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鬼出现,2国辜负中方信任,拿中方3000多吨稀土,偷偷交给美国 ,大量中国稀土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窝火,本来中国手里握着稀土这张王牌,好好用着能让美国那边有点忌惮,结果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表面上跟咱们保持贸易来往,背地里却玩起了转手把戏,直接把从中国拿到的锑资源卖给美国。
数据摆在那,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了3834吨氧化锑,这数量几乎顶得上前三年总和。中国对他们的出口也跟着暴涨,他们一下子成了中国锑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之前连前十都排不上。这不就是明摆着钻空子吗?中方出口禁令刚下,美国那边就通过第三方渠道继续拿到货,信任被这么糟蹋,谁能不气。
先说说背景。大家都知道,中美贸易摩擦这些年没断过,尤其是芯片领域,美国老是卡脖子,限制中国企业获取技术。中国去年12月3日宣布禁止向美国出口锑、镓、锗这些关键矿产,就是回击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的举措。锑这东西用处大着呢,用在电池、芯片、阻燃剂上,还涉及军事装备,比如红外导弹、夜视仪、子弹硬化剂。
全球锑生产,中国占了48%,美国进口的63%也来自中国。禁令一出,美国那边库存吃紧,价格直线上涨,到今年7月,中国锑价格已经创纪录地达到每吨16万多人民币,国际上也超过2。2万美元一吨。这本该让美国感受到压力,推动他们发展本土供应或找其他来源。
可现实呢?泰国和墨西哥跳出来了。海关数据清清楚楚,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氧化锑量突然飙升。泰国那边,一家叫Thai Unipet Industries的公司,是中国Youngsun Chemicals的子公司,直接向美国出口了至少3366吨锑产品,比去年同期多了27倍。买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Youngsun & Essen公司,以前就是直接从中国Youngsun Chemicals进货的。
墨西哥的情况类似,虽然具体公司没曝光那么多,但整体进口量加起来就3834吨。这俩国家自己几乎不产锑,泰国和墨西哥各只有一个锑冶炼厂,墨西哥那个还刚在4月重开。他们的锑从哪来?明显是中国出口过去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五个月,泰国和墨西哥成了中国锑出口的头把交椅,去年他们连影子都没。
这操作太明显了,就是转运。路透社报道里提了,贸易数据显示出明显的转运迹象。中国公司拿到出口许可证,把货发到泰国或墨西哥,然后加点价再卖给美国。美国的法律不禁止买中国来源的锑,只要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就行。
中国商务部5月份就说过,有些海外实体跟国内违法者勾结,绕过出口限制,这对国家安全是个威胁。行业专家也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在执行禁令时面临的挑战,政策有了,但落地执法难。数字货运平台Publican的CEO Ram Ben Tzion直言,中国公司绕规避管的办法超级多,贸易数据虽有证据,但具体抓哪家公司不容易。
话说回来,美国那边也没闲着。他们早就意识到对中国的依赖是弱点,禁令一出,就开始多渠道搞货。除了通过泰国墨西哥转运,他们还找小批量渠道。像美国Gallant Metals的CEO Levi Parker透露,他们每月从中国搞200公斤镓,通过代理买货,再伪装成铁、锌或艺术用品,经其他亚洲国家转运到美国。
虽然成本高,风险大,但总比没货强。他还说,本来想每月500公斤,但大单容易被盯上,中国物流公司也小心翼翼。锑、镓、锗这些矿产,今年美国进口总量可能还超过去年,尽管价格高了,但需求在那摆着,太阳能和军工领域用量大。
泰国和墨西哥这么干,辜负了中方的信任。咱们中国跟他们贸易合作,本意是互利共赢,结果他们当中间商赚差价,帮助美国绕过禁令。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国家利益。稀土是战略资源,中国掌握全球大部分供应,本该用来维护自身发展权益。
现在内鬼一出,禁令效果打折,美国继续拿到资源,缓解了短缺压力。路透社还提到,中国锑和锗出口总量比禁令前低了,但转运让实际流向没变多少。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贸易复杂,墙头草国家不少,得警惕。
总的来说,这事件暴露了禁令执行的痛点,也推动中国更严管制。未来,稀土市场会更紧俏,价格高位运行。美国短期靠转运续命,长远得建本土供应链。中国作为主导者,有底气维护利益。希望通过调查,揪出内鬼,减少损失。全球供应链重塑中,谁掌握资源,谁就有话语权。这不光是经济账,还是国家安全账,大家得清醒点。
美国工厂的生产线停了一半,工人们盯着空料箱发呆,稀土没了,供应商说货在海上被扣,海关通知写着";涉嫌走私";。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三批稀土通过第三方转卖,全被中方截了。更狠的是,查扣的这批货足够造300架F-35发动机。
要知道,美国90%的稀土都得从中国买。这回中方查出有";内鬼";,态度前所未有地硬:这次坚决不能再手软?
