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频发 稳定币概念牛股扎堆 港股加幂科技累计涨幅达1040% 成为“10倍大牛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谢惠茜)近几个月来,由于政策频发利好,稳定币概念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部分个股涨幅惊人,已诞生多只大牛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6日收盘,港股加幂科技累计涨幅达1040%,成为“10倍大牛股”。
业内人士认为,加幂科技之所以能成为“10倍大牛股”,主要因为今年以来,Web3。0和区块链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热度上升,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市场回暖、稳定币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加幂科技作为涉足该领域的港股公司之一,其业务方向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吸引了大量市场资金流入。
公告显示,加幂科技近年来大力布局Web3。0相关业务,包括链上数据分析平台和DEX聚合器的开发。3月6日公司完成的配售事项中,35%的资金用于Web3。0业务发展。此外,公司还计划招聘25名员工,涵盖软件工程、AI、数据科学等领域,以支撑Web3。0业务的技术研发。
港股其他稳定币概念也涨幅惊人。今年以来,耀才证券金融累计涨幅达497。37%,国泰君安国际累计涨幅480。10%,金涌投资累计涨幅351。93%,欧科云链累计涨幅273。49%,云锋金融累计涨幅247。12%,易鑫集团累计涨幅211。86%,胜利证券、新火科技控股、OSL集团、国富量子、华兴资本控股累计涨幅均超过100%,分别为166。61%、165。61%、124。75%、112。66%、104。55%。
与此同时,A股市场稳定币概念也大涨。今年以来,恒宝股份累计涨幅达250。01%,四方精创累计涨幅163。11%,楚天龙累计涨幅115。10%;此外,海联金创、翠微股份、中科金财、雄帝科技等个股累计涨幅均超70%。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当前稳定币概念虽火热,但仍处于早期布局阶段,多数企业尚无稳定币相关业务业绩披露,市场主要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在炒作。京北方、金证股份等稳定币牛股股东高位减持,或因认为股价已大幅上涨,估值偏高。从京北方来看,其虽参与数字人民币等相关项目在稳定币领域的应用,但业务尚未实质落地,股价却大幅飙升;金证股份情况类似,投资者需警惕伪概念股炒作,切勿盲目追高。”。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稳定币目前依然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相关概念股停留在主题炒作阶段,业绩能否兑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前行情是情绪驱动而非基本面驱动,投资者如果想要持续布局和长期持有,就必须寻找技术先进、份额领先、管理突出的优势标的。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利好频发 稳定币概念牛股扎堆 港股加幂科技累计涨幅达1040%,成为“10倍大牛股”。
截至7月16日,暑期档已过半程。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16时37分),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34。12亿元。
据记者统计,今年暑期档下半场,淘票票“想看”人数突破10万人的高期待新片共有7部,覆盖历史、战争、喜剧、动画、爱情等多个类型。能否出现新的爆款电影,成为了当下市场关注的热点。
历史题材备受期待。
按“想看”人数由高到低排列,上述7部高期待新片分别为《731》《东极岛》《你行!你上!》《长安的荔枝》《神奇4侠:初露锋芒》《罗小黑战记2》《7天》。
具体来看,两部历史片是未上映影片中市场期待值最高的电影。《731》想看人数达49万人,《东极岛》想看人数达32万人。其中,《东极岛》主要出品公司覆盖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神奇4侠:初露锋芒》是暑期档下半程唯一一部“想看”人数突破10万人的海外影片。据记者了解,6月份至今,多部海外高口碑影片都在国内遭遇了票房滑铁卢,目前档期内票房最高的海外电影为《侏罗纪世界:重生》,为4。7亿元。
动画电影作为今年的潜力题材,被业内普遍看好。7部影片中,《罗小黑战记2》是唯一突破10万“想看”人数的动画电影。该电影背后主要出品方包括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猫眼娱乐、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其前作《罗小黑战记》在豆瓣评分高达8分,且已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近期《罗小黑战记2》也已开启点映,叠加前作口碑,对其票房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位上市影视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暑期档长达3个月,但是竞争最激烈的月份还是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的宣传费用也会相对更高。
中邮证券发布研报称,预计随着7月份学生陆续进入假期,重磅影片于7月份至8月份上映后,2025年暑期档票房数据将有所修复。
尚无影片票房破10亿元!
“市场渴望黑马、爆款,暑期档上半场上映的高口碑电影没有一部突破10亿元。这在往年的竞争中很少见。”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
记者了解到,过去暑期档诞生超10亿元票房的电影比较常见。例如,2014年至2016年,每年暑期档都有至少1部10亿元票房电影出现;2017年暑期档上映的《战狼2》通过档期内51。5亿元票房刷新彼时中国影史纪录;2018年至2019年暑期档的10亿元以上票房影片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4部和5部,其中就包括档期内票房达到43。5亿元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23年,在5部超10亿元爆款电影的加持下,暑期档总票房以187。71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最高纪录;2024年暑期档票房虽然出现回落,但仍有2部突破10亿元的电影支撑,最终档期票房达到105。36亿元。
反观2025年暑期档,截至目前仍未能出现突围者。多位电影从业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未想过当前市场已经到了一部影片想要突破10亿元都困难的地步。
在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看来,电影市场表现频频走弱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大片模式失灵、娱乐消费多元化带来冲击以及档期依赖症导致资源分布不均等。
“暑期档引进的好莱坞大片数量不少,许多都是经典IP续作,却难掩叙事疲态和新鲜感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娱乐消费多元背景下,电影市场面临的竞争对手已不是同期上映的影片,而是旅游、演唱会、流媒体等其他娱乐产业。”刘正山表示,面对当前困境,一是内容上要从简单的迎合观众转向求共鸣。二是叙事创新,宏大叙事之外考虑年轻观众特征。三是发行要革新,尤其是继续推进分线发行,打破“档期赌局”规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暑期档过半 市场渴望黑马影片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