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大象起舞背后的虚实之争 ,上市与整合稳步推进 新能源领域央企
尽管近两日银行股股价有所震荡,但整体依然保持在强势区间。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收盘,今年以来,42只A股银行股全部飘红,其中有35只股价累计涨幅超10%。
随着银行股走高,“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观点引发热议。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但整体发展韧性较强。此外,日前出台的政策促进险资强化长周期考核,将增厚银行股红利价值,后续银行板块的良好表现有望延续。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银行股短期行情过热的担忧,认为随着股价持续攀升,其估值潜力正在被快速消化,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
银行股涨势抢眼。
截至7月15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42只A股银行股均呈上涨趋势,其中有35只股价累计涨幅超10%,厦门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41。03%,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超30%。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截至7月14日,年初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21。3%,跑赢沪深300指数19。2个百分点;自5月7日央行公布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18。1%,跑赢沪深300指数12。6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认为,政策利好因素有力推动银行股上涨,近期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优化结构性工具,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助推银行盈利能力提升。此外,监管层持续推动风险化解工作,使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增强了市场信心。
银行股作为A股分红大户,分红收益吸引力较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已有35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2024年年度分红,另有4家银行的分红计划将于7月下半月实施,多家银行分红比例超30%。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低利率时代,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分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重要方向。上市银行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推动银行股股价上行、银行经营质量逐步提升。
基本面韧性较强。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近期银行板块偶有震荡调整,但其良好表现有望延续。
银行业基本面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尽管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但整体韧性较强。曾刚表示,净息差收窄对银行股股价影响有限。市场已充分预期净息差压力,当前更关注净息差企稳的信号。部分优质头部城商行净息差已出现企稳迹象,且2025年存款成本加速下行,央行降息政策同步匹配存款利率下调,净息差有望逐步触底。总体而言,银行基本面虽面临压力但整体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银行股持续走强提供了保障。
王一峰也认为,银行业净息差二季度环比出现改善,基本面“以稳为主”。一方面,5月存款降息后活期存款即期重定价,负债成本持续改善使得二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长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二季度,广谱利率中枢波动下行对银行债券投资形成利好,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带来的中收也有望环比改善。
资金面上,业内人士认为,多项积极因素正在持续发挥作用。
例如,今年以来,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分析称,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此次调整有利于推动险资增配权益类资产,拉长资产配置久期,降低收益波动,银行股红利价值吸引力持续凸显。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稳定,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同时,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位于行业前列,红利价值有望继续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
此外,王一峰认为,结合近期银行发布的公告,部分追求绝对收益的产业资本亦对高股息且基本面稳健的优质银行股有投资诉求;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持续发酵,市场对于推动主动型公募基金投资部分向基准收敛抱有预期。
注意短期回调风险。
在银行股接连上涨后,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其短期行情过热的担忧。
经过多轮上涨,银行股估值水平抬升,股息率有所下降。“截至7月14日,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在3。8%左右,已处于历史低位。”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银行经营业绩仍面临考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银行业整体净息差(1。43%)低于不良贷款率(1。51%)。具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较去年一季度下降11个基点。信用风险指标方面,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幅上涨1个基点,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3。06个百分点。
谈及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出现的“倒挂”现象,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直接可比性不足,但二者均是银行重要业绩指标,在判断银行经营压力方面具有较强参考性,银行业净息差及资产质量承压的困境,短期内很难彻底扭转。”。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分析称,随着股价持续攀升,银行股的估值潜力正在被快速消化,目前估值优势已不如年初明显。未来行情将更加依赖于各家银行的实际业绩表现,投资者应当从资产质量、业务优势等角度精挑细选,而非盲目追涨银行股。银行股目前积累了一定的获利回吐压力,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但预计调整空间有限。
曾刚建议,投资者应坚持分散配置。“可优先选择国有大行、主要股份行等资产优质、分红稳定、公司治理完善的标的,并关注业绩持续改善、业务转型有效的银行。银行板块周期性较强,建议以中长期持有为主,以获得股价与分红双重收益。”曾刚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 大象起舞背后的虚实之争!
华电新能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华润新能源上市稳步推进……一批新能源领域央企正加速挺进资本市场;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组整合正密集展开。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新能源领域央企的资本运作,将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重塑竞争格局,推动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龙头企业。未来央企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亟须精细化运营与价值链深耕,资本运作将聚焦战略整合,向头部集聚趋势明显。
华电新能在上交所上市。
华电新能于7月16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930,募资规模达181。71亿元,发行价格为3。18元/股;公司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长期资本,战略配售占发行数量的50%。
据了解,华电新能是中国华电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目前已构建形成风光核储多能互补的产业格局。本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投向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和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提升业绩的新动力,形成“开发更加有序、建设更加高效、运营更加稳健”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与此同时,另一新能源巨头——华润电力分拆的华润新能源,其深交所IPO进程亦步入关键阶段。公司于4月23日进入“已问询”状态,拟募资达24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
此外,中国电建早前曾公告称拟分拆下属控股子公司电建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未来有望成为央企新能源板块的又一资本市场“新星”。
“新能源行业当前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竞争核心已从抢占市场规模转向比拼技术、资本和资源整合能力,行业布局逻辑向市场驱动的价值重构转型,精细化运营和价值链深耕成为新能源行业必然选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预计,央企集团会将更多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多央企的新能源业务将分拆上市,有利于能源类央企上市公司提高估值水平。
央国企新能源整合加速。
得益于政策支持,新能源领域央国企整合动作不断。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五大电力集团启动的重组项目规模超千亿元,涉及核电、新能源等领域。
龙头企业率先行动。国家电投集团正加快推进旗下中国电力、远达环保和电投产融三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其中,远达环保4月16日公告拟收购五凌电力和广西长洲水电两家公司股权。国家能源集团4月份曾表示,拟向龙源电力注入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合计装机容量达203。29万千瓦。
新能源领域央企新军相继崛起。如4月22日,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成立,公司将深耕风、光、储、热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及碳足迹溯源。
“未来几年并购市场将持续活跃,新能源领域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战略整合,集中度加速向头部集聚,以技术和产业链安全为导向的‘战略型并购’将成为主流。”孙传旺表示,未来新能源领域资本运作将聚焦战略整合,向头部集聚趋势明显。在他看来,动力电池领域将重点保障锂电产业链安全与材料升级;电网运行侧重推动绿电消纳的智能电网及配套设施;储能技术则重点关注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与系统集成。
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专家认为,新能源行业格局正加速走向成熟与稳定,在转型关键期,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已成为央企当务之急。
吴刚梁认为,央企在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表现较为出色,成为行业排头兵。未来新能源央企的发展战略应更加精细化和国际化。对内,应大力剥离低效、无效资产,通过推动业务高端化、运营智能化、生产低碳化实现转型升级,激活增长“第二曲线”,全面提升资产效能;对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这轮资本运作热潮是政策引导、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孙传旺表示,这轮热潮将深刻改变行业生态:一方面,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重塑竞争格局,压缩低效竞争空间,推动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强力驱动技术迭代升级,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实现研发、生产、应用环节的高效联动,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对于央企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孙传旺认为,央企需发挥“链主”引领作用,平衡国家战略与市场效率,在保持国有资本主导作用的同时,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机制,实现资本配置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协同;同时,要聚焦创新驱动,优化资本投向与风险管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新能源领域央企发力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