走狗助美 恶心至极。
2025年4月,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过了三个月,可美国反倒不跳脚了。
不仅如此,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美国还从泰国、墨西哥进口锑氧化物3834吨,几乎是此前三年总和的三倍。
不对啊,不是说泰、墨两国既无大型锑矿,冶炼能力也不足吗?
据了解,泰国目前仅一家锑加工厂,产能仅够国内5%需求;墨西哥唯一锑厂2024年4月才复工,此前已停两年,因此,2023年两国还排不进中国锑出口前十。
可没想到2024年一季度却一下跃居前三,单月进口激增6233%。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查才知道原来他们用了“移花接木”。
中国海关记录显示,货物从广西申报“锌合金”,到曼谷就变“泰国氧化锑”,终入美国军工线。
更隐蔽的是拆分走私,美企每月购200公斤镓伪装成“电子元件”经港中转。
半年就让美镓进口恢复至禁令前85%,这样的操作显然离不开专业链条支持。
泰国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向路透社透露,每吨稀土经曼谷转口可赚取1。2万美元佣金,是普通货物的五倍。
墨西哥边境的“清关专家”则深谙规则漏洞,将稀土与当地矿石混合后重新编码。
利润高、风险降到最低,人人都想参与,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他们利用美墨自贸协定的低查验率蒙混过关,而中国商务部调取的资金流水显示,这些交易的最终付款方,正是此前被列入实体清单的美国雷神公司和洛马集团。
想想看,稀土属于战略物资,要是背后没有美国的支持这些国家和公司敢这么玩?
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F-35隐身涂层、导弹制导电机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想另辟蹊径,结果用阴招被发现了,那咱们就陪他们好好玩玩。
顺藤摸瓜 揪出内鬼。
中国相关部门通过物流数据比对和资金穿透式核查,锁定了异常流通的灰色网络。
2025年4月,海关总署分析防城港数据时,发现企业申报的“陶瓷釉料”集装箱重量异常。调取信息时,货物竟然变成“泰国原产氧化锑”,专案组顺线索锁定广西到泰国的海上运输线。
无独有偶,同月查出的“粤华稀土”也是典中典。
企业控制人利用曾在央企的人脉,勾结东南亚两年间向越南出口17批货物,夹带2300吨中重稀土,最终流入美国洛马公司F-35生产线。
可是,你以为就这两例吗,不,类似手法在多省出现。
江苏某磁材企业将120吨含稀土的钕铁硼废料伪报“废旧金属”,经马来西亚销往美国导弹供应商;内蒙古某矿企以“代加工”名义,将3000吨原矿运越南,再借美墨加协定入美。
据商务部统计,2024年至2025年7月,约4000吨稀土经越泰中转非法流欧美,占同期合法出口15%,内鬼的行为也直接削弱了稀土管制效果。
中国虽以90%精炼产能掌握主动权,但走私让美国军工企业2025年上半年仍维持78%的稀土元件产能,抵消了管制威慑力。
这种“前门严、后门漏”的情况,是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快监管技术升级的不发了。
中国绝不手软!
2024年10月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把开采、冶炼全环节纳入总量调控,所有产品接入电子追溯系统。
内蒙古某矿企因超采300吨中重稀土,首月就被重罚1200万元,成为条例实施后的典型案例。
另外,在今年5月,七部门联合在重点口岸部署智能设备,三个月内查扣27起走私案,截获非法稀土890吨。
江苏某企业伪报钕铁硼废料出口,被海关通过数据比对识破,120吨物料在马来西亚被扣。
当然,不光咱们一家使劲,国际合作也见实效。
中国与东盟多国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2025年6月中越联合端掉广西边境提炼厂,查获17吨氧化镝,现场发现洛马公司技术文件。
经越南中转的非法稀土量同比降42%,走私空间被大幅挤压。
但这远远不够,想要彻底杜绝还得继续提升技术手段。
就像2025年7月上线的电子标签系统,给每克稀土配“身份证”,含23项追溯信息。
粤华稀土案中,系统通过时间戳矛盾锁定伪造数据,让侦破周期从45天缩至18天,精准打击能力显著提升。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2025年二季度非法流出量降58%,合法出口增12%。
可以看出,中国正通过全链条管控,把稀土抓得更紧。
稀土博弈 未来可期?。
如今中国握着两张牌,全球88%的精炼产能和全流程电子追溯系统,能精准盯住资源流向。
但挑战也很现实,美国靠着泰国、墨西哥这类中转国,把3834吨中国稀土伪装成当地产品运回去,而高端应用上,新能源汽车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专利,六成多还在日本企业手里。
破局得双管齐下,政策上则压减开采配额,倒逼企业往深加工走。
另外,国际上和巴西、俄罗斯合作开矿、输技术,跟东盟搞标准互认,联合执法让越南中转的非法稀土少了四成多。
现在电子标签让每克稀土都有“身份证”,二季度非法流出降了58%,合法出口的深加工产品占比超八成。
从卖原料到定规则,这场博弈里,中国正慢慢把主动权攥得更紧。
参考资料!