转型等因素,这类银行上市前景并不乐观,但这不影响更多银行积极谋划上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上市辅导“马拉松”:有银行备案期徘徊超14年?。
近期A股市场量价齐升,上证指数突破年内新高后强势震荡,做多情绪显著升温。随着市场在突破关键点位后进入短期休整,私募业内对A股短期走势的判断悄然分化。一边是资金跑步进场,一边则是机构对短期走势出现分歧。
增量资金加速集结。
多项关键资金指标显示,增量资金正快速涌入市场。
来自第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国内股票私募机构的平均仓位已升至77。36%,较前一周攀升2。07个百分点。这一单周加仓幅度在历史上较为罕见。经过此番加仓,当前股票私募平均仓位水平已逼近年内峰值,同时刷新了该数据今年以来的次高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头部私募的动向。同期数据显示,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高达83。26%,较前一周增加3。3个百分点。这不仅显示出头部机构更为强烈的做多意愿,其最新仓位水平更是创下近93周以来的新高。
“近期私募尤其是百亿级机构的积极加仓,充分体现了对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积极加仓暗示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同时反映出机构正主动把握市场在相对低位时的宝贵时间窗口。
两融数据同步印证了市场热度。自6月9日至7月14日,A股融资余额已连续一个多月稳定在1。8万亿元上方。截至7月14日收盘,A股融资余额已达1。87万亿元,创下今年4月3日以来的新高。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认为,私募高仓位运作和融资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和利率下行趋势的双重推动。“当前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已超过长期国债收益率,权益资产的配置吸引力凸显。”贺金龙表示,除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外,政策引导下的保险、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持续流入市场,共同为A股提供增量活水。
银行股震荡引发分歧。
在近期资金大步入场之际,银行股板块高位震荡,引发指数短期休整,在一定程度上让私募机构对后市的判断出现分歧。
乐观者认为支撑市场的基础依然坚实。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表示,当前从政策面、外部环境、政策储备、人民币汇率及消费等多维度观察,宏观经济企稳和上市公司业绩恢复增长的确定性较高。“当前是风险收益比很好的阶段,可保持高仓位配置A股,建议重点聚焦高ROE(净资产回报率)类资产。”夏风光说。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潘俊也表达了“谨慎乐观”态度。在他看来,近期资金入场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市场情绪回暖带动私募加仓与散户入场;无风险利率下行驱动理财类资金通过保险、银行渠道间接配置高股息品种;外部环境改善、国内经济韧性显现以及美元降息预期升温,吸引外资回流。
然而,也有观点则对短期市场风险保持警惕。贺金龙表示,近期市场在交易结构方面的变化可能正带来一些领域的脆弱性提升。“当前股指分位处于中位偏高区间,银行股高位震荡,红利品种与小微盘风格的极致演绎,导致部分板块交易拥挤。”贺金龙特别提醒,考虑到外部潜在扰动因素犹存,后续市场进一步上攻还需要量能的持续配合,如果成交逐步萎缩,需警惕指数“假突破”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在乐观中应保持一定谨慎。
夏风光进一步补充说,行情的持续深化最终离不开上市公司业绩的全面回暖,政策效果能否顺畅传导至相关行业基本面端以及业绩端,将是短中期投资策略的重要观察点。
聚焦长线赛道。
面对市场的短期分歧与震荡,私募机构正通过差异化的仓位管理和行业配置,构建攻守平衡的投资组合。科技创新等长线赛道成为了多家机构目前的共同选择。
在仓位策略层面,夏风光明确表示可保持高仓位运作,当前A股风险收益比具备显著优势。贺金龙则提出更灵活的中性策略,建议以中等仓位为中枢进行动态调整,“在科技成长为攻、稳健红利为守的哑铃型配置基础上,维持进可攻、退可守的弹性”。
百亿级私募永安国富的基金经理胡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了逆向布局思维:“如果市场出现调整,将择机增加A股及港股仓位”。
从行业配置上,长线产业趋势成为不少私募机构穿越市场波动的关键锚点。胡瑶表示,尽管市场仍存在波动风险,但会以长线思路聚焦六方面投资机会:新消费企业正引领需求变革;创新药领域迎来研发成果商业化落地期;人工智能(AI)技术紧随全球浪潮,进入全面渗透阶段;金融科技在稳定币推动下重构支付结算生态;银行股持续受益于险资对红利资产的追逐;券商保险依托市场回暖,展现周期性弹性。“这些领域的许多趋势可能刚刚崭露头角,不会在一两年内终结,有望构成未来行情深化的主线。”胡瑶称。
此外,潘俊则将视野投向政策驱动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国产化机遇,以及“反内卷”政策下部分周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红利。贺金龙补充说,可关注景气反转机会,建议在科技与红利品种构成的“哑铃”两端之外,动态捕捉“有回调、低估值且景气度有望反转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节奏把控上,有观点提示要规避追涨杀跌的风险。贺金龙称,当前市场整体呈现“在分歧中震荡上行的运行态势”,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情绪反复或由事件扰动引发的市场短期波动风险,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增量资金快速入场 私募机构分歧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